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20121115 晨語



人生都是在念念間,每天每時心念都是連接,前念過、後念起,不斷產生。光是一念無明就會產生三種微細煩惱,「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

無明這麼簡單,但為產生三細,關係到自己、別人、家庭、天下、生生世世,所以這部分要很用心、細心。

三細就是「貪、瞋、癡」、見思惑,這是我們的根本無明,一旦產生就會不斷複製,就如一壺燒開的水,不斷有蒸氣湧出源源不絕。

我們發現自己生起無明念頭時,要趕緊壓制它,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除掉根本。根本不除,念念不斷,壓制了前念,後念又生出,就如種子,就算用石頭壓住,他仍會發芽生長一樣;所以無明的種子如果不除,無明仍會生長。

要除掉無明種子,要由習氣下手。就像有的人動輒對父母惡言惡語,別人勸他,他也知道這樣不好,可是一聽到父母的聲音,又克制不住開始大小生,這就是惡的習氣不斷現形。習氣要除,根本煩惱才會斷;我們念念間若不提高警覺,就不容易改正習氣;而習氣是無明的表現,「境界為緣長六麤」。

「細」是在內心不可見,而「麤」是做出來的,很明顯意識的習氣顯現,是借外境反照出來、看得到的。所以六根、六塵其實是五根、五塵所造做出來的就是「麤」、是「諂曲虛妄失真實」,雖然知道真假之分,但所造作出來的就是諂曲,到最後就是虛妄的。

其實,貪來的東西自己到頭來還是一樣不能擁有,世間才本是五家共有:王、賊、火、水、惡子。每天看到四大不調、水火無情、大自然只要發生一場變故,所有的東西都回歸於零,又何嘗有什麼東西是真的呢?

但是人類就是這樣,明明一個人的生活也不需要多少,但是有了財就想要地為,這樣的人生真的是苦不堪!明明知道這樣很辛苦,但是被無明遮蓋了真實的道理,還是一直虛妄造作,真是可憐!為情愛製造煩惱,失去了人倫道理,也是苦不堪。我們要修行就要反璞歸真,回歸清淨本性的如來地,不要心思一直停留在邪思邪見,「反璞歸真如來地」,要趕緊依教奉行,否則世間有很多境界會引我們步入陷阱。

就像普度,原本的用意是「救倒懸」、普遍使人人得平安,如果瞭解這點,就是正信的佛法,反璞歸真入如來地。

眾生就是因為信根不定,所以會「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因為信根不定,根伸得不夠長,信仰沒有安住,所以一不小心就會在邪道中深迷不得自拔,覺得自己腳沒有踏在實地,整天都在惶恐、懷疑中,不斷複製煩惱、惡業,依止在不正確觀念中,「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

我們若能清楚通達道理,該做的事,把握當下,做就對了;不該做的,立刻下決心不要做,就不會在六十二見中煩惱,變成「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捨」。

就如古印度時代的陋習,父親六十歲時,作兒子的就要為父親準備一條毛毯,讓父親去睡門口守門;有一個家庭,一日大哥告訴小弟,父親快六十了,該為父親準備一條毯子。弟弟準備好了,拿給大哥,但是大哥發現毯子被剪成兩半,問弟弟為什麼?弟弟說,家中只有一條毯子,你不久也要六十歲了,留一半給你,這樣你兒子就有毯子給你用。哥哥想想覺得,這樣的習俗對嗎?

於是他們第二天一起去見輔相,提出來這個陋習應該要改。輔相也覺得這個習俗沒道理,於是就去跟國王稟報;於是國王就下令取消這個陋習。

其實「法無定法」,沒有什麼是不能改的;我們的社會也有很多陋習,真正的道理是無為法,何必一定要用世俗的眼光來處理所有的事呢?就像為了消災去殺豬公就不好,但是人倫道理就是好的,如果不分辨好跟不好,就是堅持要堅守所有的習俗,就會變成「堅受不可捨」,常常就會落入「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不是自以為了不起,就是會去巴結討好別人,明明這樣做是不順道理,卻還去助長他的威風,明明不對,卻還要「橫柴舉入灶」。

真正修行的道心是直心,但是直心要有道理,不能違背道理,就成了「橫」,也不要諂曲,行事要順道理、不橫行、不彎曲,不然就「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這種人,即使佛和他同世,也不肯去見佛,不肯聽佛說法,甚至會唾棄佛所說的法呢!或者是沒有遇到佛法,心無法和道理會合,永遠都在複製煩惱。

深著虛妄法」--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法,又名五箭,能礙種種善事,其體虛假不實,故云虛妄。

日常生活會去貪著這五欲,貪著他們會妨礙我們的道心;這五欲就像五根箭,想保持身心清淨都沒有辦法。其實五欲沒有實體,都是因緣假合,四十二章經也說過,好像抱著屍體睡覺一樣。其實人生幾十年也不過如水上浮泡,人生苦短,偏要貪著五欲,造成人間這麼多的煩惱。所以,我們要培養無所求的慈悲心,去拔除眾生苦難,而不是一直去爭取自己愛的。

人生無常,我們做人要踏實,不要「諂曲虛妄失真實」,不要被世俗陋習所迷惑,要回歸道理,「反璞歸真如來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