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20121123 晨語


修學法者」修學佛法的人的目標就是要「持戒定慧,力信願行,心得安穩,行一乘道」。

既然發心學佛,當然「戒、定、慧」三無漏學要修持好;否則便不能算是修行者。

戒能防非止惡,阻止錯誤的念頭、行為,讓心定下來。如果心不能定,雜念就會一直入心,浪費時光;雜念一起,煩惱就會產生,會讓我們棄捨過去所立的堅定的願,使我們行為偏差,所以定心、願力,一定要固守得很好。智慧是從定中來,心不靜、不定,又怎會有智慧呢?

我們還要立信、願、行。聽經,若還不信佛陀的教法,不理解「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道理,就容易偏邪。信了以後要立願,然後行,不斷向前前進。心地風光,我們才看得見;才看到不受人、事、物搖動的境界,是如此的美。內心輕安自在,相信、不受搖動,立願向前精進,行在一乘道中,這段心地風光真是美。

佛陀所說的教法,我們相信、一心向前行,不受外面環境所誘引,信於一乘道。佛「皆說一乘道」,佛陀說法四十多年,於人間看來是長,在佛陀的境界則是很短暫,天人看也是很短。我們的生生世世完全收攝於佛的心眼之中,佛陀雖然離我們兩千多年,法,還是在人間並未離開;所以一乘法,就是佛陀一大施教的本懷。不是只有佛陀,從無量數劫開始就是這樣,真理本住於我們心中,人人本具佛性,偏偏眾生在凡夫界造作甚多,惹來許多習氣,所以佛陀的一大施教本懷就是「究竟至極之教」,這念心是一乘教。

到了靈山會時,佛陀終於能夠開懷向眾人講這「究竟至極之教」,也就是「大乘妙法蓮華經」;希望在這段時間大家要用心,「皆說一乘道」的「皆說」就是「全部都是」,雖然佛陀之前四十多年都是設方便教,但是那是「妙權」,道理仍然存在,就像蓋房子一定要打地基,否則不能成為一個房子,佛也是一樣,從「四諦」開始說起,讓大家知苦,不知苦怎能反省?所以我們常說「見苦知福」,接著才能夠「再造福」,造福的過程就要走上菩薩道。所以現在的法華經不能沒有過去四十多年的妙權,「九部法」(譬喻、言辭、因緣等)向眾人解釋,只為了要讓法入心。

今此諸大眾」就是指現在仍在靈山會的聽法的眾人,大家心意至誠懇切,沒有增上慢人(他們在前面已經離席),現在留下的大眾信受聞法,願意用心,以虔誠的心接受佛陀的法,所以佛陀特別再跟他們說「皆應除疑惑」,既然已經留下聽法,就要虔誠、信根要深入,不要再有疑心,不然就成了「宿世無善種,於佛法中心生疑惑,而不受樂聞佛正法,於是疑理迷於事,不能決是非者」了。這種人雖有聽法,但是信不完全,半信半疑,所以「不受樂聞佛正法」,有聽跟沒有聽差不多,邊聽邊漏,法無法度入心,於是「疑理迷於事」,明知道理是如此,卻一遇人、事、物則迷,這樣就是信根不深入,遇事戒根動搖,不去預防邪思邪念,失去智慧,然後就是非分不清了。

所以一定要用心,不要疑信參半,信受佛法要一念深信,如有疑惑要趕緊除掉。

所以世尊在大眾中叮嚀吩咐,要大眾「深信莫生疑」,「法華經」後面也有「囑累品」(第二十二品);現在要開真實法門,希望大家能瞭解全部;雖然眾生仍有些愚迷,但是佛陀的大限將至,不得不將一實妙法講出來,所以再三交代叮嚀,「深信莫生疑」,沒有信就無法建立菩提道,所以「皆應除疑惑」。
諸佛語無異」,不是只有釋迦佛,過去諸佛所說的法也都是一樣。每一尊佛來人間都是說同樣的法,稱作「佛佛道同」。

諸佛語無異」,過去的佛是這樣說,現在的釋迦佛也是重複這樣說。「諸佛之道同,佛所說之如來藏心也」,這就是諸佛「如來藏」。

我們說「八識」,第八識就是業識,眾生具足八識。六識緣著外面的境界,眼、耳、鼻、舌、身、意,意隨著外面的五塵、五境去緣,收納於意識裡。而意識再收納於第七識──思,納入心靈深處。如何去造作,造善、為惡,這一切的一切都收納於第八識,故第八識也稱為藏識,所有好壞之事,塵沙煩惱的無明都是於此藏識中。

修行就是要趕緊清理好第八識這個倉庫,過去錯誤的、不好的,我們要趕緊將它淘汰、整理,成為「如來藏」。

諸佛都是一樣心懷清淨、無染污的法來跟大家分享,就是「佛佛道同」。

唯一無二乘」,就是說每一尊佛來到人間,只為了說「人人都本具佛性。」但是,我們要回歸佛性,必定要從開始的「四諦」:苦、集、滅、道,接著「十二因緣」、「六波羅密」,修行過來。所以諸佛來人間,是要讓我們知道「唯一無二乘」,我們要修行,回歸本性,「唯是一乘法,才是真實的菩提道。」

「十方佛法唯是一乘,故知二乘權說也」。佛陀來人間的目的,希望人人用心接受,愛樂、深信佛法,才能入菩提道,步步向前,得到心靈風光,進入佛陀寂靜的境界中。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20121122 晨語



修道進德在人間,精誠信願成菩提」,修行要走在菩提道上,步步踏實;在人間,要感恩人群使我們看見人、事、物種種有為法,從中體會無量道理。道理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所以被稱為「無為法」;但是在有為法中,無不含藏著無為法的真理。在人群中修行要時時用感恩心在菩提道上精進,精而不雜、誠而無偽,用很虔誠無污染的單純的心來對人。

修行面對法要深心敬信,這樣對佛法才能深心信願。願是我們的目標、方向,是內心的法髓。我們既已深信立願,在此菩提道上仍要步步精進走過來,盡頭就是我們的心願和目標。

一乘實法無二三」佛陀為說一乘道來到人間,真理(無為法)雖然看不到但是都含藏在事事物物之中;佛陀要我們知道,知道道理則不生煩惱,但是若只執著在貪、瞋、癡、慢、疑中,則不僅看不到真理,更會造業。

一切諸世尊」累生累世抱著慈悲心來人間,是因為不忍眾生在六道四生中輪迴不得休息、不能自己,所以「諸佛以慈悲等法」來人間設教。對佛來說人生短暫,但眾生卻在這短暫的人生中不斷造業,於是不斷捨此投彼,受盡苦磨;佛陀不捨,因此隨眾生投生人間,讓大家知道真理。佛陀不斷投生於四生六道中,有時以很明顯的人世間相現相人間;例如兩千多年前以悉達多太子的形象來人間,將思想、觀念、內心所得的無為法詳細地為大家解釋。佛以悲智來為我們破除貪、瞋、癡,不希望眾生一直自作業自受苦難,佛要我們瞭解、看透所有事物的形象之後,能夠完全淨空,回歸不生不滅的真理,破除諸不善法。貪,是內心貪著人間一切的事物;瞋,則是人心的毛病,它會破壞一切眼睛看得到的東西。而貪與瞋都是從癡而來,眾生癡迷,將短暫的人生視為永恆;這些人間的毛病,因為貪造成互相佔領國土,為了要侵佔為己有,互相征戰、貪名奪利,貪不到就起瞋心,不顧一切殺傷生靈,傷害大地山河;人生多麼愚癡!

人世間除了貪瞋癡以外,還有生死八大苦,有些人因為過去所造業力,由不得自己投生於多征戰的地方;或者投生在暗無天日、沒有希望的地方。或許最後是戰死、受傷而死;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但另外的四苦呢?求不得當然苦,但是求到了也會有得、失的苦;怨憎會,求到的子孫如果是不肖子孫,也會很苦;愛的時候卿卿我我,共組家庭,不多久後金屋藏嬌、紅杏出牆,或是婆媳問題、親戚不合,也很苦。還有五陰熾盛,這些都很苦,偏偏眾生只看眼前,到最後遇到的時候才開始覺得苦。所以佛陀教我們要看得開、瞭解道理、順於自然,退一步海闊天空,知足、感恩,就不會有苦。心經裡面說五蘊皆空,沒有什麼好執著,更不需要為了貪著外面的境界惹上了許多的苦難。

聲聞瞭解了八苦、四諦,但只想要獨善其身、了斷分段生死;辟支佛瞭解人生無常、十二因緣觀,但是卻仍然有困難去控制心的變易,仍有變易生死。像這樣都是在修行上仍需要努力,否則要如何離開四生六道呢?

