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20121031 晨語

世間每日都在四大中生活,四大調和就天下平安。

人的身體也一樣不離四大,大乾坤亦同,現在這時台灣所在的地球這面即將天亮,深秋天未亮就有一群慇勤精進的人早起課誦,但是心虔誠也要大乾坤環境平安,四大調和才能起來精進,在道場中平安,按照日常作息精進,想到這點,是否要時時感恩呢?我們應當分秒不要捨離這份感恩,把握時間精進,時間、空間、人間要常懷感恩,「深心信念歸佛心,真誠無疑真實道」。

前面說深心念佛,不光是念,信佛不是需要才信,要深入心版,心中深處藏入如來識,就是如來本性。若能如此,則能體悟無為法,真理與心會合,心心念念要歸佛心,人人本具佛心、佛性,慈濟人都會背「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佛入心、法入行,在我們的信念行動中,就是「深心信念歸佛心」。

人人的心要真,不是物質、數字可以換取的,真理不離心那份誠意。「誠意方殷」,才會「諸佛現全身」,日常生活對人處世要以真心誠意的心互相對待,無欺無騙,才能到真實道,也就是佛陀心所保護的一乘真實妙法。

長短方圓水就形」,心與理會合,就能以不變道心應世間萬變,眾生習性不同,法譬如水,應何器具不論甚麼形狀,隨之適應,任憑何處都適應種種。

大地不能缺水,樹需要很多水,而水隨大小任憑吸收,所以說「長短方圓水就形」,這就是法、真理,隨人人根機,佛「隨機逗教」不離「一乘法」,前面經文也說過「若以小乘法,乃至於一人」,隨眾生根機施教,但必要由深心信念開始。

現在是濁世法末,四大不調,此時天未亮,美國此時風雨飄搖,珊迪登陸美東,在美國已經有幾百萬戶停電,要通信極為困難,在媒體上看到,覺得很擔憂,大水、大風,電桶爆炸,火災、水、火、風同時在那片土地上。我們要及時覺悟,這是人類的災難,人心要調,一人一菩薩,人人造福則日日平安,美國慈濟人提高警覺,在社區如何密切聯絡,定時報平安,幹部們都在紐約會合,準備物資,和慈善機構聯絡,在十月二十八、二十九日用心保持聯絡。

北加州很精進,今年元月陳居士回來參加四合一幹部培訓,瞭解全球慈濟、如何愛灑全球,一人一菩薩,回國積極推動,使矽谷慈濟廣施一人一菩薩。該地科技發達,教授、工程師很多,回去分享心路歷程,菩薩行、見苦知福,每一位都發心做菩薩,看到了覺得很歡喜。

北加州也組成「薰法香」,每晚上十點多,我們的早晨,他們有一百三十多位在網路上共修,與臺灣同步共修晨語法華經。由2011年3月迄今,幾天前辦法親會、心得分享,分享法華經的心得,在那麼遠的地方,同時精進不間斷,心得滿滿,對人生方向清楚,連小孩都知道要庇護同學免於霸凌,凱丞寒假、暑假都回來隨師,在校保護同學,以佛法解開霸凌,挺身而出,說自己雖無社會經驗,但有圓融佛法可應用。

人人若能用真誠無欺真實道來做人,就沒有問題。

美國由去年3月開始由網路分享佛法、與我們共修,我們身在法的發祥地,更加不可懈怠!

佛以大乘法教化眾生成佛之道,期待人人走上去。接下來這段經文是這樣的:

若人信歸佛,如來不欺誑,亦無貪嫉意,斷諸法中惡,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

我們只要心向於佛,佛以坦誠心對人,要人人回歸自性佛,對自己尊重,絕對不會行欺誑。學佛學在真實、誠意,才是學法的方向,以坦誠的心待人處世,才能以法普被眾生,人人願意接受,心入如來地不欺誑,這樣才是真學佛者。

既然都不欺誑了,當然也不會有貪嫉意。佛陀教我們大慈大悲,天下眾生的幸福就是我們的目標,天下眾生的苦就是我們最不忍的事,哪裡還會貪嫉?只要心開闊,沒有欺誑、貪嫉等無明煩惱,所以「斷諸法中惡」,障礙我們行道的無明一定要掃除掉,「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佛已完全去除這些無明煩惱,所以在十方中絕對沒有畏懼,單獨是法在人群中無所畏,就已經是「法中王」。

凡夫總是有所畏懼,怕投入要持戒,覺得出錢就好,明知人生無常,但是要斷除日常生活的習氣很難,唯聖者、賢人可以斷除,在人群中不受汙染,在人我是非中自在,不受雜念影響,才能在十方中獨稱為「無所畏」的人。佛陀講經稱作「獅子吼」,雖有種種譬喻、言辭,但都有種種道理,所以才會「無所畏」,以一語普被眾生根機。相對的,凡夫說一句話都要考慮再三,是否有副作用?佛陀句句言之有理,而且句句是真實道,不畏懼。

學佛一定要深心信念,現在的科技可使佛法普及,但美國可以用網路在家中共修,法親分享心得滿滿,想到覺得很歡喜。但是聽到雨聲又想到現在美東風雨飄搖,又擔憂起來。我們要一人一菩薩為他們虔誠祈禱。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20121030 晨語


人間濁世,有的地方平安富有,有的地方苦難很多,這就是佛陀說的因緣果報。我們所生的地方由不得自己,人間有苦有樂,所以佛陀會對苦難人以因緣說法,希望人人了解人生苦難,造福因得福緣,造惡緣得苦報。

對於佛陀之所以出現人間、對人間施教的過程,要好好了解、好好把握,「出泥蓮華果自淨,佛出濁世性自明」,在濁世中要如污泥中的蓮花,花開果成就能看到蓮蓬蓮子,這是蓮花和其它花不同之處。

就如聽法入心,如來本性自然現前,因人人本具佛性,只要法入心,能去除濁穢,本性清淨自然顯現,佛就是出現在如此濁惡世間,使眾生看出人間之苦,才能向人間施教,所以說「天堂無佛可成」。

人間貧富貴賤,世間無常、人生短暫,百年不過忉利天的一天,若以宇宙來看則更短。所以人生「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何況無常何時會來沒有人知道,再加上苦,都是空。

二千多年在人間覺得很久,但是在天堂不過是二十多天,哪裡有多長?佛陀在濁世出現人間,濁世將至,佛陀若不快出現說法,怎麼行?所以「佛出濁世」,佛的法身永在,仍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佛陀要我們知道「性自明」,雖然世間濁惡,但人人本性清淨自明,只是無明很厚,就如今天是十六,月亮應該比十五圓,因為颱風氣流影響了這片天空,抬頭不見月亮,但是月亮還是一樣圓,只是我們看不到。同樣的道理,我們的本性清淨,只是被無明遮蔽。

「隨機權說應因緣」,佛陀在人間說法,看人的根機,希望能人人平等,都接受得到佛法。「隨機權說」,以方便法,在現在的人間,每天有說不完的故事,如臺灣慈濟人援助來到約旦的敘利亞難民。敘利亞民眾與政府發生衝突,政府派兵鎮壓,到現在已將近二十個月,烽火無情,民眾生活朝不保夕,很多逃離,但是無以為生,有三十多萬人散在邊境苦不堪言。

其中有十多萬人,經聯合國勸說下,由約旦撥出土地提供給難民生活,但目前約旦沙漠化嚴重,也因為水資源缺乏告急,只是基於人道精神,還是撥出土地讓難民居住。

現在是冬天,沙漠沙塵滾滾,如何過日子?苦呀!最近在約旦的陳居士,發動當地慈善機構聯合慈濟,幫助邊境難民,消息傳回台灣,慈濟人幫忙收集寒衣,為尊重中東民情,收集的都是樸素的衣物,並加以清洗、縫補,大小分類,這是一份尊重的愛。

新店慈院院長、副院長不但捐衣物,週末還到三重分會去幫忙整理衣物,看到大醫王、白衣大士這樣付出,這種溫情世間,眾生平等,這就是佛陀教我們的,啓發愛心,沒有做不到的事,即使在遙遠的約旦也能跟台灣連接,以豐富衣物原駐敘利亞,愛的力量絕對可能。這就是大乘平等法。宇宙間真實的道理就是愛,大慈大悲平等大愛,無上菩提大直道。

