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20120822 晨語


譬喻言辭:
託此比彼,寄淺訓深。
動樹訓風,舉扇喻月,故言譬喻。

人生無常,變化多端,世間無常,國土危脆;要把握當下,明日的天氣是否能如今日一樣?(筆者按:8/22天秤颱風在花蓮外海)

「託此比彼」就是說(寄)託這件事,使你瞭解那個道理。愈深的道理愈是譬喻,有時愈聽不懂;這時就要借淺的事物來解釋深的道理(寄淺訓深)。要用深的或淺的道理,都是要應機。

就像風在吹的時候,樹一定會動,看到樹搖晃的程度,就知道風有多大。不需要一定要出去聽到風的聲音,看樹搖晃就可以知道風在吹;而要向別人形容今天的月亮,可以用扇子來比喻。而佛陀為了要讓我們理解一乘實相的道理,也用了種種方法、事物來譬喻。我們現在回頭看這些經文的時候,要用感恩、恭敬的心來瞭解佛法。

(按:老師在教學生的時候,常常也要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找現成的圖來解釋啦、自己畫圖啦、找個故事啦...所有這些都是在幫助學生瞭解要教的內容,只是不知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是否有體會到老師的苦心)

「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理智之用,隨方就圓,便以利導人。

所有這些譬喻言辭,都是「方便法門」。

佛陀為了要讓大家瞭解天地萬物、日常生活中的舉止動作,無不是因緣會合之果,也舉過非常多的例子。

例如說,舍利弗曾經經過一個村莊,遇到一位長者,問舍利弗是否有隨侍的小沙彌?舍利弗就說沒有,但是他問了一下這位長者,是否有孩子與他有緣?長者就說,我只有一個孩子還很小,但長大後可以作為您的隨侍小沙彌。
過了六七年,長者守約把兒子送給舍利弗當小沙彌。這位沙彌均提聰明利根,悟性極強,學什麼都很快。一天他自己想到,為何能有這樣的福份跟隨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於是他自己入定觀見前生,發現自己前生原本是一條狗,因為偷吃一群商人要拿去賣的肉,被商人打得奄奄一息,腿也斷了;在臨終的時候,舍利弗發現了牠,把自己托缽得來的食物分給牠吃,還講經給牠聽,解除牠的痛苦。

於是沙彌均提發心要終身追隨舍利弗,等到他長大後,他跟僧團說他不要受大戒,只要持沙彌戒跟隨舍利弗一輩子。

阿難覺得很奇怪,就去問佛陀為什麼均提會這樣呢?佛陀就告訴阿難:
原來在迦葉佛的時代,有兩個比丘,其中一位年邁的比丘每天都要虔誠唸誦,但是因為他的聲音沙啞,另一位年輕的比丘就笑他,說他誦經的聲音像狗叫。
老比丘也不生氣,只是說:「我已經老了,所以聲音不好聽;但是經、教一定要唸出來,才能永刻心版,所以儘管聲音不好聽但我還是要念。你笑我,我不生氣,而且我永遠都會對你好。不過你這樣取笑我其實是在造口業,有損你自己的道行。」
年輕的比丘聽了很懺悔,就向老比丘道歉。
那位老比丘就是舍利弗,年輕的比丘就是現在的均提。他因為當時嘲笑舍利弗,所以後來五百世都變成狗,但因為當年的一段因緣,後來得以遇到舍利弗,又讓舍利弗在他臨終前講經給他聽,所以轉世得人身。(註)

佛陀用這樣的故事告訴我們,天地萬物無不是因緣和合之果,但是眾生提到因緣時,就算過去有修行,往往總是無法體會(按:如沙彌均提只看得到自己前世是狗,卻看不到更前面五百世以前嘲笑老比丘的自己);所以佛陀常常要用「種種因緣、譬喻言辭」來讓我們瞭解。

因為這些「種種因緣、譬喻言辭」都有他背後很深的道理,所以「法華經」裡面的「方便品」很長。

「演說諸法」就是「依於一實理,演說諸法相,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我們因何而來,日常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無不都是因緣會合的結果。所以要珍惜因緣,對每個人都要以感恩、尊重、愛來互動。