八苦之中的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但是其他四苦(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則是內心造作。瞭解道理以後就可以漸漸將這些淡化,除了修四諦以外,還要瞭解十二因緣,斷分段、變易生死。

我們過去因為不明白道理、不斷製作煩惱;生老病死的苦我們已經知道,但其他四苦更需要瞭解,要用心學佛,不要一念無明惹來無數禍患,所以要「修道進德」,「精誠信願」,時時多用心!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20121121 晨語


感恩佛陀對眾生的耐心,循循善誘,隨機逗教,所以「前權後顯實」,等眾生根機差不多,(佛陀的)時間也不夠了,就要顯實;過去的二乘三乘,都是「權」,唯有一實真理。若非佛陀的耐心,怎麼可能四十多年面對剛強眾生來「施此方便教」,將人世間一切有為法的道理,說給眾生了解,有為法的道理內涵無為法的真理。

巧為五濁誡」佛陀在兩千多年前,以「方便」教育眾生,向眾生說盡苦的道理。在和眾生說苦有無量無數種,不是只是當時,未來會更苦,所以開始「巧設」,就是為未來五濁惡世會愈來愈盛,眾生人倫道德愈淡薄的末法時代。佛陀二千多年前開始設教,要大家及時反省,提高警覺,人人發心,趕緊接受佛陀的教育。
人生苦短,要把握短暫人生,準備未來的濁世;佛陀希望人人接受佛法,準備在人間施教。所以說「巧為五濁誡」。

佛陀在當世開始說菩薩法,去掉小乘,來成就菩薩。菩薩發心發願要在無量生生世世救苦眾生。

我們在兩千多年後能夠重複佛陀的教育,更要把握現在;說不定兩千多年前我們也曾與佛陀同世,但是沒有好好受教,現在有機會再續緣更要好好學習。

誠言不虛妄」,我們要相信佛陀的話是真實語。一切有為法不離無為法之理,只是眾生著相,需要有相、有為的東西,所以教法就要投眾生所好。其實既然說「法」、「理」,就是無為法,過去的「權」,其中也有「實」,權實平施以教育眾生;只是現在(靈山會)要回歸,「正直捨方便」,過去這些有為法要撥開,回歸到真實理,才能一心向前前進。否則,人人一直受到眷屬的拖磨、事業的煩惱,一直在複製這些有為法。其實一切都是因緣會合,所以大家要「信實莫生疑」,要用心,不要懷疑。

前面經文說「佛子行道已」,佛子就是依教隨佛修行的人,知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惡生善的人都可以叫做佛子。尤其是菩薩更是對佛的教法深信不疑,紹繼佛種,使人人見聞利益,能教育眾生,更是真佛子。「來世得作佛,我有方便力」因為這些佛子是佛陀生生世世用心用力教育過來的,生生世世中不知不覺所結下的緣;「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並不是只有佛陀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而是過去無量無數出現人間諸佛,他們說的都是一乘的道理,都是以譬喻言辭、種種因緣來說一乘道,就如現在釋迦牟尼佛一樣。


今此諸大乘,皆應除疑惑,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現在眾生多數人都有懷疑,仍對生老病死抱著懷疑;過去雖然已經聽很多法,但是因為心裡仍有疑,惹來了如此多的恩怨仇恨;如今聽法、了解了,但是對自己未來又是會如何?來世又如何?還是會有一些懷疑,所以要多聽、多了解,為下輩子讀前世書。

就如昨天說到馬來西亞幼兒園的孩子,老師提到美東風災,他在祈禱的時候就一直哭,說他「看到」美國的人屋子破了、沒有飯可吃,這就是「一聞千解」,能看到遙遠的地方那種悲苦,這是否就是前世已受持悲心呢?另一位小朋友則是唱得很大聲,想要讓美東的人都可以聽到,這不就是悲智雙運?

或許我們過去生中都曾與佛同世,但是因為道心不堅定,所以後來繼續在六道中輪迴,但是這輩子既然再度有這個因緣,就要好好複習。就如這段時間以來,我講經一直反反覆覆地說「方便法」、「真實道」,從開始時不甚明瞭,到現在知道佛陀對初機者就是以四諦-「苦、集、滅、道」來施教,但是知道「苦、集、滅、道」,有入心嗎?平常的行動是不是還在「集」?知道這些名詞,真的入心了嗎?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現在要用心複習,希望過去也有行大乘法,結下了緣;現在更了解,在五濁惡世,四大不調、人心不調,人間天地災禍就會很多,所以佛陀一直在「巧為五濁誡」,提醒我們要提高警覺,所以「諸佛語無異」,我們應該要去除疑惑、要很用心,不只是釋迦,過去無量無數諸佛,現在諸佛都示現在人間,給我們正確的方向;更何況他們都是倒駕慈航不斷現相人間來教育眾生,所以對周圍人人要起感恩尊重的心。

我們要把握現在,好好用心,修行不是只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天下眾生,要時時多用心!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20121120 晨語


心佛眾生三無別,
勤修精進戒定慧,
菩薩行中菩提道,   
悲智雙運得成佛。

我們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要以佛心看眾生;但是這幾個字,多久才從心中浮現一次?(每天)佛住於心有多久的時間?每天人與人之間相遇,是否這句話常常浮現?是否有以這句話來面對人群,以感恩心、恭敬心、愛心來面對,如此對人就能很自在,能心寬念純。如果能有這樣的心,就是有精進。所以,如何檢查自己是否有精進,就要看自己是否每天有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來問自己的心。日常生活中,心與行能夠會合,就是菩薩行。在菩薩行中,悲智雙運,有此「三心」與「三無漏學」,我們步步都在菩提道上向前精進。

學佛就是為了成佛,步步依照步驟向前進步。人人本具佛性,就如最近一直聽到美東的消息,大紐約區的災難已經有二十多天,每天全球慈濟人為此啟動勸募,到現在已經有17國,老人、孩子,不只是慈濟人,只要有心都啟動了。

馬來西亞從11/15-25十天,人人用愛匯集幫助美東,連小朋友看了美東的災難,上人開示說美國現在很冷,沒有衣服、房屋,請大家為他們虔誠祈禱,其中四歲的張沁恩小朋友一面祈禱一面哭,老師問他為什麼哭,他就說看到他們好可憐;另一位五歲的張芝璇祈禱時聲音特別大,蓋過全班,老師問他為什麼聲音這麼大,他說希望他祈禱的聲音可以讓美國的災民都聽見。這不就證明了人人本具佛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同樣在菲律賓11/16義診時,負責人也宣布了美東風災的消息,同時也讓他們知道之前菲律賓凱莎娜風災時,美國也有幫助他們;這些人其實都是窮困無力負擔醫藥的人,但是發動募款的時候也都拿出錢來。有一位女士全身上下只剩下十多元,但是還是拿出來捐錢,說很感恩當年別人幫助我,今日我來幫助別人,錢雖然很少,但是卻別具意義。

11/16-18是慈濟志業體的「法脈宗門」精進研習,台北的同仁在回程的路上,新店分院的趙院長也分享慈善工作、國際賑災,雖然要來之前已經因為約旦、紐約都呼籲了慈善勸募,但是在火車上仍然再發動,有些人忘了帶錢,就寫一張白紙放進去,回去院長再去收募款。(我們在)平安富裕的地方也能有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大慈大悲的同理心,這也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愛爾蘭只有兩位新發意菩薩,上次回來時發願不論多困難都要比照常住作息,這次聽到呼籲,也跟政府提出募款的申請,但是核准需要時間,所以他們就先私下跟親友募款,甚至親自去紐約幫忙賑災。

只要勤修精進戒定慧,讓「三無漏學」歸入我們的心,有機會來時要悲智雙運,時時把握時間及時發揮,只要有愛,心就沒有距離。

前面的經文說「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為什麼呢?因為這裡說的「涅槃」,是每天要滅除種種煩惱,滅掉分段、變易的念頭,提起道心來度自己,這樣才是入菩提。煩惱滅,菩提生。「諸法從本來,常住寂滅相」就是說人人本具如來本性,而常住寂滅就是靜寂清澄。

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內心的無為法是永恆,但是受到污染,要再努力回歸菩提道。我們現在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步步寸寸在凡夫的路上走入聖人的菩提道,要不斷穩穩走好這條路,來世就可望成佛,這條路的盡頭就是覺行圓滿,但是要身體力行才能覺行圓滿。

