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20121024 晨語



一乘妙法佛護念」佛陀來人間說法就是為了佛陀內心所護念的一乘大法,要分享給大眾,希望大家法入心,就能有與佛同等的知見。

妙法不可思議、不可說,要讓大家知道、體會宇宙大法的真理,也要讓大家瞭解,這個能力是人人本具,談何容易呢?所以,雖然「一乘妙法佛護念」,但是眾生根機當時仍不堪接受,所以只好「譬喻因緣施妙權」。但是這些方便法也是很奧妙的道理,正如要到大道可能要翻山越嶺一樣。

就像以前要到花蓮,要經過非常險要的蘇花公路。當時在清水斷崖這一段,祇容許一輛車子通過,所以要先停在「會車處」,等電話通知,再通過。但即使是這樣,大車的輪子跟路邊也離不多遠,每次經過都提心弔膽,更何況還要經過「九彎十八拐」,所以那時從東部到西部都覺得很遠。

後來開了橫貫公路,要炸山開路,犧牲了很多人,才能從梨山、谷關、東勢到東部來。所以,任何康莊大道也常都是要經過小路才能到達,而未開路之前也都要翻山越嶺。


佛常以譬喻因緣來開示眾生,就如以下的故事:

一日阿難跟佛陀出去,看到一對盲眼夫婦,跟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出來乞討。這孩子只要討到好吃的就奉給父母,如果討到的東西不夠,就騙父母自己已經吃過了。

阿難看這個孩子這麼孝順,很感動,回到精舍就跟佛陀分享自己所見。

佛陀說,我也看到了。我看到他們時,想到自己有一世奉養父母,甚至為了要父母活命,寧願割自己的肉。

佛陀說,當時有位國王有12個兒子,最小的兒子的領土分在最邊邊,他成家立業,人們殷勤耕作,也算富足。

一回鄰國起兵侵略,這位善住王無法抵抗,帶著一家準備要去投靠父親。

國王準備了七日之糧,想說七天就走到了,誰知道走錯了路,七天到了,還沒有到。

夫人就想,與其三個人都餓死,不如犧牲我一人,但是國王不忍心下手。

兒子聽了,就說父母於我有養育之恩,不可以犧牲母親來讓我活命,不如犧牲我自己。

父母也捨不得,但是孩子就趁他們不注意,拿父親的刀割了自己一塊肉下來,接著又要求父母繼續從自己身上割肉。

天人看了很感動,就化為人民下來問孩子,難道都沒有後悔跟怨恨嗎?

孩子就說,此身乃父母所賜,國家父母有難,應該是我回饋的時候。

天人就問他:難道你是想昇天嗎?

孩子說:我不想昇天,祇想要自己能覺悟後生生世世利益眾生。(註一)

我們聽了真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現代的父母對孩子的親情常常也教人感動。所以「譬喻因緣施妙權」,我們要當「近佛行道求法人」,現在佛要開始說大法,更要接近佛,身體力行去行道,才是真正求法的人。「凡聖有別真假名」,凡夫充滿煩惱,在煩惱中造業,聖人潔淨身心、利益人群,所以說「凡聖有別」。

真假祇是一個名詞,真諦、假諦,空諦、有諦,有為法、無為法,都只是代名詞,道理是本有,不要執著於地位名相。

前面說到「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接下來這段經文是: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

十方就是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有情世界,有修行就是覺有情,覺悟總體宇宙萬物所有有情界。

佛為有情界說法,歸納到最後唯有一乘的道理,「無二亦無三」,真正的真理唯有一乘法,沒有二乘三乘,都是假名。方便法、四諦、十二因緣,所有這些說不完的苦、說不盡的修行方法,許許多多名相最後都歸納到一佛乘,但也是要藉四諦十二因緣,才能走入大乘。就像要去西部要走蘇花公路,不管走甚麼路,只要確定最後的目標就好,路祇是過程,藉路引導去大乘,就像之前講過大車、中車、小車一樣。連涅槃也祇是名詞,來形容要到心寂靜的境界而已(筆者按:莎士比亞說,玫瑰不叫做玫瑰,還是一樣的香),都是法的假名詞,真實只有一乘,最終要到菩薩究竟實道,才能入如來清淨本性,在人群中「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只要我們不失道心,不受煩惱影響,眾生就如一本本經,我們要和眾生學習。事是人造出來的,多認識一個人,就有機會多瞭解一種法。「唯是教六波羅密法,行四無量心」行菩薩道是最真實的、是佛要教化的。