所有這些譬喻言辭,都是為了講一乘實相的道理,所以「法華經」裡面說:

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我們既是因緣和合而生,就要好好用心;既來之,則安之,對人要以敬愛、尊重、感恩來互動,不論是好緣或惡緣,都能幫助我們成就我們的道業,不論有多大的壓力加在我們身上,我們仍要尊重,把這些當作磨練我們道心的助緣(Q_Q),尊重的目標就是愛。

剛才舍利弗於沙彌均提的故事就是在告訴我們,年輕人不懂得尊重,不能體會別人虔誠禮佛的心意,只是在嘲笑別人聲音難聽,這是不好的。

(按:同樣的,在團體中有時也會碰到一些五音少了一音的師兄姐,但是他們唱起慈濟歌曲來,也都是以100%的誠意來唱;這時候可千萬不要笑他。早課的時候也常會遇到一些同修用不同的發音來唸誦,其實誠意100%就好,沒有人說台語一定要怎樣發音才對,北中南部腔調相差很大,不需要去計較,至於說用國語唱誦,還是一樣,誠意100%就好~)

註:原典出自賢愚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舍利弗,晝夜三時,恒以天眼,觀視世間,誰應度者,輒往度之。
  爾時,有諸估客,欲詣他國,其諸商人,共將一狗。至於中路,眾賈頓息,伺人不看,閑靜之時,狗便盜取眾賈人肉。於時眾人即懷瞋恚,便共打狗,而折其腳,棄置空野,捨之而去。

  時舍利弗,遙以天眼,見此狗身,攣[-+]在地,飢餓困篤,懸命垂死。著衣持缽,入城乞食,得已持出,飛至狗所,慈心憐愍,以食施與。狗得其食,濟活餘命,心甚歡喜,倍加踊躍。

  時舍利弗,即為其狗,具足解說微妙之法,狗便命終,生舍衛國婆羅門家。

  時舍利弗,獨行乞食,婆羅門見,而問之言:「尊者獨行,無沙彌耶?」

  舍利弗言:「我無沙彌,聞卿有子,當用見與?」

  婆羅門言:「我有一子,字曰均提,年既孩幼,不任使令,比前長大,當用相與。」

  時舍利弗,聞彼語已,即戢在心,還至祇洹,至年七歲,復來求之。時婆羅門,即以其兒,付舍利弗,令使出家。

  時舍利弗,便受其兒,將至祇洹,聽為沙彌。漸為具說種種妙法,心意開解,得阿羅漢,六通清徹,功德悉備。

  時均提沙彌,始得道已,自以智力,觀過去世,本造何行,來受此形,得遭聖師,而獲果證?觀見前身,作一餓狗,蒙我和尚舍利弗恩,今得人身,并獲道果。欣心內發,而自念言:「我蒙師恩,得脫諸苦,今當盡身,供給所須,永作沙彌,不受大戒。」

  爾時阿難,而白佛言:「不審此人,曩昔之時,興何惡行,受此狗身?造何善根,而得解脫?」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迦葉佛時,有諸比丘,集在一處。時年少比丘,音聲清雅,善巧讚唄,人所樂聽。有一比丘,年高耆老,音聲濁鈍,不能經唄,每自出聲,而自娛樂。其老比丘,已得羅漢,沙門功德,皆悉具足。

  于時年少妙音比丘,見老沙門,音聲鈍濁,自恃好聲,而呵之言:『今汝長老,聲如狗吠。』輕呵已竟。

  時老比丘,便呼年少:『汝識我不?』

  年少答言:『我大識汝,是迦葉佛時比丘。』

  上座答曰:『我今已得阿羅漢道,沙門儀式,悉具足矣。』

  時年少比丘,聞其所說,心驚毛豎,惶怖自責,即於其前,懺悔過咎。時老比丘,即聽懺悔。由其惡言,五百世中,常受狗身。由其出家持淨戒故,今得見我,蒙得解脫。」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信受,頂戴奉行。(摘錄自 賢愚經 沙彌均提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