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因應眾生根機,佛陀要以種種方法引導,所以要「開示三乘法」。

一切的惡業來自念頭,一念無明生三細,從煩惱產生的源頭開始分析,知道這些要防止,就是守戒,自覺覺他,覺行要在人群中。

修行要累積福慧的德,內修外行,自然就能作佛。發心學佛的人就稱為佛子,另外菩薩也稱為佛子,因為菩薩能「依佛之聖教而生聖道」,又可以「紹繼佛種使不斷絕」;菩薩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聽了佛法後,不只是受用還輾轉教化。

修行最重要的要「斷惑除妄」,平常見思塵沙煩惱無明遮蓋了一切,我們要入人群中,將這些見思塵沙無明惑給磨出來,體會眾生的見思塵沙無明很多,不要想入非非,念念要有真實法。(按:是否可解為「以出世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我有方便力」:世間之人,於現世中,親近善友知識(佛的方便法存在於善友知識中,就看自己能不能用心體會;如果用心就會發現無處不是法),聞其善巧方便說法,遂發菩提之心,是名方便力。

別人無心的一句話,用煩惱心去接受它,就會受傷害;若是用道心、真心,即使對方有意要傷害我們,也句句是道理。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20121119 晨語


我們的心境本該「靜寂清澄」,沒有什麼來煩擾;環境本來也該是清淨無染的,偏偏我們要敞開心卻接受外界種種心態、生態來染污我們的心地,其實人人的心地本來是淨而明的,我們平常不也說「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嗎?文字很好背很好記,但是到底有幾個字刻印在心版上呢?

平常外面的人我是非、生態,惹來我們的心,使我們的「志」受外面境界所搖動;常說「發心如初」,如果這念心被外境污染,讓「初心」、「志」被搖動,就無法「守之不動」了。守之不動是多麼的不簡單,有些人能夠背誦經文,甚至作長長的文章;但是內心卻守不住,心念如猿如馬,招惹來許多煩惱到心中!這就是修行不簡單的地方,若能「心地淨明」,起心動念時,就要去記得「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希望人人可以保持心地淨明,清淨、明朗沒有雜念,入如來地,大圓鏡界。

無生滅相」清淨的心地已寂靜,那有什麼生滅相、雜念起落來產生煩惱呢?妄想煩惱都是由得失心來,若有得失妄想的心,心絕對定不下來,所以「無得失想」才能「無生滅相」。然後才能「心地淨明」,回歸「靜寂清澄」。

修行要真正能瞭解這一點,也有點難;即使在佛世時,雖有不少王子隨佛出家,也有起起落落的無明。有些想回家享受夫妻愛欲,或者如難陀,心中仍覺得自己是王族,想炫耀自己。

也有佛的表弟窒師,雖然出家但是習氣未斷,自覺是佛陀的姑姑的兒子,所以別人都該事事尊重他,慢心很多,在上座長老中不讓人,講話不但要搶先,還要講最久,別人如果勸他,還要發脾氣。僧團中的其他人忍無可忍,就去跟佛陀抗議,說他憍慢心很重,使僧團的心不清淨。

佛陀命人將他叫過來,問他是否真的是這樣呢?窒師低頭承認了,佛陀說,既已隨我修行,又是我的姑姑的孩子,更要與僧團中其他的人和睦,要使人敬重,『恆應修善莫生瞋』,內心要清淨,心中要生善念,對人要恭敬,時時降伏瞋心、妄想、憍慢,否則就失去善念了。你要『宜應斷瞋及憍慢』,還要『習行諸善修梵行』,看到人要隨順,以善心待人處世,從修梵行開始,行為要調伏,心要清淨。『若如是者我慶悅。』(註一)

所以修行有時真的不容易,要降伏到心不受外境名譽得失,即使是佛的弟子也不容易。其實,人人若能顧好自己的心,這麼多人難到不能包容一個人?反過來想,這人為何要那麼多人來包容他呢?看「阿含部」,僧團內常有人去跟佛陀打小報告,佛陀光是處理那些就煩惱很多,為何這些人發心修行,不能收攝己心,但總是說僧團要整齊,我們有時也會集眾,由常住宣布規矩,我知道了也覺得很安慰。

平時若能自我調攝,則心地道場不就很整齊嗎?一切都是在一念心。

前面經文說「亦不聞正法」,在僧團中,若有憍慢法不入心者,就聽不到正法了。

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常自寂滅相」就是說本來沒有什麼。「我雖說涅槃」,「涅槃」就是滅度,眾生「厭生死苦」,知道六道輪迴的生死之苦,所以要修梵行,身心清淨,斷諸煩惱,證大涅槃,沒有煩惱生滅。開始修行就要有厭離生死的心,造何因何緣要趕緊了斷,好讓這一世可以重新開始,布下好因結好緣,過去的煩惱來惹我們,要以堅定的心受持,只要不接受他的影響,則今生此世已「斷諸煩惱」。度自己,心要清淨,人我是非要分清,不去惹外境讓自己煩惱。

佛說四諦、四念處,若能清清楚楚,心把握這念清淨善心,守之不動,不讓煩惱入心,現在就是滅(掉煩惱)度(自己)。

這裡說的「我雖說涅槃」,是說每日的心要滅煩惱、見思塵沙無明,度是度分段、變異兩種生死。凡夫在六道輪迴中來來往往不由自己,修四諦法的羅漢仍有分段生死,辟支佛修十二因緣觀,雖然沒有分段生死,但心念仍有起落煩惱的變易生死,不能守之不動;(上覺)菩薩才能守之不動。

若能把日常煩惱看開,自然心念清淨,所以人人本性「性自真常,體自寂滅,則為真滅,法雖本寂,若不修道,無由契會」。

要心清淨,外境也要清淨,要有規矩,這是很重要的。所以心性本體是真,沒有污染,盡人事、守規矩,表示內心守法守真;若不好好修道,怎能契合道理?學佛要在日常生活環境中來約束自己,有整體的美,心地的風光才會明淨。

心要自我調伏,平常時要滅煩惱,心要清淨寂滅,滅諸煩惱,管好自己的心。

註一:窒師的故事,出自《別譯雜阿含7經》(T02375b21-c12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比丘名曰窒師,是佛姑子,恃佛故,恒懷憍慢,不敬長老有德比丘;
   無有慚愧,每常多言。若諸比丘少有所說,便生瞋恚。
   時諸比丘見其如是,往詣佛所,合掌禮足在一面坐,白佛言:
      「世尊!窒師比丘常生憍慢,自說『我是佛姑之子』,
      輕慢諸餘長老比丘,恒多言說。若諸比丘少有所說,便生瞋忿。」
   佛告諸比丘:「汝等今者可往喚彼窒師比丘。」
   諸比丘等受佛教已,往喚窒師。窒師受勅,即詣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立。
   如來爾時告窒師言:
      「汝見諸長宿比丘,無恭敬心;無慚無愧,自多言說。
      若諸比丘少有所說,便生瞋忿。為實爾不?」
   窒師白言:「實爾,世尊!」
   佛告窒師:
      「汝今若是我姑之子,應於宿德長老諸比丘,深生恭敬;
      有慚有愧,應自少語。聞他所說,宜應忍受。」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恒應修善莫生瞋,若生瞋恚名不善。
      窒師汝今於我所,宜應斷瞋及憍慢,
      習行諸善修梵行。若如是者我慶悅。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20121116 晨語


早上聽到雨聲,就想到世界上還有很多受災難無家可歸的人,這些人聽到下雨的聲音,不知道身心有多麼不安呢?就如現在的紐約、新澤西、長島,就因為一個颶風,引發風、雨、大水等災害已經將近20天,後來又有風雪,那裡的人家庭無法恢復、無法清理,要怎麼辦呢?所以一聽到雨聲我的心就很沈重、無法平靜,但也覺得慚愧,為何這一顆心無法要它靜就靜,常常會緣著外境出去很難拉回來。

我們常說得人身難,聞法更難,佛法在人間雖然已經有兩千多年,但是還有多少人沒聽到呢?就像一日佛陀和弟子出去,佛陀忽然彎下腰抓了一把沙土問弟子們:「是我手上的土多,還是須彌山的土多?」

比丘們就回答:「佛陀您手上的這把沙土,怎麼能跟須彌山的土來相比呢?」

佛陀又問弟子們:「你們跟著我,到底聽的多少法呢?」

有弟子就回答,我們日常聽您說法、看您行動,無不是法,通通都收攝於心,我們聽到了很多法。

佛陀聽了這樣的回答,就看了一下舍利弗。舍利弗就趕緊說:「各位同修,我們雖然每日聽佛說法、看佛行動,但是跟天下的法相比,這樣學到的法其實並不多。」

佛陀聽了很歡喜,就說:「是呀,舍利弗說的是真的;大家雖然聽我說法、看我行動但是能真正體會到的,也不過就如我手上的這把沙土吧!更何況無法見我、不能得聞佛法的人呢?」

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即使與佛同世,要聞法也不容易,何況人道不過是六道裡面的其中一道,如果沒有修行,誰知道下一世是會成為其他五道中的哪一種眾生呢?