除佛方便說,」,佛用方便引導,過程有名相是為了讓我們通徹大道。所以妙權是引導我們去利益眾生,經過大小乘因緣、佛陀應機施教,用了很多假名詞。

就好比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其實我們都是人。

同樣是名詞,數字的名詞惱亂人心,人常常位數字起落不定。看多少人為了股市得躁鬱症?假名相不是真理,就如窮人取個名字叫做「富」也不會馬上就變富有是一樣的。

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就是說用種種方法引導中生來聽法,如法修行。


註一:賢愚經-須闍提品第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閱祇竹園精舍。 爾時世尊。而與阿難。著衣持缽。入城乞食。
時有老翁老母。兩目既盲。貧窮孤苦。 無止住處。止宿門下。唯有一子。年始七歲。 常行乞丐以養父母。得好果菜。其美好者。供養父母。餘殘酸澀。臭穢惡者。便自食之。
爾時阿難。見此小兒。雖為年小。恭敬孝順。 心懷愛念。佛乞食已。還到精舍。
爾時世尊為諸大眾。演說經法。阿難於時長跪叉手。 前白佛言。向與世尊。入城分衛。見一小兒。 慈心孝順。共盲父母。住城門下。東西乞丐所得之物。飯食菜果。其美好者。先以供養其老父母。破敗臭穢極不好者。便自食之。日日如是。甚可愛敬。
佛語阿難。出家在家。 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
所以者何。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 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活父母危急之厄。 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阿難白言。不審世尊。 過去世時。慈孝父母。不惜身命。能以身肉。 濟救父母危嶮之命。其事云何。
佛告阿難。 諦聽善念。我當說之。阿難唯然。當善聽之。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特叉尸利。爾時有王。 名曰提婆。時彼國王。有十太子。各領諸國。最小太子。字修婆羅提致。晉言善住。所領國土。人民觀望。最為豐樂。時父王邊。有一大臣。名曰羅睺。每懷兇逆。反殺大王。大王已死。攝正為王。即遣兵眾。往詣諸國。殺諸太子。此最小者。鬼神所敬。時入園中。欲行觀看。有一夜叉。從地而出。長跪白言。羅睺大臣。反殺父王。遣諸兵眾。殺汝諸兄。今復遣人。欲來殺汝。王可思計避其禍難。時王聞之。心崩惶怖。到於其夜。便思計校。而欲突去。時有一兒。字須闍提。晉言善生。至年七歲。端正聰黠。甚為可愛。其王愛念。出復來還。而抱此兒。悲泣歎息。其婦見王入出惶怖。即而問之。何以匆匆。如恐怖狀。
其夫答曰。非卿所知。 婦復牽之。我今與汝。身命共并危嶮相隨。 莫見捐捨。今有何事。當以告示。其王答言。我近入園。有夜叉鬼。從地而出。長跪白我。羅睺大臣。今興惡逆。已殺父王。遣諸兵眾。殺汝諸兄。今亦遣兵。當來殺王。宜可避之。我聞是語。心懷恐怖。但恐兵眾。如是來到。是故急疾。欲得去耳。其婦長跪。即白王言。願得隨侍。莫見孤棄。
時王即便將婦抱兒。相將而去。欲至他國。時有二道。 一道七日。一道十四日。初發惶懅。 唯作七日糧調。規俟一人而已。既已出城。其心憒亂。乃涉十四日道。已經數日。糧食乏盡。飢餓迷荒。無餘方計。憐愛其子。欲殺其婦。而欲自濟并用活兒。令婦在前擔兒而行。於後拔刀欲殺其婦。時兒迴顧。見父拔刀欲殺其母。兒便叉手。曉父王言。
唯願大王。寧殺我身。勿害我母。
慇懃諫父。 救其母命。而語父言。莫絕殺我。稍割食之。 可經數日若斷我命。肉便臭爛。不可經久。
於是父母。欲割兒肉。啼哭懊惱。而割食之。 日日割食。其肉稍盡。唯有骨在。未至他國。 飢荒遂甚。父復捉刀。於其節解。次第剝之。而得少肉。於是父母。臨當棄去。兒自思惟。我命少在。唯願父母。向所有肉。可以少許還用見施。父母不違。即作三分。二分自食餘有一分。并殘肌肉眼舌之等悉以施之。
於是別去。兒便立願。我今身肉。供養父母。 持是功德。用求佛道。普濟十方一切眾生。 使離眾苦至涅槃樂。發是願時。三千世界。六反震動。色欲諸天。而皆愕然。不知何故宮殿動搖。即以天眼觀於世間。而見菩薩以身之肉。供養父母。願成佛道。誓度眾生。以是之故。天地大動。於是諸天。皆悉來下。側塞虛空。悲泣墮淚。猶如盛雨。時天帝釋來欲試之。化作乞兒。來從其乞。持手中肉。復用施之。即復化作師子虎狼。來欲噉之。其兒自念。此諸禽獸。欲食我者。我身餘殘骨肉髓腦。悉以施之。心生歡喜。無有悔恨。
爾時天帝。見其執志心不移轉。 還復釋身。住其兒前。而語之曰。如汝慈孝。 能以身肉。供養父母。以是功德。用求何等。天帝魔王梵天王耶。
兒即答言。 我不願求三界快樂。持此功德。用求佛道。 願度一切無量眾生。天帝復言。汝能以身供養父母。
得無悔恨於父母耶。
其兒答言。 我今至誠。供養父母。無有悔恨大如毛髮。
天帝復言。我今視汝。身肉已盡。言不悔恨。 是事難信。
其兒答言。若無悔恨。我願當成佛者。 使我身體平復如故。言誓已竟。身即平復。
時天帝釋及餘諸天。異口同音。讚言善哉。
其兒父母及國中人。皆到兒所。歎未曾有。
時彼國王。見其太子所作奇特。倍加恭敬。 歡喜無量。將其父母及其太子。入宮供養。 極為恭敬。哀此太子。時彼國王。躬將軍馬。共善住王及須闍提太子。還至本國。誅滅羅睺。立作本王。父子相繼。其國豐樂。遂致太平。
佛語阿難。爾時善住王者。 今現我父白淨王是。爾時母者。 今現我母摩訶摩耶是。爾時須闍提太子者。今我身是。
佛語阿難。由過去世慈心孝順。供養父母。 以持身肉。濟父母厄。緣是功德。天上人中。 常生豪尊。受福無量。緣是功德。自致作佛。
爾時眾會。聞佛自說宿世本緣。爾時會者。 皆各悲歎感佛奇特慈孝之行。 其中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 有發無上正真道者。有住不退地者。一切眾會。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