接下來這段經文是這樣說的:

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

佛果為大乘,阿羅漢、辟支佛為小乘,佛陀希望大家得佛果,既然學佛,當然要大乘,要去教化人,佛陀希望人人瞭解佛法,慧命成長,明心見性。

佛果就是智慧開啓到一切種智,為「盡未來際眾生化益之悟」,即使現在不了解,未來世也還要繼續努力。

心要存大乘法之理,不是向佛求,是向自己求,佛給大乘法,要要求自己接受。

乃至於一人」:四生慈父不忍棄捨任一眾生,希望人人發大心,地藏菩薩最瞭解佛的心,所以發心立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光在人間度眾生已經不容易,地獄如何能空?佛連地獄眾生都不願放棄,何況是人間呢?所以佛說「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慳貪就如慈濟人有時去幫助弱智的人打掃,發現他們堆積很多物資,但是都不能用,或是在勸募的時候,發現有錢人明明很有錢卻很計較,「慳惜諸物,不由他得,如貪法自用」。有人學了法卻不願分享,就好像老師教學生卻留一手。

貧和貪差不了幾筆,有一缺九、永遠不滿足就是貪,「不施教他人,是法慳貪」,要學「佛陀大法普施不吝惜」。

佛證大乘平等之法,即以平等心化導一切,故若以小乘化人,即為墮於慳貪。

此事為不可」:佛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教化,絕不放棄任何眾生,隨機藉事施教,教之不倦,唯為此一大事,若放棄一人就是慳貪,小乘法祇是過程,希望人人回歸大乘,希望人人準備「盡未來際利益眾生」,好好精進,多用心!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20121028 晨語

時間過得很快,雖然每天都感覺差不多,但是在時光中秒秒流逝,若以秒來計算,則秒秒都是難關,常說「生命在呼吸間」,呼吸停止生命就停了。

但是時間的長河是無窮盡的,我們的呼吸在無常間,只要呼吸停止,下一秒就不是我們的。雖然生理上的生命在呼吸停止後就停止,身體也開始敗壞,但是我們真正的生命卻不會斷,這叫做「心識」(意識),也就是靈魂。凡夫的靈魂不由自己,跟佛菩薩的境界(真如本性)名稱不相同,但只是在修行的境界上不同而已。

凡夫沒有修行,靈魂隨過去因緣果報帶到來生來世,無始無終,就如時間永不停止一樣。在六道中隨著業帶著我們走,由不得自己。有時會覺得人生很辛苦,但是與人互動時,又覺得自己甚麼都知道,與他人斤斤計較,欲門一開,天下所有一切都想貪求,等到呼吸不來的時候,每一樣都帶不去,要去哪裡也由不得自己!想到這一段,我們真的要好好警覺。

佛陀看到眾生做人時斤斤計較,複製滿心煩惱,等到一口氣不來,不由自己在六道隨業而轉,實在不捨,希望眾生能瞭解,所以他開始修行,去瞭解生死之理-生命的奧秘。

於是佛陀去修行,在「見道初覺」時他就能開始瞭解這些道理了,所以說「見道初覺護斯法」。

道理瞭解了,趕緊要跟大家分享,可是發現眾生的根機仍然相差甚遠,所以只好先把法保護在心中。

自性深藏法永恆」,人人本具佛性,只是被深藏起來,並沒有遺失。佛陀可以覺悟,我們當然也可以,只是我們的自性被重重無明遮蓋住了。


當我們無明障重的時候,我們的心的煩惱讓我們分別了名詞,所以靈魂茫茫渺渺,就像晁錯,他的靈魂在離開身體時仍然含恨含怒,不知道自己也有錯,所以等了袁盎(悟達國師)十世,冤魂不散,直到迦諾迦尊者用法水解開了恩怨,使晁錯瞭解了道理,解冤釋結。

所以,不管是叫做靈魂或是本性,若能淨化回歸清淨本性,就能現出乾淨明亮的如來智性。所以「諸佛善導妙真如」,諸佛從過去無始劫以來,究竟有多少?佛在人群中修行,互為善知識、善友,所以說「諸佛善導」。諸佛都是在善知識群中引導我們,善知識、善友不斷出現在人間,所以我們常說「人生典範」,看到好的要向他學習。

佛是覺悟的人,在人群中不斷引導我們到正確的方向。不只是釋迦佛,諸佛菩薩在人間說不定都是我們的善友、知識,引導我們,讓我們瞭解人人本具的如來智性,若能接受,一切無不是法,所以說「無量法門悉現前」,無量義經也說「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今年(2012/10/12-14)南非培訓,總共有四國前來,大部份都是本土志工,包括了辛巴威、史瓦濟蘭、莫三比克,有些相距1700多公里,光是坐車就要三天,來回五六天,就為了到南非培訓兩天。本土志工生活辛苦,為了要來培訓,很多人存了很久的錢,但是他們願意。

在當地培訓沒有夠大的場地,只能搭帳篷。看到人人不管路途遙遠、缺乏資源,還那樣精進,所以我們在臺灣資源豐富、聽法容易,要懂得珍惜。

看到這些非洲的菩薩,平常生活在貧困的環境,現在得到內心的財富,不怕辛苦、不怕路途遙遠,不就是「自性深藏法永恆,無量法門悉現前」嗎?

佛陀覺悟後,一直住在覺悟後的大乘法中,妙法就是佛陀的淨土。佛陀希望人人都可以得到這個妙法,所以我們要修行,「定慧力莊嚴」,我們的心要定,智慧開啓,這是我們的力量,可以用它來度眾生。

自證無上道」:佛陀已經覺悟了,從初覺開始,法就已經在他的心中。前面說「自性深藏法永恆」,佛陀已經證悟到很深的自性、已撥開所有的無明煩惱,發現宇宙萬物的真理,就是自性宇宙天空海闊,遼闊無窮盡,這也就是佛陀所證的無上道。

大乘平等法」:佛既已證大乘法,他認為此法人人本具、人人平等,只要能透徹大乘真實妙理,就能達到與佛同等的見解。只是眾生仍在迷中,無法覺悟。

若以小乘化」,佛陀既然知道佛性都是平等,只是之前要給大家的,大家根機不夠一時無法接受,所以先用小乘來教育,但並不是要停留在小乘法。小乘只是引導,要讓大家可以沿著小路走到看到大路,所以不希望大家停留在小路上,那樣不是佛陀的目的。所以「若以小乘化」,就非佛本願了。

乃至於一人」因為所有的眾生都一樣,他要普遍的給、人人可得,捨不得漏掉一人,就像地藏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佛陀也是一樣。地藏菩薩是承佛陀的法,佛陀在人間教化眾生,都不願意漏掉一人,希望人人都得到大乘平等法,不是停留在小乘法,連一個人都不捨,所以說「我則墮慳貪」,因為佛陀要把所有的法都給人,絕對沒有把法遺留下來,所以若是只用小乘法,或甚至讓一個人仍停留在小乘法,那就是他的慳貪了。所以佛陀說「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這是佛陀在表達自己的心聲,他很懇切地向弟子說,他無私付出,絕對沒有留一手,完全公開,希望人人都可以棄小乘從大乘。

此事為不可」就是佛陀說,他絕對不會把法藏起來,絕對要把法完全無私奉獻、付出,也希望大家能相信。

自證無上道」,無上道就是一乘之理,非從他得,所以剛剛說真理是人人本具,自性是「深藏法永恆」,所以「一乘之真理,非從他得」,就像一顆夜明寶珠放在口袋裡,祇要把手伸到口袋裡就可以摸到,若祇是一直問要怎樣拿到?或是連動也不想動,那就會永遠在貧窮中。所以這就是未證,尚未自證覺悟,所以還不了解。

佛陀的自性,或是說如來自性,你我都有,我們還要向如來找甚麼自性呢?他都已經把方法給我們了,所以說「非從他得」,真實法是在我們身上,不是去別處求來的,要自證悟才能到與佛同等的境界。