濁障覆蓋頑固難化」,五濁惡世給我們的煩惱很多,人人心靈的濁氣集合起來就成了障礙,讓我們即使聽了法後想要身體力行也有重重困難,因為濁氣覆蔽了我們的心。

佛慈設教說盡苦法」,佛要把法度入我們的心,希望人人可以自我警惕,把握造善業的機會,心要靜而定,也不容易。

就如佛世時,有一位很精進的比丘,一天用完午齋後坐在樹下入定,忽然聽到有聲音叫:「修行者、修行尊者」這樣叫了幾次。比丘睜開眼睛,看到一條大蟒蛇接近他;他的心中有點驚惶,但還是問那條蛇有事嗎?那條蛇就問他知不知道一位名叫做阿耆達王的國王呢?比丘就說,我認得他,但是他已經往生好一段時間了。

那條蟒蛇就說,我就是阿耆達王本尊啊!比丘很驚訝,因為這位阿耆達王生前信佛,供佛也供僧,怎麼會死後變成一條大蟒蛇呢?於是他就問那條大蟒蛇,蛇就說,我將要往生時,我的侍者幫我搧扇子,失手把扇子掉在我的臉上,於是我就含怒往生了。因為死前帶著怒氣,轉世就成了一條大蟒蛇。我一直在想,我有修行也有供佛供僧,怎麼會在死後墮蟒蛇身呢?還望尊者為我開示。

比丘就說:可惜你供佛供僧、做了很多好事,但是沒有聞(正)法,佛陀教我苦集滅道之法,今日當為汝說。

於是這位比丘就把佛陀教他的法說給這條大蟒蛇聽,蛇聽完以後就很歡喜的消失了。

一個多月以後,祇園精舍忽然有香風陣陣、還有花雨飄散而下,接著出現一位天人來到佛陀以及僧團前面,向佛陀頂禮,說:「比丘將佛所說法為我開示,使我得以脫離蟒蛇身得生天人,因此今日特來感恩佛、僧。」

阿耆達王因為曾在人間造作福業,因此雖然因為死時含怒往生,但得聞正法後,就有因緣可以得生天堂。但是也讓我們警惕,其實人身難得,但是要墮落畜生道很容易,所以我們要小心,若學法不入心,一層造福一層煩惱,這樣的煩惱就很難去除了。

就是因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所以佛陀慈悲為我們設教,要讓我們見苦知福,也要我們提高警覺,不要「深著虛妄法」,世間無常,短暫的人生,要造福業,不要偏偏要「堅受不可捨」,執著於邪思妄念,痴迷利誘,諸事不放;更不要「我慢自矜高」,自以為自己很行、很有能力,就欺負其他的人。要知道聰明不等於智慧,自大自滿都會損害自己,能力再強如果沒有可愛的優點,也得不到尊敬,倚仗權力,自以為了不起,但是別人都認為他是小人。

還有一種人就是「諂曲心不實」,不用直心,拐彎抹角,沒有用心分析真假對錯,為了討人歡喜,排斥與自己不同的人,奉承有權有勢的人,這種人讓人看不起。要知道「直心為道場」,要用直心才會實;諂曲的人自損自墮落,背離真實,雖然佛法在他前面,卻無法用真心接受,即使聽了也會乖離。

我們要好好警惕自己是否有「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捨;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的毛病,如果有還不自知、不悔改,那就會「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任憑時空長河逝去流來,一直沈迷在六道中輪轉。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得人身、更復聞法,卻乖違佛道,做出諂曲、貢高、驕傲、背正行邪的行為,實在是非常可惜。

不過,雖然我們離開佛世已經有兩千多年,我們所聽到的佛法可能也有如手上的一把沙那麼少(筆者按:說不定只是指甲上的一小堆沙子...),但是要很感恩得人身又得聞佛法,勿使時間空過,否則即使聞法,也沒有作用。

聞法不入心,還是等於「不聞佛名字」。心中無法、不知道理的話,這樣佛法就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人人要顧好這一念心,不要讓濁障覆蓋,心若跑掉,要趕快拉回來,聽聞佛法要輾轉相傳,把佛法度入他人的心。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20121115 晨語



人生都是在念念間,每天每時心念都是連接,前念過、後念起,不斷產生。光是一念無明就會產生三種微細煩惱,「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

無明這麼簡單,但為產生三細,關係到自己、別人、家庭、天下、生生世世,所以這部分要很用心、細心。

三細就是「貪、瞋、癡」、見思惑,這是我們的根本無明,一旦產生就會不斷複製,就如一壺燒開的水,不斷有蒸氣湧出源源不絕。

我們發現自己生起無明念頭時,要趕緊壓制它,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除掉根本。根本不除,念念不斷,壓制了前念,後念又生出,就如種子,就算用石頭壓住,他仍會發芽生長一樣;所以無明的種子如果不除,無明仍會生長。

要除掉無明種子,要由習氣下手。就像有的人動輒對父母惡言惡語,別人勸他,他也知道這樣不好,可是一聽到父母的聲音,又克制不住開始大小生,這就是惡的習氣不斷現形。習氣要除,根本煩惱才會斷;我們念念間若不提高警覺,就不容易改正習氣;而習氣是無明的表現,「境界為緣長六麤」。

「細」是在內心不可見,而「麤」是做出來的,很明顯意識的習氣顯現,是借外境反照出來、看得到的。所以六根、六塵其實是五根、五塵所造做出來的就是「麤」、是「諂曲虛妄失真實」,雖然知道真假之分,但所造作出來的就是諂曲,到最後就是虛妄的。

其實,貪來的東西自己到頭來還是一樣不能擁有,世間才本是五家共有:王、賊、火、水、惡子。每天看到四大不調、水火無情、大自然只要發生一場變故,所有的東西都回歸於零,又何嘗有什麼東西是真的呢?

但是人類就是這樣,明明一個人的生活也不需要多少,但是有了財就想要地為,這樣的人生真的是苦不堪!明明知道這樣很辛苦,但是被無明遮蓋了真實的道理,還是一直虛妄造作,真是可憐!為情愛製造煩惱,失去了人倫道理,也是苦不堪。我們要修行就要反璞歸真,回歸清淨本性的如來地,不要心思一直停留在邪思邪見,「反璞歸真如來地」,要趕緊依教奉行,否則世間有很多境界會引我們步入陷阱。

就像普度,原本的用意是「救倒懸」、普遍使人人得平安,如果瞭解這點,就是正信的佛法,反璞歸真入如來地。

眾生就是因為信根不定,所以會「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因為信根不定,根伸得不夠長,信仰沒有安住,所以一不小心就會在邪道中深迷不得自拔,覺得自己腳沒有踏在實地,整天都在惶恐、懷疑中,不斷複製煩惱、惡業,依止在不正確觀念中,「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

我們若能清楚通達道理,該做的事,把握當下,做就對了;不該做的,立刻下決心不要做,就不會在六十二見中煩惱,變成「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捨」。

就如古印度時代的陋習,父親六十歲時,作兒子的就要為父親準備一條毛毯,讓父親去睡門口守門;有一個家庭,一日大哥告訴小弟,父親快六十了,該為父親準備一條毯子。弟弟準備好了,拿給大哥,但是大哥發現毯子被剪成兩半,問弟弟為什麼?弟弟說,家中只有一條毯子,你不久也要六十歲了,留一半給你,這樣你兒子就有毯子給你用。哥哥想想覺得,這樣的習俗對嗎?

