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期待人人從初發心開始,這念心要勤念三寶,我們都是佛教徒,從皈依的那一刻,就要「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隨時提醒我們自己,我們體解大道了嗎?我們要去安住眾生的心,但我們是否有先安住自己的心呢?人生苦難偏多,現代社會,因為工業發達,謀生並不困難,其實這些苦大多數都不是物質缺乏的苦,而是無形的智慧缺乏,徒有世智辯聰,缺乏通達道理的智慧,所以我們要願眾生能通達道理(「體解大道」),我們要依照三皈依的精神來身體力行。
要度眾生,還要啟發智慧,讓眾生能通情達理,一切無礙,我們要發心使佛法能普遍人心,人人走入菩提大直道,甚至要願眾生能「深入經藏」,回歸真如本性。所以我們要努力,修自己,覺他人,要「願諸眾生,解如來道,入智慧海」,方向正確,開步走向前,瞭解佛的開闊境界,佛的智慧有如大海,讓佛的智慧入我們的心,讓我們自己的心版建設如智慧海,才能真正接近佛的智慧,然後才能夠「住如來家」。如來是三界眾生的慈父,如來的家庭是眾人的境界,不是一個人的境界。只有一個人是影響不了多少人的;如來的家規是「視天下人如己親」,可見如來的家有多大,而那又是多麼祥和的境界。我們進入的如來的家,接著就要「行如來行」,人人都有法髓來活絡我們的慧命,還要「著如來衣」,衣著整齊,行動也整齊,心的方向同一個。在家的慈濟人有制服,出家的出家眾也有出家人的僧衣。出家人要有出家人的形象,既已辭親割愛,就要以天下人天下事為己任,要發心如初,當初出家時一定不是為逃避俗家責任或為了生活有依靠,而是為淨化天下眾生的心,為發心立願弘揚佛法,要「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度眾生,自己就要「煩惱無邊誓願斷」,而眾生根機無量,煩惱也無量,要度眾生就要有無量法門,所以要「法門無邊誓願學」,而既然已是佛門弟子,世間當然沒有比佛法更好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去透徹瞭解、要修,所以要「佛道無上誓願成」。
世間一切的苦難都是從心的煩惱開始,要去除眾生煩惱要說無量法門,但眾生有些是「鈍根樂小法」,不過佛陀並沒有放棄他們,即使再將入滅之前阿難問他對這些人要怎麼辦呢?佛陀也還是說要先慈悲引導,再不行,則「默擯之」,但默擯並不是趕出去,只是不理他而已。就如昨天講的故事裡面的瞿迦梨比丘,這些鈍根的人貪著於自己如何斷生死,不想去管天下事,甚至會人云亦云產生偏差;要勸導這樣的人實在是不容易,但是佛陀也還是讓他繼續留在僧團裡,沒有趕他走;這是佛陀寬大的心,畢竟天下什麼都有,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們就是要化濁氣為清流,但是清者本來就很精進,濁者就自濁了。不過佛陀還是很悲憫這些人,因為他們雖然「貪著於生死」,但是他們與佛還是有因緣,否則怎麼還會得聞佛法呢?他們的心仍未完全去除貪著煩惱,應該是因為在過去無量佛處(「於諸無量佛」),曾經隨佛修行,可是不精進,所以在法華會上佛陀說他們「不行深妙道」,因為他們有滿心的煩惱,無法體會佛陀開闊的心胸,雖然看起來像在修行,可是離佛卻越來越遠,無法體會佛知佛見,「未能沾於法華經之深妙法」,滿心的污穢,無法靠近清流法髓,就像沾滿污泥的海綿,有清水也吸不進去,「唯是未能行入深妙道」,停滯在小法,然後就被「眾苦所惱亂」。
其實所有的苦都是由眾生自己的心念造出來的,然後又去惱亂眾生的心,使人人都煩惱,心無法靜下來。現在的人間不就是這樣嗎?道理不通,人倫道德微末,這就是我們說的「末法」,讓社會人間亂象很多,變成「眾苦所惱亂」。
放眼天下,有多少人能說自己一點也不煩惱、能放開一切,將佛法布施給人人呢?即使有這樣的人,在現在的社會常常也很快就說:「啊,我踢到鐵板了!我沒法度了!」這沒法度就是因為社會已經亂了,亂到連信心滿滿願意度眾生來體解大道的人,都因為眾生的心常常在末法的紛亂中而「沒法度」。
其實世間苦難來自於貪瞋癡,眾生之所以會不如意都是因為所求不得。人的慾念猶如無底洞一樣難以填滿,有一缺九,永遠都不滿足,「常求不得苦」,因為有貪瞋癡,所以會有求,但是世間事十有八九是不如意,所求不得就會苦。這就是人生,常求求不得就會苦,但是這就是在惱亂自己;其實人生遺憾事很多,哪怕是少欲知足的人,也會有老病死的苦。世間本無常,不知道無常的道理,常常在做很多長期計畫在惱亂別人,「常著千年夢幻不覺醒,時代人世兇惡之遊戲」,覺醒的人看這些人就覺得現在世間有很多兇惡的遊戲,泯滅人倫、一點情理全部都沒有的事情、無慚無愧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其實人生原本就苦,怎可不覺醒呢?雖然看到這些人喪心病狂、心狠手辣、做出毫無道理的事,但是佛陀不捨眾生,所以他還是說小乘法,「為是說涅槃」,要這些人知道因緣果報的可怕,不再結怨連仇,希望能把他們度去佛的康莊大道,在這度化的過程中,不會有什麼牽扯,就是一念很清淨的心來度眾生,在人間倒駕慈航來來回回,只結度眾生的緣,不為眾生煩惱所牽絆。我們學佛也要跟佛看齊,要發大心,在生死中因果要很清楚,才能度過如濁流般的煩惱河,得到大涅槃的寂滅安穩。要多用心!