「無上道」就是如來所得之道,「更無過上」,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法華經中說「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方便品)。佛陀已把內心真正的道理在法華會上說出來了,也讓我們知道方便法是「妙權」,是要引入我們到真實法的境界。所以說「但說無上道」,就是告訴我們過去的方便法只是小路,要引導我們到大乘法的康莊大道上,現在已經到了,大家要自己起步向前走,才能證悟。

我們了解佛陀所證之道,只要我們也能追隨佛陀腳步,走過那段修行的路,了解人生無常,苦、集、滅、道,一切都是因緣法,不只是自覺,還要覺他,讓人人普遍知覺。但是在苦難中的人間眾生,苦都來不及了,哪有辦法聽法呢?所以我們要先幫助他滅除苦難,自然他就會歡喜來受法。

就像南非的菩薩們,很多原來也都是在苦難中,有菩薩去幫助他們脫離苦難,現在已經知道要學法,有形的財富要靠別人幫忙,但是無形的財富(心靈的財富)不必靠別人幫忙就能取得,還能去助人,如此殷勤精進,已經在走向大乘法的康莊大道上。

所以我們不只有要自覺,還要覺他,才能覺行圓滿,要做到這些,必定要經過菩薩道,所以人人要用心精進。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20121027 晨語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除了人以外,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只要有生命的生物,都是平等的。

偏偏人就要去分別,「這是卑微的生命,生來就是要受人驅使、看門、犁田、負重~」

人驅使一切的生命,其實這些生命和人都有平等的佛性。牛任勞任怨負重,稍微慢一點就被鞭打,馬在戰場上負重,這些眾生忍受這樣勞苦的生活,人做不到的事情要他們去做到,還要被人當作食物,這些都被人視作當然,無所不吃、殺、虐待,人的心到底有多狠,以種種的手段來殺害這些動物,這樣對待眾生。

佛心是「慈悲等觀,生佛同等」,悲憫看眾生,有一次在精舍,一群比丘看到世間有種種生命形態,為何生命形態有種種不同?於是他們向佛陀請求說法,佛陀就說了一個過去生的故事。

佛陀說:過去生我也曾是牛,久遠劫前,牛群中的王帶領牛群去找水和草秣。一日牛王又帶著這群牛經過樹林,樹林裡有一隻猴子,每次看到這群牛就會起忌妒心,因為他獨自一人很孤單,羨慕這些牛有同伴,羨慕牛王有很多同伴同行。

一日牛群經過樹林,猴子就拿沙土、石塊投擲牛王,但牛王安然向前,沒有反應。猴子繼續投擲其他的牛,但是這些牛看到牛王沒有反應,也就忍下來繼續向前。

在後面更小的牛也被石頭打到,原本回頭想發脾氣,但是看到前面那麼多長輩都忍下來了,還是忍下來往前走。樹神看他們這樣,就跟牛王說,我很佩服你們在這樣的狀況下還是安然自在。牛王說:人生六道中,眾生皆平等,過去受何因、造何業,此生要好好接受。

樹神就問他,你知道你過去生的因果嗎?

牛王說:我過去生曾是修行者,因為三無漏學有漏失,所以今生得牛身。我這輩子要保持修行者的心,發四無量心,四弘誓願,於牛群中同事度,化度牛群。

樹神覺得牛王身為牛身,還能夠修行真是令人佩服。這時看到遠處來了一群梵志,猴子也向他們丟石頭,結果梵志抓了猴子把牠殺了。樹神就感歎說:人、牛善惡不同,但性是同等的。(註一)

佛陀告訴比丘,你們就是那群牛,牛王就是我。

看到本生經這一段,就想到,我們難得同生,就要同事度,互相度化。「慈悲等觀,生佛同等」,眾生於佛都是同等,「以斯行道」,用這個道理來修行,「教諸眾生,心佛一如」,佛陀來人間教化眾生,也是用這個道理,「定慧無量」。我們人人要修持戒、定、慧,守護我們的真如本性。否則若是缺戒,一不小心就會披毛戴角,墮落畜生身,所以戒、定、慧三無漏學要時時保持在內心。

前面講到「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陀希望人人行於菩薩道,道成佛的境界,所以以一乘法教導眾生。其他二乘不過是鋪路而已。

接下來是「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

佛心永住大乘,佛陀所得的法是大乘之理,所顯現的形態是「定慧力莊嚴」,就如故事中的牛群如如不動,不管猴子如何惡作劇,仍有秩序的向前進,以這樣的方式來度眾生,不論在六道中的哪一道,都能夠教化濟度眾生。

「諸佛住是乘」,諸佛就好像司機守在車中,等待眾生因緣到、時機到,就將眾生度到彼岸。「乘」就是運載,佛自己所用的是大法,也希望眾生能用大法,到達與佛同等的境界。

要到達與佛同等的境界,要發大心,不能獨善其身,要兼利他人,希望人人可以「體悟諸法利益眾生大乘心法」,而後輾轉相教,所以叫做轉法輪。「通達菩薩大道」希望眾生和佛一樣得到大乘法,也希望人人的「定慧力莊嚴」,心要穩定才會有智慧。三無漏學是戒、定、慧,在這裡為了偈文的字數只寫定慧,其實也包括了戒。戒可以收拾散亂的心為一念,在定中才能觀察、了解一切事理,事理分得清,分析種種事相從何而來,將人事物歸納於理的能力,少不了定。

「莊嚴」就是具足德,要有德要修行,孔子說「富潤屋,德潤身」,看到一個家庭中的擺設就知道這個人的家境,有修行的人則是看人就知道。

「能以正法嚴飾行人」,修行要行於正法,才能自我莊嚴。度眾生要以菩薩的大悲心,學佛、成佛要行菩薩道,就要度眾生,要「自住大乘」,要「如其所得法」,要修「定慧力」,來莊嚴自己。

修行要發大心、立大願,身體力行。

註一:

佛說水牛經第三十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佛告諸比丘。乃昔去世有異曠野閑居。彼時有水牛王。頓止其中。遊行食草。而飲泉水。時水牛王。與眾眷屬有所至湊。獨在其前。顏貌姝好威神巍巍。名德超異。忍辱和雅。行止安詳。有一獼猴。住在道邊。彼見水牛之王與眷屬俱。心生忿怒。興于嫉妒。便即揚塵瓦石。以坌擲之。輕慢毀辱。水牛默然。受之不報。過至未久。更有一部水牛之王。尋從後而來。獼猴見之。亦復罵詈。揚塵瓦石打擲。後一部眾。見前牛王默然不報。效之忍辱。其心和悅。安詳雅步。受其毀辱。不以為恨。是等眷屬過去未久。又有一水牛犢。尋從後來。隨逐群牛。於是獼猴。逐之罵詈。毀辱輕易。是水牛犢。懷恨不喜。見前等類忍辱不恨。亦復學效。忍辱和柔。去道不遠。大叢樹間。時有樹神。遊居其中。見諸水牛。雖被毀辱。忍而不瞋。問水牛王。卿等何故。覩此獼猴。猥見罵詈。揚塵瓦石。而反忍辱。默聲不應。此義何趣。有何等意。又復以偈。而問之曰
 卿等何以故  忍放逸獼猴
 過度於兇惡  等觀諸苦樂
 後來亦仁和  坐起而安詳
 皆能受忍辱  彼等尋過去
 諸角默撾杖  建立眾墮落
 又示恐懼義  默無加報者
水牛報曰。以說偈言
 以輕毀辱我  必當加他人
 彼當加報之  爾乃得抵患
諸水牛過去未久。有諸梵志大眾群輩仙人之等。順道而來。時彼獼猴。亦復罵詈。毀辱輕易。揚塵瓦石。以坌擲之。諸梵志等。即時捕捉。以腳蹋殺之。則便命過。於是樹神。即復頌曰
 罪惡不腐朽  殃熟乃遭患
 罪惡已滿足  諸殃不爛壞
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水牛王者即我身是。為菩薩時。墮罪為水牛。為牛中王。常行忍辱。修四等心。慈悲喜護。自致得佛。其餘水牛諸眷屬者。諸比丘是也。水牛之犢。及諸梵志仙人者。則清信士居家學者。其獼猴眾則得害尼犍師。本末如是。具足究竟。各獲所行。善惡不朽。如影隨形響之應聲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20121026 晨語



人間世相,每天早上走出來看到外面的天空都有不同的形象。今天早上看的時候,恍惚之間似乎遠方有座山,還有星星在夜空,仔細想想,對面是海,哪裡有山呢?