於是他們第二天一起去見輔相,提出來這個陋習應該要改。輔相也覺得這個習俗沒道理,於是就去跟國王稟報;於是國王就下令取消這個陋習。

其實「法無定法」,沒有什麼是不能改的;我們的社會也有很多陋習,真正的道理是無為法,何必一定要用世俗的眼光來處理所有的事呢?就像為了消災去殺豬公就不好,但是人倫道理就是好的,如果不分辨好跟不好,就是堅持要堅守所有的習俗,就會變成「堅受不可捨」,常常就會落入「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不是自以為了不起,就是會去巴結討好別人,明明這樣做是不順道理,卻還去助長他的威風,明明不對,卻還要「橫柴舉入灶」。

真正修行的道心是直心,但是直心要有道理,不能違背道理,就成了「橫」,也不要諂曲,行事要順道理、不橫行、不彎曲,不然就「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這種人,即使佛和他同世,也不肯去見佛,不肯聽佛說法,甚至會唾棄佛所說的法呢!或者是沒有遇到佛法,心無法和道理會合,永遠都在複製煩惱。

深著虛妄法」--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法,又名五箭,能礙種種善事,其體虛假不實,故云虛妄。

日常生活會去貪著這五欲,貪著他們會妨礙我們的道心;這五欲就像五根箭,想保持身心清淨都沒有辦法。其實五欲沒有實體,都是因緣假合,四十二章經也說過,好像抱著屍體睡覺一樣。其實人生幾十年也不過如水上浮泡,人生苦短,偏要貪著五欲,造成人間這麼多的煩惱。所以,我們要培養無所求的慈悲心,去拔除眾生苦難,而不是一直去爭取自己愛的。

人生無常,我們做人要踏實,不要「諂曲虛妄失真實」,不要被世俗陋習所迷惑,要回歸道理,「反璞歸真如來地」。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20121113 晨語


眾生以苦惱煎熬」,常常自我反省,因凡夫眾生都是在苦惱煎熬中,為何苦惱如此之多?無非是自己產生無明火、無明煩惱、受苦受難不記其數,但佛陀體會人間苦難偏多,自作煩惱自受苦,纏綿不清無法解脫。

諸佛以大悲濟物」,佛陀憐憫眾生愚迷,用愛來人間,發揮大慈悲心利益眾生,苦難中及時救拔,煩惱打不開就耐心教導,長期沈溺於煩惱無明者,佛陀生生世世不斷教導。佛經中常說「無量數劫」,眾生生生世世好像很長的時間,但由天人的眼光來看其實都很短,就如人看花開花謝,水上浮泡一般。人生百年不過天堂一日,天人看人間都如此短暫,何況是佛陀呢?佛陀已超越天人的境界。人間百年也不過是四天王天的一天,想想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就能造這麼多業!所以佛陀不斷來人間,不是去天堂,因為天堂不需要造福了,而即使到天堂也仍然帶著業,待天福享盡、五衰相現,就要再投生人間;若過去在人間善多惡少,因為惡不足以抵銷善,但是善享受完以後一樣要回歸到天道以外的其他六道。所以佛陀要告訴我們,生在天堂沒有佛法可聽,因為佛陀不會去天堂。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其實在天堂也不過半天;雖然佛陀這一世在人間說法的時間好像很短但是佛陀是生生世世都在人群中說法度眾,也就是「諸佛以大悲濟物」,所有生靈都稱為物,佛陀說法利益眾生,希望「皆令同得實妙慧」,人人都可得到、發現自己的如來本性。我們得到佛陀的這個信息了嗎?如果得到了,要為自己、為人間修行,但很多人沒有得到信息,所以佛陀要耐心陪伴,以權教引導。

眾生自造苦因、自得苦果,苦毒無量,不只是苦還有毒,也就是信了邪道不能自己,對正道起疑,卻對邪道執迷不悟;所以學佛要信受奉行正法,要守戒,不要讓邪思、邪見、邪道侵入我們的心。

佛陀希望人人都能成佛,所以「皆令同得實妙慧」,人人得一乘道,才能「出世本懷教覺道」。

每天這麼說,就是希望人人要領受佛的教誨,不要有邪思邪道,行邪行,何況是「入邪見稠林」?就如當年在都蘭山迷路,當時有幾個人相信了一位走江湖的人,他說在這裡看過仙人,大家跟著他跑到都蘭山去,他還說山上有熊不能出聲,還有青竹絲;又要擔心腳下又要擔心頭上,又不能出聲音,心裡非常害怕!每次看到這句,就會想到當年的這個經驗。走出樹林有很多石頭上都是青苔,想去扶樹、攀藤,又說山上有咬人貓、咬人狗,現在想像當時真是懵懂,幸好走出來到了港口,這只是一天,若信了邪思、邪見,就一直都是陷在裡面,步步惶恐,做什麼都要問「神」,正法就成了「若有若無等」。

只要方向正確,依佛所說向前精進。「依止此諸見」,若不是,反而信了邪道,很容易就會「具足六十二」見,被虛法障礙真實的道路,明知已經受傷卻仍不放手。

「依止」:依著為外道眾生、止於有無、斷、常相所組成之六十二見等,深著堅受。

「人生來就是生」,有些人就是這樣,不相信因緣果報,六十二見是色、受、想、行、識等五蘊法為對象,起自於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等見,如是五四共成二十,歷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合為六十,以斷常二見為根本,合為六十二。

世間萬物萬是不離五蘊,各有名稱、形象、色彩,生的型態不同;有些人常執種種見,論斷爭論不休。

其實,人生道理若能透徹,不論時間長短,若能把握現在覺悟、清醒,就不會再犯。但是反省要及時,接受法也要及時,若接受的是邪思邪見,就算坐在這裡聽法,也不會歡喜。

深著虛妄法」: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法,其體虛假不實,故名虛妄。

堅受不可捨」:凡夫堅持執著邪思邪念,痴迷利誘諸事不放,堅受固執不得解脫。

凡夫眾生製造煩惱來自我煎熬,惹來許多邪思、邪見,迷惑自己也迷惑了他人。諸佛慈悲,施教眾生,希望人人能覺悟得與佛同等的「實妙慧」,然後「出世本懷教覺道」。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20121112 晨語


學佛「發心如初,成佛有餘」;常常這麼說、這麼聽,但是,是否真的做得到維持這份初發心呢?修行、精進的念頭是否永遠都跟當初一樣呢?

初心自立四宏誓,恆願眾生成菩提;
誓度一切無量眾,三世益物無有窮。

每個學佛者共有的心願就是度眾生,要度眾生,一定要斷煩惱。否則,人我是非永遠都會使我們無法合和互協。所以要度眾生,要先合眾生心,量要大。

要合眾才能度眾生、才能為社會天下眾生力典範;群眾要合,人與人之間要互愛關懷,協力為天下人、天下事付出,這是度眾生斷煩惱最好的目標。在群中要時時自我警惕、有煩惱要懺悔,才能時時自我清淨,「佛道無上誓願成」,「佛法無邊誓願學」,從自立願的初發心,四宏誓願就要平行,所以立願後一定要行願。發心容易恆心難,但是修行就是難才叫做修行,要利益眾生的心而且要永遠恆持,所以說「恆願眾生」,不只是自己,要天下眾生成菩提,菩提就是覺。

誓度一切無量眾」,不是只願周圍的人,是要度一切眾生,不只是人,還包括所有有知覺的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眾生,具有千差萬別的身形,都要度;不只是今生此世的眾生,還有過去跟未來的,總共三世的眾生,天長地久業都平行,起心動念累積的福業、惡業。

要時時珍惜福業,過去、現在、未來都要利益眾生,時間無窮盡,我們的願也要無窮盡。不論是四宏誓願成菩提或是利益眾生,都要如初發心。

就如「草根菩提」裡面的羅昌模居士,夫妻兩都七十多歲,連女兒也被他們度出來授證委員;他自己現在也承擔協力隊長,栽培人才,得到人人歡喜,人間菩薩招生愈來愈多。上次互愛隊長去找他,他一看到隊長就說,隊長,你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之前他都不敢跟人家說他幾歲,怕別人知道他的年紀大不敢交付太多工作給他;要通知人都用騎腳踏車去,因為他說人都是有感情的,面對面溝通比打電話好。雖是隊長,但他什麼事都是做在前頭,因為他說隊長就是要帶頭的,所以從當初發心到現在,十幾年如一日。

其實人生累世以來,到底是造福或是造惡?就要看現在這一生。若過去是薄少福薄德,「受胎之微形」,在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不知多久的時間,不斷輪迴,由不得自己。若過去生不是少福薄德,或許得以投胎到胎生的人裡面,得遇佛法。

接下來這段經文說:

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

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外道凡夫執種種見」,尤其現在是末法劫濁時期,有很多邪知邪見的教,所以佛將入滅時,很感慨世間雖有佛法,在人間可以辟邪、度人,但是「獅子蟲食獅子肉」,累世修行人做的卻是外道邪見之事,就如提婆達多,逐名追利,唆使僧團,帶走五百僧眾在外自立,常常還回來破壞僧團、傷害佛,何況現代很多信徒會去恭敬供養不穿僧衣之人,聽他們講佛法,但這些人並不知道什麼是妙有,找一群人去放生,浩浩蕩蕩地在大太陽下念經念咒,為了要放生,討海的人還要另外去抓動物,一桶桶送到溪邊,等到超渡念經完,魚也差不多了,還說已經超渡他們了。過後還跑去海產店吃飯,說是再次超渡(超越入肚?),還喝酒,說是般若湯;抽煙說是香雲界,這樣的人還有一度很有名。

