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20120819 晨語


法華經唯說:
一乘實相之理,
如來以此教化,
一切善根成熟,菩薩,
令其得解佛知見意趣,故名教菩薩法。

法華經七卷二十八品,全部都是講解一乘實相的道理,佛陀以一實相之理教化眾生,令眾生善根成熟,發揮菩薩精神。目的就是要讓眾生回歸如來清淨本性,入人群中不受人群煩惱污染,進出自如。

所以,要相信、深信佛,敬重佛所說的法,否則無法知道佛心所護念的法的趣向。佛陀開示教法使人人可以覺悟。

「示悟眾生」:開示教法,使之覺悟也。法華經序品曰:「唯以佛知見,開悟眾生。」

凡夫的境界只在自己接觸的人,執著於愛欲、情仇等等看不開、放不下,執著在小小的範圍,心無法放開;不知道愛的執著,最後生離死別也是苦;不愛的是恨,怨憎會苦,也是苦;弄得自己滿心煩惱。這就是心門沒有打開。

佛陀的開悟是如宇宙般地寬闊。要能夠像佛陀一樣心包太虛,才能量周沙界。

佛陀的一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

開示悟入的「開」就是說要把心門、眼界、思想都打開。「如理智」(真如道理、智慧)人人本具,如何打開心門,反觀自性,發現我們自性有如來清淨的真理。凡夫就是被無明覆蔽心門,如來要幫我們打開心量見解到菩薩的境界。這需要佛陀以「如量智」觀機逗教,開示道理,
一一為我們說清楚,讓我們「歸元無二路」,回歸到菩薩道來。

就像在「雜阿含經」裡面的故事:

雜阿含經卷第四(88)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年少婆羅門,名欝多羅,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常如法行乞,持用供養父母,令得樂;離苦,世尊!我作如是,為多福不?」
  佛告欝多羅: 「實有多福,所以者何?若有如法乞求,供養父母,令其安樂;除苦惱者,實有大福。」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如汝於父母,恭敬修供養,現世名稱流,命終生天上。」
  佛說此經已,年少欝多羅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這位婆羅門盡他最大的能力,靠行乞奉養父母,他已經盡力了,所以佛陀以「如量智」衡量他的能力,肯定他的努力,安定他的心。

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一佛乘」就是一乘、一切道、一切種智、一切道種智,透徹明瞭佛之知見,究竟實相行菩薩道。

「但以一佛乘」:唯以佛之知見開悟眾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之教法,今言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

要成佛必定要經過菩薩道,以恭敬心布施一切眾生,去除愛欲情仇。聲聞、辟支佛僅去除愛恨情仇,沒有煩惱,但也僅限於此。

說了那麼多,就是要收攏來,沒有二乘三乘,只有一乘。如上面故事裡的婆羅門行乞孝順父母,只是很單純的一念(孝)心,如將這一念心轉來對待天下眾生,視天下眾生如親,就是菩薩道

「唯一佛乘,無有二乘或三乘,是純一無雜之一乘;佛純為一佛乘,而二、三乘非本懷故。唯令住一乘,諸佛以此大事而教菩薩法。」
不要只有聽,要瞭解佛的教法,最重要是「唯令住一乘」,回歸清淨本具的佛性。

希望人人都以菩薩的心,以菩薩的行,住於佛心。佛入心,法入行,行中有禪,心有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禪,心懷佛心,行在人群中的菩薩道,在人群中心要定。在人群中戒、定、慧,守一乘軌道,身體力行。

學佛要以深廣信心,瞭解人人本具佛性,勿向外求,回歸本性,守住一乘,時時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