原來是雲起落整齊地在不遠處的天空,恍惚看來好像在遠處看山的感覺,用心認清就知道遠處不可能有山,應該是雲。

人生,恍惚之間好像有很多,但其實都是空。凡夫庸庸碌碌的爭取,以名利地位為實,但一切有為法,天長地久終是空,若能瞭解空的真理,認清真空、透徹妙有,人生就能海闊天空。

佛法住世恆不滅」,道理恆久不變,不管多久的時間,真理就是真理,山河大地雖然看來不生不滅,但是星球也有生滅,會爆炸,不管大小星球都一樣,但是宇宙是永恆的。「佛法住世」就如宇宙「恆不滅」,而我們的心念生住異滅就如天空的雲,道理永恆不滅,而「法度人間傳大乘」,佛要將我們由此岸度到彼岸,要將道理度入我們心中,佛來人間顯示生理四相,都是為了化度眾生。「一大事緣化眾生」。

法如「甘露潤心活慧命」,如泰國是佛教國家,但是信奉的是南傳佛教,他們的貧富差距也很大,慈濟在泰國也有19年,最近幾年,泰國發現人的道德觀念一直消退,總理希望能讓人民重視人倫道德,派很多人去不同的國家學習,最後發現慈濟,連續四、五年派人來。

之前他們的衛生署長還到了分會跟師兄姊一起做志工,沒有人知道他是署長,到最後三天提出隨師的要求,每天有人來,他就靜靜地聽,直到因為泰國邊境有災難,通知他要趕快回去,他才表明身份說他是衛生署長。他去年授證成為委員,拿到了我們的福慧紅包,了解到上面的稻種是大林分院全院同仁種的稻子,他回去就規劃讓他們的醫護同仁也來種稻。

泰國2011年成立了人醫會,由當地的蔡院長承擔為召集人,找人來種稻,果然有位護士家裡有土地可以提供出來,也規劃去當地的女子監獄關懷900多位獄友,同時去義診、申請稻種送到監獄,以當地獄友中發心修行的人送給慈濟人的方式,希望能與更多人結緣,提供給受刑人造福的機會,這是一個智慧的教育。

8月13日播種,還舉辦了隆重的儀式,請了當地的政府、鑼鼓、陣頭,一點事都如此用心做,用智慧來造福,就是「法度人間傳大乘」,今年紅包的稻子就是來自於泰國與大家結緣,也代表他們來慈濟多年學法的心得,所以「一大事緣化眾生,甘露潤心活慧命」,有一念心要做並非不可能,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昨天說過「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接下來要說「唯此一事實」,道理一定要與事實會合,開顯世相妙理之事業,開示佛知見之事業,認清人世間事物造作之理。

餘二則非真」,不是只知因緣果報就好,而是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祇是獨善其身,眾善奉行才是利益他人。「餘二則非真」其他都不是真的,光是了解四諦,只知道厭離生死,不啟動、不了解是不夠的。若祇是執著在二乘,不會圓融道理也不會透徹,有為法不是真實,真實的是一實相,認清其中的道理,以有形象之物,引導出看不到的事物之理,種種譬喻因緣的言教,形態祇是過程、儀式而已。

終不以小乘」,佛陀的目標是大乘度眾生,一事實,就是實相之妙理,諸佛知見,即法華之妙法也,微末之物同樣有道理存在,人事物中具足微妙之理。一開始是應機,但是現在佛陀即將要入滅,所以最後要收回小乘法,讓大家入於大乘,而小乘法中還是有大乘法,現在要歸納小乘趣向大乘。小乘法只能得到小涅槃,祇是求得自己的心平靜。

濟度於眾生」瞭解道理後,要面對人群行大乘法,眾生久來沉溺於生死海,由不得自己,佛陀以大乘法濟度眾生到彼岸,所以說「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20121025 晨語



外面天空一片黑,有看到雲一撮,也有孤星在天,人生不就是如此?人生有黑雲、晴空,天空本浩瀚無涯,不論日夜本無分別,在我們地球自轉、公轉,照到太陽的那一面就是晝,另一面就是夜,到近黎明時,抬頭看天,天未亮,但是可以看見那片烏雲,眾生不也如此?本具自性無染著,與生俱來的無為法,有為法的善惡,在人間造作的不就如烏雲?烏雲中閃亮的天星,就如人人本具的佛性,儘管黑雲一片,但本性原來是如此的亮麗,每日天色不同,在秋天此時天未亮,夏天此時日已出,這就是因為地球公轉之故,若以宇宙來看則無日夜之分。

凡夫就是常常背著太陽,看不到光明。我們將心轉向光明,則可看出很多道理,天暗時,境界看不清,天亮時,可見景觀之美。

人生原本在一片清淨的境界,無明使黑暗到來,學佛是很長的路,但凡夫這條路更長,無數劫來都在六道中輪迴,今日發心學佛有更長的路,要知道「佛道懸曠經劫積行」,學佛不是要求佛,而是要讓自己和佛心會合,不是求佛過來,而是自己要過去接近佛,所以「佛道懸曠」,我們跟佛道仍有一段距離,要勤精進,「曠」就是很開闊,在曠野中容易迷失,所以路方向可能會有偏差。我們在不知道多久以前已經迷失,就如登山者迷山,我們要覺悟。既然知道方向,心要定,還要知道「經劫積行」,就是長時間(無量懸曠劫)要向前精進,不論時間有多久,仍步步向前行,把握時間,走一步則接近佛的境界一步,以清淨心濟度眾生,不論眾生所需為何,都應中生所需,借力使力走向菩薩道,不論多久、不怕辛苦,以很久的時間來學佛、行法向前精進,佛陀自己就是無量數劫在無量百千萬億佛所學法而成佛的,所以不要問自己已經學了那麼久,得到了什麼?做就對了。

雖然前面也說過「一偈成佛」,但是這個境界談何容易?只要種子入土,而且這個種子是飽實的,長出的大樹就會是合抱之木。所以一偈成佛並非不可能,只要法入心,雖然「佛道懸曠經劫積行」,但只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勤精進,「一偈成佛何其容易」,不管多遠,那是清淨如蓮花的路。

現在既聞法,發心力行菩薩路,要有耐心,沒有心就不可能。因為那樣種子是「ㄆㄚˋ」的,或是種子被灑在水泥地上了。

我們雖然本具佛性,但是「佛性在纏」,就如天上的烏雲,如再靠近是否就會遮蓋了星星呢?心一轉念也就「佛性在纏」,我們的真如本性在纏,「如珠在衣」,就如法華經中的窮人,明明衣服上縫了一顆寶珠,怎麼還如此窮困?這就是比喻凡夫,佛性本具但是卻向外求佛,就是因為心受到無明遮蓋,若能「直指當體不求自得」。

所以前面的經文說: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

除了佛陀為眾生設方便法,先覺教後覺,以種種方法,以名相教導,但名相本假,祇是一個代名詞。接下來這段經文說:

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佛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餘二則非真」,剩下的都不是真的。「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

佛智慧有兩種,一是無上正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二是一切種智,就是薩般若,至高無上的智慧,宇宙萬物無所不知。

就如「三理四相」,宇宙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心有生住異滅,這些使我們眾生非常的迷茫,但是佛陀無所不知。其實這些聽起來雖然很深奧,但是認真學,我們也具足智慧。

諸佛出於世」,不論過去、未來,諸佛常駐於世,人人都是佛,只是仍在纏中,只要懂得潔身自愛,由沉迷中清醒,也可稱為漸覺,法身其實是長住不滅的,只是眾生無明難可得見,只要撥開盲冥,黑夜也會有天明。

今佛出現世間,為令一切眾生成就一大事因緣,我們只要有少分的瞭解,祇要是正確的,和大家分享,將已度度當度,再來度未度,成就一大事因緣,這是非常希有的事,即使是現在,世間有多少人得聞佛法?所以我們得聞佛法要好好把握,現在是濁世末法時代,得聞正法甚為希有,但法身不滅,法還在,若不受正法,雖佛在世,與無佛何異?除非我們能好好把握,傳承佛法,對人說正法,帶人一起做。