當時有慈濟人在他那裡,曾問他,佛教徒不是不可以殺生嗎?竟然還回說心正就好了。

我們修行的人,說與行都要合一,不合事就是不合理。若硬要說是,就會惱亂人心、破壞佛法。

還有另一種專用佛法做「心理輔導」的人,說可以看人的三世因果,用來賺錢,這種邪知邪思邪行,就像引人「入邪見稠林」出不來,到底法是有,還是沒有?讓人亂了心、亂了行,「外道凡夫執種種見,於正法不能信受」,愈拉愈多人知道誰是他過去的親、怨,知道現在身邊的人跟自己過去的好壞因緣又如何呢?又何必問呢?我們知因緣是為了要很謹慎,要知道怨可解不可結,有些慈濟人過去家庭不美滿,到慈濟看到別人的家庭會反思,回去努力改善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去求神,否則就是「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了。

其實那些自稱看到佛的人很可憐,佛怎麼可能會讓你知道他再來時是誰呢?但是這些人會去影響別人,自己也沒有深信,只是「若有若無」,迷在眼前的邪知邪道。

學佛要用長久的心,腳踏實地入人群為人群解惑,要用心、要心存正念。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20121111晨語


我們學佛,心要專、意要誠,不管是「天長地久業力並存,四生六道輪迴無窮,一念心淨勤行六度,聞持正法饒益有情。

我們的業力和時間一樣長,從無始劫前就開始造業,一念動,一直到現在,是否業還在我們的心中轉動?是否還在我們的行為中複製?這些業,是惡業或是福業?

與他人互動中,歡喜時,感情是否有不守規矩?時時都要自我檢點,是否對眾生都是「覺有情」,能讓眾生體會聞法難,所以要珍惜,不要迷。會迷,就是因為欲念尚有所求,我們一定要以無所求的精神施教眾生。

時時用心體會,瞭解業力和時間並存,我們除了過去、現在還有無窮盡的未來,哪怕有一天成佛,也還是不捨眾生。我們現在仍是在四生六道中輪迴無窮盡、由不得自己的凡夫,要到成為佛菩薩才能停止輪迴,來去自如;所以一念產生,要趕緊把握當下,發心立願,恆持到底這念清淨的心,不再讓周圍的環境、人我是非擾亂我們的心,來勤行六度菩薩行,把握正法、饒益有情。

現在每個國家都在菩薩招生,最近開始紛紛回台灣授證、尋根,看他們培訓非常慇勤,為了要正法住世、理念正確,各國培訓的步驟都是依照台灣,精進、培訓,看到非洲的菩薩,因為沒有室內的場地,要用帳棚,但還是非常莊嚴有道氣。只要人整齊,就是莊嚴道場。

看到南非、賴索托的菩薩培訓,用英文誦讀十戒,已授證菩薩非常的端莊,跟培訓的菩薩示範慈濟人的行誼,覺得非常的感動、也不可思議。

其中有一位賴索托的菩薩是個祖母,帶著孫子一起來,他和慈濟結緣,最早的時候是2007年,當時接受慈濟人的幫助,慈濟人的誠懇、體貼、愛,使他發願要做一位助人的人,現在他見習,但是因為有兩個孫子要照顧,只好帶來;為了讓他專心,台灣的委員就幫他帶孩子,讓他也可以走上菩薩道。

這次非洲總共有八國的志工來授證共有70多人,雖然他們那麼貧困,但是「一念心淨勤行六度,聞持正法饒益有情」,這兩句話用在他們身上很恰當。

接下來我們看這段經文:

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長。

受胎之微形」:人一念偏向,不能自拔,就像吸毒的人不由自己,無法戒毒一樣;即使好不容易戒了,但是意志不堅;朋友一招就去了。明知不可為卻無法自拔--人心不也是如此?不只是有形的苦,欲念的心給我們無形的苦,才會一直在四生中苦不堪。

世世常增長」:生世因緣常在四生受胎生死輪迴知道中,相續增長。橫闊為增,豎進為長。這裡是說我們在生生世世中輪迴,所造的業也不斷的擴大、增長,若增福業就成就慧命,若增長惡業就苦不堪。大多數的人,都是由不得自己的增長惡業。

學佛要好好用心,若不用心,在天長地久的長時間中,到底是善業或是惡業增長呢?偏偏眾生都是「薄德少福人」,在我們的生命中,慳貪不捨,鮮少造福,所以就被「眾苦所逼迫」。六道中各有其苦,在地獄是受無邊苦、心念無邊惡;在畜生道,互相吞吃;在人道,人吞食眾生肉,身作不饒益眾生,心常受誘引惱亂;在軌道,身若燒山,心如沸鑊;在天道,縱逸嬉戲,不聞正法,雖然壽命長,但是福享盡了就會墮落四生六道。

學佛要用心,如不用心,造業的機會很多,也很容易可以墜墮惡道。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20121110 晨語


人性本善,但人人都經過生生世世,累積了很多貪欲成了濁氣,就是「生世累積貪欲成濁」,這都是因為「著身享受煩惱瞋癡」,人人執著於身體的享受,累積了貪、瞋、癡的無名煩惱,造成人間共業,五濁惡世就形成了。

每天聽到社會很多人不守人倫道德,兒子殺父母、殺祖父母的兇殺案件不少;還有些孩子平時不受教,帶給家庭父母長輩煩惱,也讓社會不得安寧。社會因為有這些不守人倫禮義的人、事,混亂不清,造成天下、世間滿滿的亂象,其實都是從心生出來的。

人間共業成眾生濁」,「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習氣累生累世累積,貪欲的門一開,心就變得混濁不清,個人心的混濁表達於外,對方不能接受,就以牙還牙;這樣對方的心地也被染污了,而且又擴散出去,成了人群的濁氣,由家庭到社會到國家,其實一切都是由貪欲習氣開始。說到底人生很短,又能享受多少呢?但是人就是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心越來越大,煩惱愈來愈多,這些共業就成了污濁的人生。

只要有心,佛陀教導菩薩化度眾生的方法,就能去應用。今年11月8日,屏東監獄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會,有30位受刑人演繹懺悔業障的至誠發願,台下有四百多位受刑人一同觀賞,受到了很多感動。這些受刑人的因緣是從2010年慈濟人開始進監獄輔導,後來其中兩位委員慮敬與慈募就覺得他們本性都不壞,於是在2011年11月提議每週舉辦靜思語讀書會,到今年(2012)七月開始,兩位委員建議進一步研讀「法譬如水」,同時配合練習手語上台演繹。這些受刑人同意了,同時也開始齋戒,由每日一餐素食開始,後來在靜思語讀書會的那一天就全天茹素;一開始練手語也困難重重,這些同學平常「飄撇」慣了,坐姿、站姿都非常需要調整;但是手語的老師很有耐心的慢慢調整,到最後上台的那天也道氣充滿。演繹的當天整個監獄都茹素,台下觀賞的受刑人也非常感動。其實就真的是人人本具佛性,只是一時糊塗,心念偏了,踏入陷阱不能自拔,陷入生世累積的貪欲習氣之中。這些人身體已經失去了自由,但是心靈的牢獄更可怕!有些並不知道要自我反省、懺悔,將濁氣消滅,反而怪社會、怪家人,這樣將來出去社會會更不利。但是我們要給他方法,例如「法譬如水」就可以幫助他們反省、懺悔,去掉濁氣,加上在獄中可以遠離之前的惡友,接著再用戒律去教化他們,導引他們自律,以後出來就可以成為社會的人才。

之前我們講到

我知諸眾生,未曾修善本,堅著於五欲,痴愛故生惱。

就是說這些人過去沒有修善本,執著在貪瞋癡等無明煩惱中;現在接下來看下一段:

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

都是因為這些因緣牽引去為惡,做了壞事,在人間有監獄,離開人間還有三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我們若受這些因緣困擾了我們的心,就如弄髒了不但不清理,還一直往裡面丟垃圾一樣。心地只要有一念惡沒有及時去除,造成了因,再加上助緣,就會讓貪瞋癡惱亂的心愈來愈多,心諦也會敗壞,所以只要有一點惡就要趕緊懺悔,否則就會「墜墮三惡道,備受諸苦毒」。

