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訪視,以及其他

今天早上,花蓮還下著雨,我跟其他的師兄姐們一起出發去光復訪視。

每個月一次我們由花蓮市開一個鐘頭的車,分兩條到三條路線,去看看我們關懷的大德們,看看他們最近好嗎?有什麼需求?有沒有什麼困擾?

只是,這個月的心情有些沈重,因為我們接到通知,明年三月開始,我們要把手上的這些個案轉給另外一個組隊的師兄姐了。所以,這個月我們除了例行的關懷以外,還要通知他們,再過兩三個月,我們就不會再來了,會有另一批 師兄姐來看他們。

從七月加入訪視團隊到現在也有半年了,想到再三個月就要換一個區域訪視,心裡其實十分不捨。

為什麼要換區域呢?其實是因為過去幾年下來,花蓮需要關懷的人數增加不少,社區的師兄姐們很需要我們更加的投入,因此,在開會後決定,要讓我們承擔更大,於是我們被換了一個區域。

原來我們分三條路線,每條路線訪視大約三戶;以每戶花一個小時來說,大概半天能夠完成。但是因為從花蓮到光復開車要一個小時,所以每次訪視總是差不多要半天以上(早上八點出門,下午三點前後回來)。

明年換區域以後,我們開車的路線大為縮短,但是每條路線大約要訪視四戶到五戶。應該也差不多是八點出門,兩三點回家吧!

今天在跟每個個案的家庭提到這件事時,大家都覺得有些不捨;雖然有些在度過短暫的危機以後,已經不需要接受我們的救助,僅是我們關懷的對象而已,但想到三月以後,要再見面大概只能靠緣分,真的是依依不捨。

回來的路上,我們跟他們說的話還在我心中迴盪:

「當然我們也不希望換區域,只是這幾年花蓮區因為大環境的影響,需要照顧的人愈來愈多,社區師兄姐忙不過來,希望我們能夠多承擔,因為光復本來醫療的師兄姐們就會定期下來義診,所以決定整個區域轉給他們,這樣他們除了定期訪視以外,還可以趁著義診多關懷,會對大家有更好的照顧...」

常常在國外有大災難,慈濟伸出援手時,會有人說,慈濟都不幫國內只幫國外,其實大家看不到的是,我們每個月定期去訪視國內需要援助的個案,而且每年也一直有新的個案加入:


光是2012年,全省各地新開個案數就有超過一萬四千戶。慈濟開個案不是以「人」為單位,而是以「戶」為單位,我們會照顧到全戶的需求,並不是只有照顧到一個人。

因為每個月都要去看他們,所以雖然新開個案只有14,713戶,但是去看的志工人次卻有65,446人次;而全省接受慈濟長期濟助的有60,276戶,總共是170,161人,投入關懷的志工更高達257,913人次。

這些還不包括居家關懷(也就是不(再)需要慈濟提供補助的家庭)以及急難補助。如果把投入居家關懷跟急難補助的人次算進去,慈濟光是2012年投入在慈善援助上就有超過一百萬人次。

但是說真的,所有的師兄姐應該都跟我有一樣的想法,我們寧可「失業」--如果台灣是有如天堂一樣的國度,大家都過得非常好、生病的人都得到適當的照顧、沒有人需要幫助,這樣我們就「失業」了,但是我們會「失業」得很快樂,會有地藏王菩薩的心情。

圖片來源:聖哥傳

就像我們每個月去跟關懷戶聊天的時候,當我們問他們生活上有需要嗎?他們回說,「唉呀,錢再多也不會夠,可是現在這樣就很滿意了,也不需要更多」 的時候,我們的心其實是安慰而快樂的,畢竟人總是得隴望蜀,有一缺九,但是當我們的照顧戶由苦難中站起來以後,瞭解到人世間的道理,懂得知足常樂,不會再去過著「比較」跟「計較」的人生時,這是最讓我們欣慰的。

至於說國際賑災,其實大部分在大愛台上面看到的,都是國外的師兄姐們在地募款、就地使用的成果,臺灣當地的捐款要用到國外去,除非捐款時註明要捐給「國際」這個項目,否則一塊錢都出不去。

但是,當臺灣有災難的時候,世界各國的師兄姐們,也會發動賑災募款幫助臺灣;所以,當我們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不就正是代表我們自己很平安,才能夠有機會、有能力幫助別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