唯此一事實」指得是開顯實相妙理之事業,為了我們知道真理,生理有生老病死,心理是四無量心,不忍眾生,開始修行。

學佛要了解道理,生活中無不是沐浴在法流中,時時滌除心中無明,我們要珍惜,佛法引導我們往正路走,要把握初發心,則成佛有餘。哪怕只得一毫佛法,用心修行則可得果。

學佛不是求佛,而是求己,要要求自己,愛惜自己,把握時間向前精進。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20121024 晨語



一乘妙法佛護念」佛陀來人間說法就是為了佛陀內心所護念的一乘大法,要分享給大眾,希望大家法入心,就能有與佛同等的知見。

妙法不可思議、不可說,要讓大家知道、體會宇宙大法的真理,也要讓大家瞭解,這個能力是人人本具,談何容易呢?所以,雖然「一乘妙法佛護念」,但是眾生根機當時仍不堪接受,所以只好「譬喻因緣施妙權」。但是這些方便法也是很奧妙的道理,正如要到大道可能要翻山越嶺一樣。

就像以前要到花蓮,要經過非常險要的蘇花公路。當時在清水斷崖這一段,祇容許一輛車子通過,所以要先停在「會車處」,等電話通知,再通過。但即使是這樣,大車的輪子跟路邊也離不多遠,每次經過都提心弔膽,更何況還要經過「九彎十八拐」,所以那時從東部到西部都覺得很遠。

後來開了橫貫公路,要炸山開路,犧牲了很多人,才能從梨山、谷關、東勢到東部來。所以,任何康莊大道也常都是要經過小路才能到達,而未開路之前也都要翻山越嶺。


佛常以譬喻因緣來開示眾生,就如以下的故事:

一日阿難跟佛陀出去,看到一對盲眼夫婦,跟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出來乞討。這孩子只要討到好吃的就奉給父母,如果討到的東西不夠,就騙父母自己已經吃過了。

阿難看這個孩子這麼孝順,很感動,回到精舍就跟佛陀分享自己所見。

佛陀說,我也看到了。我看到他們時,想到自己有一世奉養父母,甚至為了要父母活命,寧願割自己的肉。

佛陀說,當時有位國王有12個兒子,最小的兒子的領土分在最邊邊,他成家立業,人們殷勤耕作,也算富足。

一回鄰國起兵侵略,這位善住王無法抵抗,帶著一家準備要去投靠父親。

國王準備了七日之糧,想說七天就走到了,誰知道走錯了路,七天到了,還沒有到。

夫人就想,與其三個人都餓死,不如犧牲我一人,但是國王不忍心下手。

兒子聽了,就說父母於我有養育之恩,不可以犧牲母親來讓我活命,不如犧牲我自己。

父母也捨不得,但是孩子就趁他們不注意,拿父親的刀割了自己一塊肉下來,接著又要求父母繼續從自己身上割肉。

天人看了很感動,就化為人民下來問孩子,難道都沒有後悔跟怨恨嗎?

孩子就說,此身乃父母所賜,國家父母有難,應該是我回饋的時候。

天人就問他:難道你是想昇天嗎?

孩子說:我不想昇天,祇想要自己能覺悟後生生世世利益眾生。(註一)

我們聽了真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現代的父母對孩子的親情常常也教人感動。所以「譬喻因緣施妙權」,我們要當「近佛行道求法人」,現在佛要開始說大法,更要接近佛,身體力行去行道,才是真正求法的人。「凡聖有別真假名」,凡夫充滿煩惱,在煩惱中造業,聖人潔淨身心、利益人群,所以說「凡聖有別」。

真假祇是一個名詞,真諦、假諦,空諦、有諦,有為法、無為法,都只是代名詞,道理是本有,不要執著於地位名相。

前面說到「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接下來這段經文是: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

十方就是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有情世界,有修行就是覺有情,覺悟總體宇宙萬物所有有情界。

佛為有情界說法,歸納到最後唯有一乘的道理,「無二亦無三」,真正的真理唯有一乘法,沒有二乘三乘,都是假名。方便法、四諦、十二因緣,所有這些說不完的苦、說不盡的修行方法,許許多多名相最後都歸納到一佛乘,但也是要藉四諦十二因緣,才能走入大乘。就像要去西部要走蘇花公路,不管走甚麼路,只要確定最後的目標就好,路祇是過程,藉路引導去大乘,就像之前講過大車、中車、小車一樣。連涅槃也祇是名詞,來形容要到心寂靜的境界而已(筆者按:莎士比亞說,玫瑰不叫做玫瑰,還是一樣的香),都是法的假名詞,真實只有一乘,最終要到菩薩究竟實道,才能入如來清淨本性,在人群中「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只要我們不失道心,不受煩惱影響,眾生就如一本本經,我們要和眾生學習。事是人造出來的,多認識一個人,就有機會多瞭解一種法。「唯是教六波羅密法,行四無量心」行菩薩道是最真實的、是佛要教化的。