以諸欲因緣」諸欲就是五欲,外面有很多陷阱,眼根接觸到外境收納於意根,不斷造作;耳根聽人讚嘆自己很講義氣,字覺得允文允武,於是變本加厲,差之毫釐,義氣就成了霸氣,自己就成了害群之馬、地痞流氓,做出不利人群的事,這樣要解開就難了,因為那些「兄弟」都會來找。所以只因為一念偏向,邪念(不正確的念頭)就入心,造作惡因,循緣誘惑難以自拔。

所以,學佛要提高警覺,道心要顧好,事情過去就讓它「船過水無痕」,不要一直放在心裡造作。就如我早上在外面看到天空很美,但是進來講經以後,天空的美就與我無關、就放下了。或者看到天空,就想到真空,看到天上的星星就想到妙有。無論外境有多美,不只是不被誘引,還要用心、用法去看,否則受到誘惑,就會「墜墮三惡道」了。最惡的去地獄,中惡的,那些不肯布施或是想方法奪人的水或糧食的人,就去餓鬼道;不守人倫禮義、容易傷害別人的人就會墜畜生道。其實在人間,眼睛能看到的地獄、畜生、餓鬼也很多,心靈的地獄都已經苦不堪了,何況是有形的地獄呢?

所以修行的人要好好發菩薩心,地藏菩薩發願到地獄度眾生,人間菩薩就到監獄去度眾生。相信這三十位入經藏的菩薩,一定可以發揮同事度,度化這次觀賞演繹受到感動的那些同學。
學佛就是要顧好一念心,殷勤精進,慎勿放逸。

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20121109 晨語


學佛,佛陀教育完全以正法;如何使眾生見解正確,知人、事、物,是非分明,正知、正見、正思惟,是佛陀的教育,所以「佛教以正法,眾生勤修學」。

我們相信佛陀教育無偏差,指引的道路正確,所以要受教,要勤修學,「佛法無量誓願學」是學佛者的本分,人人都想得福慧,要得福就要修慧,否則只是天人福;若不修德,有福無德就是阿修羅。所以「福慧並行進」,同時要以真誠、誠懇、虔誠的心看待每一天,所做的事,是否利益人群?若只是人云亦云,則修福未修慧,除了來世在人間會有財富以外,但是心中的苦、家庭的苦、不欲人知的苦仍會有不少,那就是因為缺乏智慧,結了不少的惡緣,內心空虛。

另外有些人雖然修福,但是心沒有修,動不動就發脾氣,有福無德就會很粗魯,雖然財大勢大卻無法使人恭敬尊重,勢力強卻無法超越眾生,所以修行要很小心,修福也要修慧,以智慧分別是非,做該做的事,不要作不該做的事,否則就是愚痴。

佛陀又名「兩足尊」就是因為福慧平行,所行為菩提大直道,時時「自淨護意念」,心要保護好,不要常常緣外境生出種種念頭,念頭要穩定,外境美,與我們無關。

之前曾說過一位比丘看到美女生出愛慕之心,等女子消失,就深自懺悔自己不對,這就是自淨。連佛陀的弟子都會因為外境而起心動念,所以我們內心要好好保持乾淨。

最近幾年國際四大不調,地球溫室效應,氣候異常,人口愈多,環境愈濁;開始有環保意識,要很正確瞭解大地生態,因為大家不相信環保,造成空氣污染、大地破壞;慈濟從21、22年前開始正式呼籲環保,而國際一直到最近四、五年才開始推動,慈濟也配合加強推動。凡是有慈濟人的地方就很用心。

最近馬尼拉的「亡人節」,大約就像我們的清明節,也造成很多垃圾...慈濟人已經連續三年設置環保站,今年則是從10/31開始,引導人人進行垃圾分類,在墓園門口進行宣導,墓園裡面也設環保站,七個墓園都有設站,動員一千多人回收,光是一天就收到快要五噸的保特瓶、塑膠。

其中在北站,市長去掃墓看到慈濟人熱心做環保,合掌讚歎,因為這些年推動環保使市容變得整潔,電視台也轉播,呼籲大家把瓶瓶罐罐拿來換禮物,電視台又把這些回收物交給慈濟。這就是有心想做,一定做得到。

垃圾問題也是世界的大問題,對的事要循循善誘,因緣到了就大力推動,看到人人用心推動,地方政府懂得珍惜、感恩,就讓我們覺得菲律賓充滿了希望。

菲律賓同時也在募款重修眼科,連一個賣汽水的小朋友都知道要捐錢,另一個曾經來開刀的民眾,也來捐錢。其實人人都能做到福慧雙修,就看肯不肯做而已。

自身的環保使慧命成長,外面的環保使我們身體健康,所以環保也是修福慧,「福慧並行進,自淨護意念」。

佛陀在人間用種種方法引導眾生走入覺道,但是「無智者錯亂」,怎樣就是不肯做。

有沒有智慧其實只要看一點念頭、很簡單的動作,若只是為了生活享受、不擇手段,不管污染多少環境、或是人的內心,就是「迷惑不受教」,這樣的人連佛陀也覺得無奈,但是眼前也只能先度因緣成熟的人。

接下來這段經文是:

我知諸眾生,未曾修善本;堅持於五欲,痴愛故生惱;

我知諸眾生」的「眾生」就是那些「迷惑不受教」的人,「堅持於五欲」,是說觀念思想如癡如醉,猶如醉酒之人亂了生活方寸,但仍不覺不知,只是為愛、貪欲。「痴愛故生惱」,其實他自惱也惱人。

佛陀悲憫眾生執迷,來去人間長時間施教,這是佛不忍眾生痴迷,過去生中帶來的習氣,在這生中不但沒有覺醒,反而更加痴迷,在「執」「迷」中不受教,「不受教化,不棄惡習」,因為不想改,在執迷中也不知道要檢點自己,明知是惡習卻也不肯改,還「多行邪道」,所行的都是損人不利己,「不修善法,不行正法」,就是佛陀最擔心的人;因為他們過去未曾修善因、善根本,就沒有因緣來度化。

我們常說「濟貧教富」,善不怕小,只怕不肯發心;點滴之水匯集可以成為大海,與人結善因善緣,若不肯修善法就無法拋棄惡習。

「善本」就是因,善為菩提之本,欲以此善為菩提根,故名為本。三十七助道品中的七菩提分(註一)要注意。

慳貪執著是眾生的缺點、煩惱,眾生執惡習氣不肯改,因此無法受教,執著對自己損害很大。

若我們聽法修行,卻不肯改習氣,那就叫作不受教,因為無明貪瞋癡,就是堅著五欲的根本。

為什麼不受教?因為過去生中修行的道路走很慢,習氣也改得很慢,所以五濁惡世有惡習的人也很多。

痴愛故生惱」迷惑的心就是痴,如癡如醉,一切事理諸法不瞭解,但是這樣的人並沒有智力障礙,有時還很聰明,只是沒有智慧。事理混淆、顛倒是非之事多半都是聰明人在做,妄生邪念痴愛,故生惱;與生俱來的習氣在劫濁中,人人頭腦不清顛倒是非,就如在密林中找不到出路一樣。明明法在眼前卻看不到,走入邪道中出不來。

修行要使我們智明,要受教、受佛教的正法,勤修戒定慧,福慧平行,心要守護好,不要緣外境起心動念,即使小小的環保動作,也能有大利益,勿輕小善而不為,多用心!

註一)七菩提分,七覺支、七等覺支,為五根五力所顯發的七種覺悟。
  一、擇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簡擇法的真偽。
  二、精進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歡喜。
  四、輕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煩惱,而得輕快安樂。
  五、念菩提分,即時刻觀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亂。
  七、捨菩提分,即捨離一切虛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20121108 晨語


人間適遇佛法應珍惜,浮海木孔得適實非易,因緣把握當下莫錯過。

唯有佛法才能調伏人的身、心,要得正法不容易;我們的心一脫離正法軌道,就會失去方向;缺方向的人生一直在迷茫中,居住的環境又怎會平安?

宏觀天下,大地廣闊,人口眾多,佛法能普遍的地方很少;有佛法的地方,能夠有機會及時聞法受持的人,是很不容易的;「法華經」裡面佛陀用了一個比喻,就好如大海中有一塊中間有孔的木頭,有一隻烏龜也在大海裡游泳,游到海面時,頭一抬,就剛好穿過木頭的那個孔一樣難。

聽到正法是如此的不容易,今天我們已有這個機會,怎麼能不珍惜呢?但是世間的人捨命珍惜的多半都是財物。明明只是一塊石頭,沒有作用,只是人類的心理作祟,說他叫做寶石。

很多東西的價值都是相對的,譬如錢幣,各國幣值不同,像辛巴威幣,隨便拿一張紙鈔出來都是億、百億、兆的票額,但其實只有很多個零,真實的價值又有多少?