要度眾生,還要啟發智慧,讓眾生能通情達理,一切無礙,我們要發心使佛法能普遍人心,人人走入菩提大直道,甚至要願眾生能「深入經藏」,回歸真如本性。所以我們要努力,修自己,覺他人,要「願諸眾生,解如來道,入智慧海」,方向正確,開步走向前,瞭解佛的開闊境界,佛的智慧有如大海,讓佛的智慧入我們的心,讓我們自己的心版建設如智慧海,才能真正接近佛的智慧,然後才能夠「住如來家」。如來是三界眾生的慈父,如來的家庭是眾人的境界,不是一個人的境界。只有一個人是影響不了多少人的;如來的家規是「視天下人如己親」,可見如來的家有多大,而那又是多麼祥和的境界。我們進入的如來的家,接著就要「行如來行」,人人都有法髓來活絡我們的慧命,還要「著如來衣」,衣著整齊,行動也整齊,心的方向同一個。在家的慈濟人有制服,出家的出家眾也有出家人的僧衣。出家人要有出家人的形象,既已辭親割愛,就要以天下人天下事為己任,要發心如初,當初出家時一定不是為逃避俗家責任或為了生活有依靠,而是為淨化天下眾生的心,為發心立願弘揚佛法,要「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度眾生,自己就要「煩惱無邊誓願斷」,而眾生根機無量,煩惱也無量,要度眾生就要有無量法門,所以要「法門無邊誓願學」,而既然已是佛門弟子,世間當然沒有比佛法更好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去透徹瞭解、要修,所以要「佛道無上誓願成」。
世間一切的苦難都是從心的煩惱開始,要去除眾生煩惱要說無量法門,但眾生有些是「鈍根樂小法」,不過佛陀並沒有放棄他們,即使再將入滅之前阿難問他對這些人要怎麼辦呢?佛陀也還是說要先慈悲引導,再不行,則「默擯之」,但默擯並不是趕出去,只是不理他而已。就如昨天講的故事裡面的瞿迦梨比丘,這些鈍根的人貪著於自己如何斷生死,不想去管天下事,甚至會人云亦云產生偏差;要勸導這樣的人實在是不容易,但是佛陀也還是讓他繼續留在僧團裡,沒有趕他走;這是佛陀寬大的心,畢竟天下什麼都有,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們就是要化濁氣為清流,但是清者本來就很精進,濁者就自濁了。不過佛陀還是很悲憫這些人,因為他們雖然「貪著於生死」,但是他們與佛還是有因緣,否則怎麼還會得聞佛法呢?他們的心仍未完全去除貪著煩惱,應該是因為在過去無量佛處(「於諸無量佛」),曾經隨佛修行,可是不精進,所以在法華會上佛陀說他們「不行深妙道」,因為他們有滿心的煩惱,無法體會佛陀開闊的心胸,雖然看起來像在修行,可是離佛卻越來越遠,無法體會佛知佛見,「未能沾於法華經之深妙法」,滿心的污穢,無法靠近清流法髓,就像沾滿污泥的海綿,有清水也吸不進去,「唯是未能行入深妙道」,停滯在小法,然後就被「眾苦所惱亂」。
其實所有的苦都是由眾生自己的心念造出來的,然後又去惱亂眾生的心,使人人都煩惱,心無法靜下來。現在的人間不就是這樣嗎?道理不通,人倫道德微末,這就是我們說的「末法」,讓社會人間亂象很多,變成「眾苦所惱亂」。
放眼天下,有多少人能說自己一點也不煩惱、能放開一切,將佛法布施給人人呢?即使有這樣的人,在現在的社會常常也很快就說:「啊,我踢到鐵板了!我沒法度了!」這沒法度就是因為社會已經亂了,亂到連信心滿滿願意度眾生來體解大道的人,都因為眾生的心常常在末法的紛亂中而「沒法度」。
其實世間苦難來自於貪瞋癡,眾生之所以會不如意都是因為所求不得。人的慾念猶如無底洞一樣難以填滿,有一缺九,永遠都不滿足,「常求不得苦」,因為有貪瞋癡,所以會有求,但是世間事十有八九是不如意,所求不得就會苦。這就是人生,常求求不得就會苦,但是這就是在惱亂自己;其實人生遺憾事很多,哪怕是少欲知足的人,也會有老病死的苦。世間本無常,不知道無常的道理,常常在做很多長期計畫在惱亂別人,「常著千年夢幻不覺醒,時代人世兇惡之遊戲」,覺醒的人看這些人就覺得現在世間有很多兇惡的遊戲,泯滅人倫、一點情理全部都沒有的事情、無慚無愧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其實人生原本就苦,怎可不覺醒呢?雖然看到這些人喪心病狂、心狠手辣、做出毫無道理的事,但是佛陀不捨眾生,所以他還是說小乘法,「為是說涅槃」,要這些人知道因緣果報的可怕,不再結怨連仇,希望能把他們度去佛的康莊大道,在這度化的過程中,不會有什麼牽扯,就是一念很清淨的心來度眾生,在人間倒駕慈航來來回回,只結度眾生的緣,不為眾生煩惱所牽絆。我們學佛也要跟佛看齊,要發大心,在生死中因果要很清楚,才能度過如濁流般的煩惱河,得到大涅槃的寂滅安穩。要多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