除佛方便說,」,佛用方便引導,過程有名相是為了讓我們通徹大道。所以妙權是引導我們去利益眾生,經過大小乘因緣、佛陀應機施教,用了很多假名詞。

就好比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其實我們都是人。

同樣是名詞,數字的名詞惱亂人心,人常常位數字起落不定。看多少人為了股市得躁鬱症?假名相不是真理,就如窮人取個名字叫做「富」也不會馬上就變富有是一樣的。

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就是說用種種方法引導中生來聽法,如法修行。


註一:賢愚經-須闍提品第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閱祇竹園精舍。 爾時世尊。而與阿難。著衣持缽。入城乞食。
時有老翁老母。兩目既盲。貧窮孤苦。 無止住處。止宿門下。唯有一子。年始七歲。 常行乞丐以養父母。得好果菜。其美好者。供養父母。餘殘酸澀。臭穢惡者。便自食之。
爾時阿難。見此小兒。雖為年小。恭敬孝順。 心懷愛念。佛乞食已。還到精舍。
爾時世尊為諸大眾。演說經法。阿難於時長跪叉手。 前白佛言。向與世尊。入城分衛。見一小兒。 慈心孝順。共盲父母。住城門下。東西乞丐所得之物。飯食菜果。其美好者。先以供養其老父母。破敗臭穢極不好者。便自食之。日日如是。甚可愛敬。
佛語阿難。出家在家。 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
所以者何。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 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活父母危急之厄。 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阿難白言。不審世尊。 過去世時。慈孝父母。不惜身命。能以身肉。 濟救父母危嶮之命。其事云何。
佛告阿難。 諦聽善念。我當說之。阿難唯然。當善聽之。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特叉尸利。爾時有王。 名曰提婆。時彼國王。有十太子。各領諸國。最小太子。字修婆羅提致。晉言善住。所領國土。人民觀望。最為豐樂。時父王邊。有一大臣。名曰羅睺。每懷兇逆。反殺大王。大王已死。攝正為王。即遣兵眾。往詣諸國。殺諸太子。此最小者。鬼神所敬。時入園中。欲行觀看。有一夜叉。從地而出。長跪白言。羅睺大臣。反殺父王。遣諸兵眾。殺汝諸兄。今復遣人。欲來殺汝。王可思計避其禍難。時王聞之。心崩惶怖。到於其夜。便思計校。而欲突去。時有一兒。字須闍提。晉言善生。至年七歲。端正聰黠。甚為可愛。其王愛念。出復來還。而抱此兒。悲泣歎息。其婦見王入出惶怖。即而問之。何以匆匆。如恐怖狀。
其夫答曰。非卿所知。 婦復牽之。我今與汝。身命共并危嶮相隨。 莫見捐捨。今有何事。當以告示。其王答言。我近入園。有夜叉鬼。從地而出。長跪白我。羅睺大臣。今興惡逆。已殺父王。遣諸兵眾。殺汝諸兄。今亦遣兵。當來殺王。宜可避之。我聞是語。心懷恐怖。但恐兵眾。如是來到。是故急疾。欲得去耳。其婦長跪。即白王言。願得隨侍。莫見孤棄。
時王即便將婦抱兒。相將而去。欲至他國。時有二道。 一道七日。一道十四日。初發惶懅。 唯作七日糧調。規俟一人而已。既已出城。其心憒亂。乃涉十四日道。已經數日。糧食乏盡。飢餓迷荒。無餘方計。憐愛其子。欲殺其婦。而欲自濟并用活兒。令婦在前擔兒而行。於後拔刀欲殺其婦。時兒迴顧。見父拔刀欲殺其母。兒便叉手。曉父王言。
唯願大王。寧殺我身。勿害我母。
慇懃諫父。 救其母命。而語父言。莫絕殺我。稍割食之。 可經數日若斷我命。肉便臭爛。不可經久。
於是父母。欲割兒肉。啼哭懊惱。而割食之。 日日割食。其肉稍盡。唯有骨在。未至他國。 飢荒遂甚。父復捉刀。於其節解。次第剝之。而得少肉。於是父母。臨當棄去。兒自思惟。我命少在。唯願父母。向所有肉。可以少許還用見施。父母不違。即作三分。二分自食餘有一分。并殘肌肉眼舌之等悉以施之。
於是別去。兒便立願。我今身肉。供養父母。 持是功德。用求佛道。普濟十方一切眾生。 使離眾苦至涅槃樂。發是願時。三千世界。六反震動。色欲諸天。而皆愕然。不知何故宮殿動搖。即以天眼觀於世間。而見菩薩以身之肉。供養父母。願成佛道。誓度眾生。以是之故。天地大動。於是諸天。皆悉來下。側塞虛空。悲泣墮淚。猶如盛雨。時天帝釋來欲試之。化作乞兒。來從其乞。持手中肉。復用施之。即復化作師子虎狼。來欲噉之。其兒自念。此諸禽獸。欲食我者。我身餘殘骨肉髓腦。悉以施之。心生歡喜。無有悔恨。
爾時天帝。見其執志心不移轉。 還復釋身。住其兒前。而語之曰。如汝慈孝。 能以身肉。供養父母。以是功德。用求何等。天帝魔王梵天王耶。
兒即答言。 我不願求三界快樂。持此功德。用求佛道。 願度一切無量眾生。天帝復言。汝能以身供養父母。
得無悔恨於父母耶。
其兒答言。 我今至誠。供養父母。無有悔恨大如毛髮。
天帝復言。我今視汝。身肉已盡。言不悔恨。 是事難信。
其兒答言。若無悔恨。我願當成佛者。 使我身體平復如故。言誓已竟。身即平復。
時天帝釋及餘諸天。異口同音。讚言善哉。
其兒父母及國中人。皆到兒所。歎未曾有。
時彼國王。見其太子所作奇特。倍加恭敬。 歡喜無量。將其父母及其太子。入宮供養。 極為恭敬。哀此太子。時彼國王。躬將軍馬。共善住王及須闍提太子。還至本國。誅滅羅睺。立作本王。父子相繼。其國豐樂。遂致太平。
佛語阿難。爾時善住王者。 今現我父白淨王是。爾時母者。 今現我母摩訶摩耶是。爾時須闍提太子者。今我身是。
佛語阿難。由過去世慈心孝順。供養父母。 以持身肉。濟父母厄。緣是功德。天上人中。 常生豪尊。受福無量。緣是功德。自致作佛。
爾時眾會。聞佛自說宿世本緣。爾時會者。 皆各悲歎感佛奇特慈孝之行。 其中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 有發無上正真道者。有住不退地者。一切眾會。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20121019 晨語


時時都在想,天地人事則菩薩事,在天下地上,人與一切環境生靈都和菩薩息息相關。人人皆有如來清淨本性,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佛心入己心;既然一切生靈的事情都是菩薩的事,那麼在人間學佛的人必定要通達人間事,更要通達成佛之理。

既然稱為菩薩,就是真佛子,要讓法入心來滋養慧命,使慧命成長,進一步讓慧命和真如本性合一,達到無生無滅的境界。人間煩惱偏多,我們本具的真如本性,因為在六道中輪轉,受到後天無數世界、時代、空間不斷的污染複製,讓我們成為凡夫;要脫離煩惱、從六道中解脫,回到清淨的真如本性,一定要經過菩薩道;而菩薩道不離天地人事,所以說「天地人事則菩薩事」,而我們要修得「心法合一是菩提道」。

要修得心法合一,修行就要用心,用心聽法不可漏失;如果漏掉了,法吸收得不完全,要怎樣修行呢?要先懂理才能修行、走菩薩道,所以要用心聽法。如果法吸收得不完全還要修行,就像出門不知道路途一樣。出門不知道路怎麼走,就要問路或是找人帶路。修行也是一樣,根機利的,一聞即悟;而根機鈍的,就要依靠善友、善知識來陪我們往正確的方向走。法聽入心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法合一,像我們慈濟人常說的達到「心中有佛,行中有法」的境界,佛法在內心,心、佛、我合一就是菩薩道,走在菩提道上的覺有情者就是菩薩。一旦心法合一,就能夠有菩薩心,達到「佛心妙法同體大悲」的境界。

每天早上早會,聽到四大志業在各地的志工輪流上來分享,尤其是醫療志工,在各個分院作為醫病之間的拱橋,協助溝通;病人家屬的煩惱、病人的痛苦,志工都去膚慰,讓家屬跟病人解除緊張,遇到不同心態的家屬,有時還要解釋很久!每天聽大家的心得分享都很感動、感恩,這些都是一部部的人生苦難經,菩薩如何將大醫王的智慧普及於苦難眾生,真是令我感動與感恩啊!

尤其現在法令複雜,加上科技發達,科系之間都分得很清楚,光是五臟六腑就各有專科。昨天醫療志策會,聽到胡志棠主任的分享,為了要讓病人少受痛苦,胡主任竟然「以身試管」,自己去吞胃鏡,還體驗用不同的姿勢的感覺,看看哪些姿勢比較舒服、又可以讓醫師準確探查病情;胡醫師說,因為病人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所以他要自己試試看。我們的醫師研究如何用內視鏡開刀,可以開到病人手術完,問自己的太太說,我真的開完了嗎?怎麼沒有傷口?這種妙手妙法妙人醫真的是令我印象深刻。

菩薩在人間,以入大乘為本;要以對眾生最有幫助的方法去做,還要付出無所求,要有柔軟心。這樣「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的佛子在「無量諸佛所」一直不斷分析,得到很多道理,這些道理無不是與眾生息息相關,要來增長慧命,說大乘經,入大乘法。

我們一樣也是經過「無量諸佛所」,但是利根的早就成佛了,鈍根如我們凡夫,還需要受教。佛陀以人間種種苦的事相來開導我們,教之以理,導之以法;儘管時代在變,但是法不變,可是不變的法要來應千變萬化的生態,這之間就需要我們這些佛子來時時用心。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20121016 晨語


時間應好好把握,時間毫秒毫秒不斷地過,一點都不肯留給人。

早上走出書房,用眼睛可以看到天色未亮。現在時序已進入秋冬,夜漸長,看到天空中的月亮由圓月慢慢變成下弦、上弦月,自然的法則就是這樣不斷地過,耳朵也聽到周圍境界的聲音,有時候早上靜到連大地呼吸的聲音似乎都能聽到,有時可以聽到蟲鳴鳥叫,今天早上聽到的似乎是海風的聲音,還是機場飛機發動的聲音呢?到底是有為法(飛機)或是無為法(海風)的聲音呢?遠遠地聽實在時很難分辨,覺得自己的根機還不夠敏銳,還無法與天地合一,心中有些失落感。要再多用功才行。

我們大家都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每一剎那分秒間要好好把握,用心於當下,很快就可以受用,永恆的剎那就可以成為分秒的當下,大家都要精進。「把握當下剎那間,莫讓毫間漏失過」。不論是時間、空間都不要讓他漏失。眨眼瞬間或是心轉念間,都是稍縱即逝,但「一瞬念間定聖凡」,只要起一念心,發心立願學佛,佛入心,法在行中,就成聖;若使其漏失,就永遠是凡夫。

其實「發心容易恆心難」,若發心後很快就讓他漏失掉,則永遠都是鈍根,無法瞭解天地萬物之理。凡夫連世間的有為法都無法瞭解了,更何況是天地宇宙的法呢?所以要好好把握分秒間,聞、思、修三無漏學別讓它漏失,修行者要愛惜時間,「得一法而拳拳服膺」,妙法永遠都在心裡,每個時間、空間當下無不充滿妙法。

