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悲智,運慈啟慧;
令諸眾生,得見諦理;
信解清淨,如鏡照境;
離諸疑悔,信受喜悅。
佛陀只有這個心願,另眾生得見諦理,所說的法能入眾生的心,但願眾生能見佛所見、知佛所知,達到與佛同等的境界。
諦理:一乘實相的真諦。
引導人人以清淨的心來相信、體解佛的心意,若無清淨心則無法。
心「如鏡照境」,若能照見佛境,則佛知佛見就是我們的知見,這若信解清淨仍未透徹則無法達成。有疑心也無法體會清淨妙法,錯過了緣則無法再體會。
增上慢就是有疑心,會障礙道業。
若能遠離疑才能生出至誠道心,用功、瞭解佛知佛見,則法喜由信受中生。
學佛要學佛的智慧,但如不信,則離佛甚遠。
眾生本心必定要產生信解清淨,遠離懷疑,才能信受,得到法喜,進入佛的境界。
舍利弗殷勤求佛陀說法,但佛陀以時機未到,三次止住舍利弗,因為會中「一切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更重要的是「增上慢者」,不只是四眾等人間信佛的人,佛陀希望人人都能信受,但如有增上慢者則不能信受。
「增上慢比丘」包含了四眾,比丘為四眾之首,佛陀對比丘寄望甚深,希望能靠他們把佛法流傳人間,所以在言談中以比丘為代表。
若心中有疑,信根未深入之四眾,聽聞一乘大法必生疑心,認為過去佛所說之二乘、四諦、十二因緣、六道輪迴了斷分段生死、變異生死,超越三界六道,現在忽然去除過去所說的方便法,開始說真實微妙法,必使四眾起疑,好不容易斷除六道,現在卻要回入娑婆,是否與過去所說之法有矛盾之處?卻不知過去的方便法是佛陀以種種方法引導眾生離五濁惡世之苦,厭離六道三界。
佛陀現在對於暢演本懷有顧慮,是為這些心中起疑,自以為自己已超越六道三界,比一般人高一級的增上慢者考慮。
分段生死去除的修行者,很容易生出增上慢心,如此就是口生妄語(未得謂得為大妄語),容易墮落地獄。
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墮於大坑。
佛陀以大悲故憐憫增上慢者,他們的疑心在自己心中,不是佛陀說去除就可以去除的。大坑就是地獄。佛以大悲故,在這些人退席前不忍即說。但舍利弗再求:
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
世尊,惟願說之!惟願說之!
真的要很感恩舍利弗,他請佛陀無論如何要快快暢演本懷,「惟願」就是唯一的心願。
佛陀三止,舍利弗四請。法的至妙不簡單,因時、因人、因地說法,現在正是時候,因四十多年的時間過了;地方在靈鷲山,正是適合開演大法的地點,有許多大乘法在這裡開演。雖佛陀一大事因緣就是要對人說真實法,但其中有少部分的人不信,佛陀怕這些人去謗法,使大部分的人受到影響。「一人吐虛,萬人傳實」,佛陀慈悲,仍有所保留,必定要等根機成熟、信根深的人才要說。
「佛深智莫能解」,很深的信心、很寬闊的智慧才能瞭解佛智。
佛陀開的方便法門,其實也是為四十多年後的一乘實法所設的階梯,就像蓋樓房一定要從地基打起,不可能說要蓋七樓,就從七樓開始蓋。所以一定要慢慢接引這些由無始以來被無明覆蔽的眾生。今日的妙法,是由過去的方便法慢慢牽引等根機成熟在開始進入妙法中,但很多人不解,以為既已脫離三界六道,為何又要回入娑婆?不知以出世的精神,回歸入世的志業,只要心清淨,才能入娑婆而不受污染。「慈濟宗門人間路」,發菩薩心必定要回入娑婆。
過去的善巧方便要會合微妙一乘實相,但增上慢者在佛陀未說前即已生疑不信,佛陀在觀察這些人不忍心這些少數人因謗法,障礙大多數人的道心,三止是考慮還有少數人因緣未成熟。
我們是否已經因緣成熟,有接受大法的心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