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20120806 晨語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其智慧門難解難入

佛的智慧不是內心充滿煩惱無明的凡夫所能瞭解的;尤其是佛陀內心所保護的妙法之意趣,我們更難理解。學佛要瞭解佛陀的心意、意趣,方向若不瞭解,人間是五趣雜居之處,世間這麼多種人,人人的心很複雜,五個人可以有六種心,充滿無明煩惱,佛陀指點的是一個回歸心靈清淨本性的單純方向,雖說五個人有六種心,但這五個人也有共同的一種心,那就是佛心,只是都忘記了、變複雜了,所以學佛最重要的是瞭解佛的意趣。

在佛陀未答應講經前,一直讚歎一乘真實法,其智慧門難解難入。智慧門就是佛的意趣,他的心意的趣向,所以我們的趣向若不準,要如何入此門呢?我們要入一個門,我們的方向也要對,方向我們若不對準,哪有門可入呢?意趣(趣向)難解,要入智慧門要瞭解佛心意的趣向。

佛陀隨順眾生根機所說不虛,或者是用圓教、頓教、漸教等等,無非是要隨順眾生,引導眾生能夠開解--心門能夠打得開,意趣能夠瞭解;這是佛陀的心意,但是偏偏我們眾生被無明覆蔽了我們的心, 一直無法去體會,所以或圓、或頓、或漸,有四教--偏、圓、頓、漸,或是藏、通、別、圓等等,這全都是佛陀對機說法的教義。其中圓教,圓就是不偏,好似十五、十六的月亮,不思議的因緣,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說法也要選時機、地點、人,就是有因有緣,何況眾生無始以來,在何時、地、人所結的因緣,都離不開。

真/假或空/有二諦,都不離中道,說真空?又怕有人偏空;說有?又怕有人執有。不論哪些,真、假會合都不離中諦。或者是事,對人講事,其實是在說理。事理具全,都不離中道、不可思議之因緣二諦中諦事理,但眾生根機有大小,(聽法後)自取一段,能以圓融透徹的道理來接受的很少,所以佛陀說的法(其實)沒有分別,但眾生根機能接受的有些難。能具足因緣,中諦、事理,透徹佛事理的人,叫做「上根利智」之人,「法無分別,以眾生取著之故」,每一句經文所含的意趣很深,要諦聽、善思、念之!

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

隨宜說法是為了使眾生能瞭解,但眾生仍無法瞭解佛意,佛心意的趣向。

接下來佛要把大法託付給娑婆世界的眾生,還是無人敢接受;倒是他方世界的菩薩承擔了,但佛陀默然,並未託付,所以佛陀感嘆,以慈眼視眾生,仍無人反應,只有人說: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難伏,我們不敢承擔。佛陀希望眾生能瞭解佛的心懷、意趣,但四十多年過去,仍有五千個增上慢人,舍利弗三請,四十多年施教,得到的是這樣的境界;佛陀讚歎留下來的人「無復枝葉,純有貞實」,(法會)將結束時問大家瞭解教菩薩法是要承擔天下眾生的責任,卻(因眾生剛強難調難伏)無人願意瞭解、承擔,這段文常常迴旋在我(上人)腦海中,到底是誰真正願意全部來承擔?因為人人根機、心量還無法打開,無法將自己淨空,所以這就是還有眾生剛強、難調難伏,這種怯弱的心。

無論何時,佛施說圓教,但眾生的根機就是這麼難解難入,各人就是只執部分佛只能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包含空/有,真/假),但眾生各執一端,佛陀只是要教眾人行菩薩行,修菩薩道,入人群去,以佛陀聖教,於眾生群中施教,但有人無法入,無法瞭解,不只是佛,連佛陀教育的菩薩也一樣。

「或於聖教,有未入者」就要「以種種因緣,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入道法。」要以佛陀教法用心引導。用種種「諸戒律儀」,戒是最根本的,「受持防非止惡」。就如慈濟不只是做救濟,也要瞭解佛的道理,所以靜思法脈要把握好,要施教要有教的課程,離開了法脈就無法開宗門。

智慧門就是慈濟的法門,慈濟宗門就是要入人群去行四無量心,靜思法脈是要立四弘誓願,用「種種方便,使一切有情皆得利益」,去為善付出,結好緣,「是為方便善巧」。

學佛實在也是深,但若用心,就是在平時的教法裡。佛陀的教法,不論是哪種,就看我們以何種心來接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