儘管佛陀開悟後就想要跟大家分享眾生皆可成佛的道理,但是因為凡夫不知不解,所以佛陀只好等待時機,這一等就是四十多年。現在「即今當正是其時」,現在當下就是最好的時機,但有時偏偏我們就會讓它漏失了。

在佛陀之前的一世曾為螺髻仙人尚闍利,他很精進。一日他到山中去打坐入定時,有一隻母鳥在他的髻中築巢,等他出定時發現頭上有幼鳥,於是不敢動繼續坐著,直到幾個月以後小鳥長大學飛,跟著母鳥離巢後,他才起身離去。這就是世間修行者天、地、人、物四合一的境界,只要能疼惜萬物、與天地合一,不管何時都是「正是其時」。

前面經文講到佛陀說,之前還沒有跟大家說人人皆可成佛,是因為「說時未至故」。其時只要把我當下,一瞬念間任何時都是「正是其時」。其實法本來就有,只是六道輪迴讓法模糊掉了,現在要讓法契心,時間也要契合。而現在「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

今正是其時」就是說現在是時候了!過去佛陀一直說眾生要有大根機,要發心殷勤精進,過去所說的權教都是今天說大乘法的基礎,現在因緣時機已經成熟,要蓋房子(說大乘法)了。

佛陀四十多年來時時都在把握時機,連看到牧童趕牛出門、回家,都是佛陀把握時機說法的機會。
在<法句譬喻經‧卷一>裡面,佛陀慨嘆眾生愚鈍,不知死之將至,就如這些牛長大以後就要被屠宰,卻每天還是高高興興地被趕著去吃草喝水,真的是無奈的人生啊!(註)

其實只要用心精進,時時都是因緣成熟的時刻,時間不等人,現在適逢佳會,正當是其時,佛陀過去為了應凡夫的根機說小法,現在要開始轉小為大,「開一切種智,教大乘法」,大家要用心接受!

(註)法句譬喻經 卷一
昔佛在羅閱祇竹園中,與諸弟子入城受請,說法畢訖,晡時出城。
道逢一人驅大群牛放還入城,肥飽跳騰轉相觝觸。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猶然,
亦養命去。  千百非一,  族姓男女,
貯聚財產,  無不衰喪。  生者日夜,
命自攻削,  壽之消盡,  如[榮-木+巾][雨/井]水(如熒穿水)。」
佛到竹林洗足卻坐,阿難即前稽首問言:
「世尊!向者道中說此三偈,
不審其義?願蒙開化。」佛告阿難:「汝見有人驅放群牛不?」
「唯然見之。」佛告阿難:「此屠家群牛,本有千頭,
屠兒日日遣人出城,求好水草養令肥長,擇取肥者日牽殺之。殺之死者過半,
而餘者不覺,方相觝觸跳騰鳴吼,傷其無智故說偈耳。」佛語阿難:「何但此牛?世人亦爾。計於吾我不知非常,饕餮五欲養育其身,快心極意更相殘賊,無常宿對卒至無期,曚曚不覺,何異於此也?」 
時坐中有貪養比丘二百人,聞法自勵,逮六神通,得阿羅漢。眾坐悲喜,為佛作禮。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20121011 晨語



學佛期待人人從初發心開始,這念心要勤念三寶,我們都是佛教徒,從皈依的那一刻,就要「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隨時提醒我們自己,我們體解大道了嗎?我們要去安住眾生的心,但我們是否有先安住自己的心呢?人生苦難偏多,現代社會,因為工業發達,謀生並不困難,其實這些苦大多數都不是物質缺乏的苦,而是無形的智慧缺乏,徒有世智辯聰,缺乏通達道理的智慧,所以我們要願眾生能通達道理(「體解大道」),我們要依照三皈依的精神來身體力行。

要度眾生,還要啟發智慧,讓眾生能通情達理,一切無礙,我們要發心使佛法能普遍人心,人人走入菩提大直道,甚至要願眾生能「深入經藏」,回歸真如本性。所以我們要努力,修自己,覺他人,要「願諸眾生,解如來道,入智慧海」,方向正確,開步走向前,瞭解佛的開闊境界,佛的智慧有如大海,讓佛的智慧入我們的心,讓我們自己的心版建設如智慧海,才能真正接近佛的智慧,然後才能夠「住如來家」。如來是三界眾生的慈父,如來的家庭是眾人的境界,不是一個人的境界。只有一個人是影響不了多少人的;如來的家規是「視天下人如己親」,可見如來的家有多大,而那又是多麼祥和的境界。我們進入的如來的家,接著就要「行如來行」,人人都有法髓來活絡我們的慧命,還要「著如來衣」,衣著整齊,行動也整齊,心的方向同一個。在家的慈濟人有制服,出家的出家眾也有出家人的僧衣。出家人要有出家人的形象,既已辭親割愛,就要以天下人天下事為己任,要發心如初,當初出家時一定不是為逃避俗家責任或為了生活有依靠,而是為淨化天下眾生的心,為發心立願弘揚佛法,要「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度眾生,自己就要「煩惱無邊誓願斷」,而眾生根機無量,煩惱也無量,要度眾生就要有無量法門,所以要「法門無邊誓願學」,而既然已是佛門弟子,世間當然沒有比佛法更好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去透徹瞭解、要修,所以要「佛道無上誓願成」。

世間一切的苦難都是從心的煩惱開始,要去除眾生煩惱要說無量法門,但眾生有些是「鈍根樂小法」,不過佛陀並沒有放棄他們,即使再將入滅之前阿難問他對這些人要怎麼辦呢?佛陀也還是說要先慈悲引導,再不行,則「默擯之」,但默擯並不是趕出去,只是不理他而已。就如昨天講的故事裡面的瞿迦梨比丘,這些鈍根的人貪著於自己如何斷生死,不想去管天下事,甚至會人云亦云產生偏差;要勸導這樣的人實在是不容易,但是佛陀也還是讓他繼續留在僧團裡,沒有趕他走;這是佛陀寬大的心,畢竟天下什麼都有,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們就是要化濁氣為清流,但是清者本來就很精進,濁者就自濁了。不過佛陀還是很悲憫這些人,因為他們雖然「貪著於生死」,但是他們與佛還是有因緣,否則怎麼還會得聞佛法呢?他們的心仍未完全去除貪著煩惱,應該是因為在過去無量佛處(「於諸無量佛」),曾經隨佛修行,可是不精進,所以在法華會上佛陀說他們「不行深妙道」,因為他們有滿心的煩惱,無法體會佛陀開闊的心胸,雖然看起來像在修行,可是離佛卻越來越遠,無法體會佛知佛見,「未能沾於法華經之深妙法」,滿心的污穢,無法靠近清流法髓,就像沾滿污泥的海綿,有清水也吸不進去,「唯是未能行入深妙道」,停滯在小法,然後就被「眾苦所惱亂」。

其實所有的苦都是由眾生自己的心念造出來的,然後又去惱亂眾生的心,使人人都煩惱,心無法靜下來。現在的人間不就是這樣嗎?道理不通,人倫道德微末,這就是我們說的「末法」,讓社會人間亂象很多,變成「眾苦所惱亂」。

放眼天下,有多少人能說自己一點也不煩惱、能放開一切,將佛法布施給人人呢?即使有這樣的人,在現在的社會常常也很快就說:「啊,我踢到鐵板了!我沒法度了!」這沒法度就是因為社會已經亂了,亂到連信心滿滿願意度眾生來體解大道的人,都因為眾生的心常常在末法的紛亂中而「沒法度」。

