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20120813 晨語

有看到樹梢的月亮嗎?還有一顆星星唷!
大眾默契佛心
樂聞教誡敬受
即得明心見性
顯實自性清淨

因為眾生中有些的根機仍不堪領受佛陀教法,所以舍利弗三請,佛陀三止;接著又有五千人退席,餘下大眾歡喜接受佛陀的教育;所以說「樂聞教誡」,人人以敬心接受佛陀教育。若人人都能「樂聞教誡敬受」,心就會得到明心見性。

我們就是尚有無明的心態,所以要去除無明,去除一分煩惱即得一分的明心,就接近一分佛的清淨,自然自性就愈清淨。除一分無明,增長一分智慧。

有一次眾弟子正在歡喜樂聞佛法時,阿難忽然從座中起,開始發問:
「佛陀的教育,從過去無數劫以來,生生世世就是為眾生而設教。眾生根機不同,會有什麼樣的接受,如何的得失呢?」
佛陀他就這樣思考一下,開始舉例:
「有位富人的朋友生了一個浪蕩子,那個孩子把他的朋友的家產都敗光了,朋友臨死前把這孩子託付給富人。於是這位長者問那個浪蕩子是否有學到教訓,並給他千金讓他去謀生;但浪蕩子不久就把千金敗光,回來告訴長者,長者再教育他,並在給他千金,這樣連續五次。第六次浪蕩子來找他,那時長者正要出門,看到門口有位乞兒在翻撿垃圾,尋找可用的物資,垃圾堆旁還有一隻死老鼠。就指給浪蕩子看,說:善調理的有心人,可以從這堆垃圾跟死老鼠得到極大受用,我再給你一次錢,望你好自為之。
浪蕩子拿了錢就揚長而去,但那位乞兒也聽到長者的話,仔細思考想:若不用心,即使有千金也無用;但我需對這些垃圾及死鼠就如長者對浪蕩子。於是他好好的埋葬那隻老鼠,繼續乞食,但在乞食的時候,如果有討到品質較好的食物,就保存下來以極便宜的價錢賣給比他更貧苦的人,慢慢也累積了小小財富,接著用這小小財富開始做賣菜的生意,等到本錢累積更多,就開始買地、種菜,慢慢把土地拓寬,幾年後也成了一位貿易商,十多年後事業有成,想到「受恩不報,為之背明」,覺得應該要回報那位長者,於是就打了一隻金老鼠,鼠腹中放置珍寶,金鼠放在銀盤上,旁邊放置珍珠瑪瑙(模仿垃圾堆),恭敬獻給長者。」


長者早就忘了當初的事情了,於是他就講到當年的往事,長者非常感動,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他,也把家財全部託付給他,並要他信仰佛法,以四無量心來待人處事。


佛告阿難:「懂得回報的人得到很多,不懂回報的人就像那位浪蕩子,敗盡家財,有六千金又有何用?你們知道嗎,我就是那位長者,而那個浪蕩子就是調達啊!言順而行逆,有言無行,小人之智(世智辯聰)也,若能言行相符,則像日月光明。」

這個故事原來出於六度集經卷三,原文如下:
「昔者菩薩為大理家,積寶齊國,常好濟貧惠逮眾生,受一切歸猶海含流。時,有友子,以泆蕩之行,家賄消盡。理家愍焉,教之曰:『治生以道,福利無盡。』以金千兩給子為本。對曰:『敬諾。不敢違明誨。』即以行賈。性邪行嬖,好事鬼妖,婬蕩酒樂,財盡復窮。如斯五行[歹*斯]盡其財,窮還守之。時,理家門外糞上有死鼠,理家示之曰:『夫聰明之善士者,可以彼死鼠治生成居也。有金千兩而窮困乎?今復以金千兩給汝。』
「時有乞兒,遙聞斯誨愴然而感,進猶乞食,還取鼠去,循彼妙教,具乞諸味,調和炙之,賣得兩錢;轉以販菜,致有百餘。以微致著,遂成富姓。閑居憶曰:『吾本乞兒,緣致斯賄乎!』寤曰:『由賢理家訓彼兒頑,吾致斯寶。受恩不報,謂之背明。』作一銀案,又為金鼠,以眾名珍滿其腹內,羅著案上。又以眾寶瓔珞其邊,具以眾甘,禮彼理家,陳其所以:『今答天潤。』理家曰:『賢哉,丈夫!可為教訓矣。』即以女妻之,居處眾諸都以付焉,曰:『汝為吾後,當奉佛三寶,以四等心救濟眾生。』對曰:『必修佛教矣。』後為理家之嗣,一國稱孝。」 
佛告諸沙門:「理家者,吾身是也。彼蕩子者,調達是。以鼠致富者,槃特比丘是。調達懷吾六億品經,言順行逆,死入太山地獄。槃特比丘,懷吾一句,乃致度世。夫有言無行,猶膏以明自賊,斯小人之智也。言行相扶,明猶日月,含懷眾生成濟萬物,斯大人之明也。行者是地,萬物所由生矣。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可以看到兩個故事之間有不同的地方,原來在六度集經裡面,那個乞兒是把死老鼠烤熟了拿去賣錢,然後用這個本錢開啟自己的事業;而上人的版本裡面,死老鼠被好好的埋葬了。
我當初看到原版的故事時,想了一下為什麼上人要改這個故事呢?我想的是應該是順應現在的人的想法吧,誰知道這老鼠死多久了,還拿來烤來賣給別人吃,聽起來好像不太衛生。也有師父認為是因為慈悲...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希望人人可以知佛知見,不要像調達。那位乞兒光是一句話就可以受用不完。有心,垃圾變黃金;死老鼠也可以讓他心懷天下眾生。

欲示眾生 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 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就是開如來藏(見真實理、真如於煩惱中),見實相理。真如就是如來藏,真如出煩惱,謂之法身,煩惱打開,真如現前,煩惱增加,真如不滅。所以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只是我們不斷被煩惱覆蔽,就如老鼠被垃圾覆蓋一樣。

如來藏在我們人人隨身隨地,(好的壞的)思想見解都放在第八識中,如來要我們打開倉庫(藏)、清除煩惱,顯出如來本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