其實世間苦難來自於貪瞋癡,眾生之所以會不如意都是因為所求不得。人的慾念猶如無底洞一樣難以填滿,有一缺九,永遠都不滿足,「常求不得苦」,因為有貪瞋癡,所以會有求,但是世間事十有八九是不如意,所求不得就會苦。這就是人生,常求求不得就會苦,但是這就是在惱亂自己;其實人生遺憾事很多,哪怕是少欲知足的人,也會有老病死的苦。世間本無常,不知道無常的道理,常常在做很多長期計畫在惱亂別人,「常著千年夢幻不覺醒,時代人世兇惡之遊戲」,覺醒的人看這些人就覺得現在世間有很多兇惡的遊戲,泯滅人倫、一點情理全部都沒有的事情、無慚無愧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其實人生原本就苦,怎可不覺醒呢?雖然看到這些人喪心病狂、心狠手辣、做出毫無道理的事,但是佛陀不捨眾生,所以他還是說小乘法,「為是說涅槃」,要這些人知道因緣果報的可怕,不再結怨連仇,希望能把他們度去佛的康莊大道,在這度化的過程中,不會有什麼牽扯,就是一念很清淨的心來度眾生,在人間倒駕慈航來來回回,只結度眾生的緣,不為眾生煩惱所牽絆。我們學佛也要跟佛看齊,要發大心,在生死中因果要很清楚,才能度過如濁流般的煩惱河,得到大涅槃的寂滅安穩。要多用心!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20121005 晨語


日常生活面對周圍境界,心境是喜?還是憂?一天裡待人處事,要先把心調整好,調整到看到人要起歡喜心,遇到事要發大心,不可起煩惱、厭煩的念頭,這樣就時時歡喜,輕安自在。如果每天面對所有境界能起歡喜心,則看人人都是好人;以輕安心處事,則事事皆善。

每天是否有好因緣,是否能遇到好人、好事,其實都看這念心。所以說

善惡隨緣轉,
近善友知識,
得銘記服膺,
拳拳菩提心。

不只是今天,還有未來所有面對的人、事、物,都是因為過去種下的因,若能體會這一點,則事事能心平氣和,不論遇到什麼境界,時時都能歡喜、感恩,輕安自在。

周圍的人,無不都是我們的善友、知識,不論他們用何種態度面對我們,增上緣或是逆增上緣,都是在教育我們要如何調伏我們的心,教育我們對與錯。

若看到誰就不高興,就會結下惡緣。

遇到任何人都要警惕,正是所謂的「善惡隨緣轉」,別人說的話沒有道理,我們聽了要知道這樣的事情不可以做,要提起警惕的心;遇到這樣的人都已經要這麼想了,更何況碰到真心教導我們的人呢?這些人是我們的真善知識,當然更要感恩。只要日常生活能抱著這念心,沒有過不去的事。

尤其我們學佛的人,在言談中,要常常「銘記腹中」,得一善拳拳服膺,常常守護於心,才能明辨善惡。

佛世時,有一位種花的人,一日拿了花去市集販賣,來了一位外道教的人要買;這時旁邊來了須達多長者,說他也要買。這時這位外道教的人說他願意加價購買(競標..),但須達多長者他可以再加一倍價錢,兩人為了搶著買那盆花爭執不休,賣花的人就問他們兩人為何這麼需要這盆花?外道教的人說他需要花去祭天地祈雨,須達多長者說他要去見世尊,需要拿花去供養來表達恭敬之意。
由於賣花的人認識須達多長者很久了,知道他是一位人格者,從來沒看過長者這樣為了一盆花跟人爭執,於是他就問長者,這位世尊是什麼人,會讓您起如此恭敬的心?長者說:世尊是已經悟道的大覺者,透徹萬物真理,指導眾生正路使眾生開悟。賣花的人聽了就問,我是否有機會得見此大覺者呢?長者說,我可以帶你去。於是賣花的人說,這花我不賣了,我要自己拿去供養世尊。
賣花人跟著長者到了祇園精舍,遠遠看到佛陀就心生歡喜,隨著長者一起禮佛時,瞬間彷彿看到花瓣散落在佛陀周圍有如幡幢,心中充滿了清淨光明,抬頭看到佛陀對他微笑,於是拿花供佛,佛陀問他有什麼願望呢?他說只求來世可以跟佛一樣去修行,對芸芸眾生有機會幫助他們皈依佛法,對苦難無依、貧困無醫藥的人可以就他們,煩惱的人可以引導他們解脫,這樣我就很滿足了。佛陀笑了,說這才是個修行者。
賣花人回頭看見須達多,覺得非常感恩有他帶領來見佛陀,讓自己來生可以像他們一樣修行。
佛陀說:你未來可在無量數劫中修行,為比丘,也會證果、授記。(撰集百緣經卷第一,報應受供養品之(七)王家守池人花散佛緣<註>)


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要得因緣、善友並不難,只要不貪財、珍惜善友的引導,及時把握,就能發揮良能。(按:就如須達多就是那位賣花人的善友,但如果當時他只是高興花可以賣得很好價錢,沒有問須達多,就失去見佛陀的機會了。

學佛在人間應時時把握境界,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事、物,「把握當下,恆持剎那」,見人見事要有明朗的選擇,有感恩的心,則人和事興。

佛陀「以諸緣譬喻」來告訴我們有因緣要及時把握,以「言辭方便力」來說法引導眾生到大乘的境界,使我們不論什麼根器,都能歡喜接受,信受奉行,這就是「令一切歡喜」。這是上次就說過了;佛並非生出來就是佛,他也經過了發菩提心,累生累世行菩薩道,出世修行於人間度眾生,那怕是在地獄、為蜂王(畜生道),都在救拔眾生。這就是「諸菩薩能以六度饒益有情」。佛陀長時間來來回回於六道中,和眾生結下很多好緣,不論見聞都可利益眾生,甚至光是靠口口相傳,聽到佛陀的事就會歡喜。接下來的經文是

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

或說修多羅」:佛陀用種種方便言辭使大家歡喜,所說的話不離開經,修多羅是經的梵文音譯,或譯做「契經」,就是契合,「上契諸佛妙理」,和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佛的心懷妙理、本性能真正契合。「下契眾生根基」,經就是路這條路由聖人通到凡夫,由佛心透徹道眾生的心,就像鋪路由此到彼不偏差。佛陀以方便教法引導眾生進入真實道理。經另外也有「線」的意思,因為經可以貫穿法義,使法義不散失。

道理如何串連經、道呢?不只是要聽,還要使我們再三思維,使我們身體力行。

「伽陀」翻譯就是諷頌的意思,或者也可以稱為直頌,就是「直以偈說法,不頌長行也」。在經裡面常可以看到佛陀講完一遍以後,又再以偈再說一次,這就是「伽陀」,目的是要讓我們更瞭解,銘記於心,拳拳服膺。

每天聽到的法,要以經好好貫穿,信受奉行,多用心。

<註>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波斯匿王未聞有佛。晝夜六時。齎持香花。奉事天
神。佛以出世。得成正覺。將欲教化波斯匿王。故著衣持鉢。往詣王所。時波斯匿王
見佛來至。光明晃昱。照曜天地。威儀庠序。人中挺特。心懷歡喜。請命使坐。設諸
餚饍。供養訖竟。佛便為王。種種說法。即於佛所。深生信敬。捨事天神。心不奉拜
。於是波斯匿王日復三時。齎持香花。供養如來。時送花人。奉王花已。自捉一花。
欲詣市肆。路值外道即問之曰。汝齎此花。為欲賣不。答言欲賣。時須達長者復來到
邊。復問彼人。汝捉此花。為欲賣不。皆言欲賣。時此二主。各共諍競。倍共償價。
遂至百千兩金。故不肯止。時齎花人問外道言。汝買此花。為何所作。外道答言我用
供養那羅延天。以求福祐。次問須達長者。汝買此花。用作何等。須達答言。用供養
佛齎花人言。云何為佛。須達答言。前覩無窮。却覩無極。三界中尊。諸天世人。皆
共敬仰。時齎花人。聞是語已。密懷歡喜。作是念言。須達長者安詳審諦而不卒暴。
乃於今日。為此一花。共償價數。乃至百千兩金。齎持欲去。今者必有大利益事。不
計貴賤。必欲得之。時齎花人。即答二主。我華不賣。自欲持去用供養佛。須達聞已
。喜不自勝。尋將彼人。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甚懷
信敬。持所捉花。而散佛上。於虛空中變成花蓋隨佛行住。見是變已。即便以身。五
體投地。發大誓願。以此散花善根功德。使我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未涅槃者令使涅槃。發是
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
見此守園人不。持此一花。散我上者。於未來世。過三阿僧祇劫。當得成佛。號曰花
盛。度脫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