多年前用四萬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的時候不也是一樣嗎?其實,價值都是虛的,但是人為了這些拼死拼活開拓事業,弄得自己很辛苦。

在佛世時,一天佛陀在祇園精舍,波斯匿王來向佛頂禮;他的動作很困難、起來也需要侍者扶持,佛陀就問他,最近怎麼好像胖起來了?看你喘息急促,行動也十分不便。

波斯匿王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一直胖起來。佛陀就跟他說:「夫人常當自憶念,若得飲食應知量,身體輕便受苦少,正得消化護命長。」波斯匿王就跟身邊的護衛說:「你要幫我記得這首偈,我每天要吃飯的時候,都要念給我聽!」

接著佛陀又開示他一些控制口欲的保健之道,然後波斯匿王就向佛陀作禮而退;佛陀又跟侍衛交代了一次。

於是,每次國王用餐的時候,侍衛就唸一次偈給國王聽,國王聽了就開始減少食量,過一陣子就減肥成功,身形變得端莊、俐落,來向佛頂禮感恩。

佛陀就說:「從今以後,對自己要節欲、要愛惜,節欲就是自愛,除此之外,還要利益眾生,這些都要信受奉行。」(註一)

即使佛陀和波斯匿王這樣如朋友一樣的因緣,也是要把握當下的機會因緣來開示;學佛就是要時時對境施教,受教也要有因緣才能受。想到大海中的那隻烏龜,我們的人生何其短暫,到底能聽多少法?聽了法,又有多少聽入心?真的不多。但是佛法是永遠存在的,只要我們能表達得出來,就像把鹽放進湯裡,雖然不多,但是整鍋湯都會有鹹味。只要我們用心,聽到(機會)趕緊把握因緣施教,這樣輾轉相教,佛法就能普遍。

若我遇眾生,盡教以佛道」,這是佛陀的原則,但是也要看眾生的根機、用心,決定是否能夠受教。「無智者錯亂」即使佛法在他面前,也還是不覺不知「迷惑不受教」,這樣的人在佛世也很多,所以適遇佛法、願意信受,真的是不簡單。

正法留在人間,只要我們依道由起點到終點,就沒有差錯;若是不肯進步,就如站在十字路口不動一樣,沒有用。所以心念要轉,心念不轉,法輪就不轉,要把法收納入心,身體力行。

盡教以佛道」:佛陀要公開精進的方法,沒有隱瞞。這是佛陀大慈悲的無私大愛。

佛道就是覺道,道者通之義,佛智圓通無壅塞,從凡夫地一直通道聖人境界。

道的幾個定義:
一、聲聞所得之道,聽四諦法而得道。
二、緣覺緣十二因緣,四季輪轉,體會人生、來世、過去世之理,從一念心識開始,體會時間無常不斷流逝,世界成住壞空、人生老病死,心生住異滅,發心修行到無生無滅。但是佛陀認為這只是修行的過程。
三、佛之所得,覺悟宇宙天地萬物之理,菩提道是菩薩瞭解四諦十二因緣,身心萬物在無常間,人生萬物都在苦難中。大覺者往前走,覺有情在後面跟。佛陀以大悲大智鋪出菩薩道,希望人人可以由小道向入大乘,由聲聞、緣覺循循善誘,今為佛所得之無上菩提、無上正覺。

無智者錯亂」:眾生累生累世造作無明、覆蓋智慧,凡夫就是都只有看在眼前、欠缺思量,起心動念都在亂自己的心思;這就是無明覆蓋,不知體會佛的知見,惡習錯亂、邪正不分,錯亂見思。

常說要明是非,在大時代更要明大是非,不要受到外境影響擾亂思考,但是大時代也是因為人執偏、頑固造作出來的。

迷惑不受教」:因愈迷愈深愈錯亂,就不能受教,謬於事理,有的是不知,有的知道卻還是將錯就錯,迷惑,又沈沒於愛欲廣海,迷失在名利大山中。

人要是迷失在愛欲廣海、名利大山中,要能得救,並不容易。所以要時時顧好我們的心,適遇佛法是多麼不簡單,要用心,一念心都不可散失。

(註一)雜阿含經卷四十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其體肥大,舉體流汗,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氣息長喘。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身體極肥盛!」大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患身肥大,常以此身極肥大故,慚恥厭苦。」爾時世尊即說偈言:「人當自繫念 每食知節量 是則諸受薄 安消而保壽」時有一年少,名欝多羅,於會中坐。時波斯匿王告欝多羅:「汝能從世尊受向所說偈,每至食時為我誦不?若能爾者,賜金錢十萬,亦常與食!」欝多羅白王:「奉教,當誦!」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時欝多羅知王去已,至世尊前受所說偈,於王食時食食為誦,白言:「大王!如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而說斯偈:『人當自繫念 每食知節量 是則諸受薄 安消而保壽』」 如是波斯匿王漸至後時,身體液細,容貌端正,處樓閣上,向佛住處,合掌恭敬,右膝著地,三說是言:「南無敬禮世尊.如來.應.等正覺。南無敬禮世尊.如來.應.等正覺。與我現法利益,後世利益,現法、後世利益。以其飯食,知節量故。」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20121107 晨語


生活在大地上,依靠大地而生,五穀雜糧供應我們充足的營養,要時時感恩、敬天愛地聚福緣;農夫耕耘大地,播種,供應人類生活,要很感恩。更要思考如何回報大地以及一切眾生。

菩薩如農夫,勤修六度法」農夫非人人可做,但菩薩是人人可做;菩薩是心田的農夫,希望人人都能耕耘心地,大地上粒粒的種子都是充滿覺道、充滿愛的菩提種。菩薩耕耘眾生心地,用六度來深入眾人心田;這中間菩薩要很自動,要作不請之師,「入眾生心田」,播善種子,等待因緣成熟,「獲大道糧,得道種智」,福慧的種子結實纍纍,繼續不斷播種給天下人。

佛的心願是希望眾生都能與佛同等,但是眾生很多,如何能度盡眾生,使人人得聞佛法,要看因緣。待根機成熟、盡心力;成佛以前都要發大心,四弘誓願、度盡眾生、斷盡煩惱、求無量法,才能成就無上佛道的覺悟境界,這是每個修行者必定要經過的。

佛陀所說的都是人間法,「苦」是「集」種種因緣才會「苦」,若知「苦」的因緣是由造作「集」來的,修行依道,苦就減除了。

但時間百年也不過天上一日,所以我們要分秒不空過,多看人間的苦,瞭解苦的來源,才知道要如何走(菩薩道);知道苦由何來,就知道如何預防,然後就不再製造新的苦,舊的也漸漸淡化,道自然開闊,向前走自然到佛的境界。

現在科技也讓我們宏觀天下,例如這幾天都在跟美國視訊開會,重災區在紐約、紐澤西、長島,菩薩們日日早出晚歸,到處都還是停電,滿目瘡痍,交通不通,但人間菩薩不忍眾生苦,撥開困難,設法集合資糧,摸黑工作提供食物給災民。

現在眾生的心,和受災過後是一樣的;需要有菩薩及時現前,因此不敢怠慢,提供熱食;菩薩看人間這麼大的苦難,體會到天威之強,四大不調,生命危脆。

人不能勝天,但是平常時卻自以為人可以控制萬物,但是四大只要有一大不調,人就無可奈何。

這次紐約有800多萬戶停電,在這麼冷的天氣沒有電真的很難生活下去,所以這些天辛苦的無名英雄們都在努力要復電。

在紐約有一區很幸運地沒有停電,其中有一戶有位11歲的女孩,就跟父親要求要在門外設手機充電站,讓那麼多因為沒電無法用手機跟家人聯絡的人,可以跟家人聯絡;後來又提供熱咖啡。年紀小小,卻有很大的愛心。其他有電的人都沒有想到要做這件事,就是他們想到了,及時付出,所以說「菩薩如農夫,勤修六度法」,及時布施,法就會有機會入眾生心田;人生苦難偏多,需要有人作不請之師,及時解開苦難,溫暖人的心地,在人人心中布善種子,說不定這些人未來會行善、走上大愛的道路,成為大道糧。

人人都有一片心地,都有種子,只要教導啟發,人教人、人度人,就是愛的能量。

昨晚美國大選投票,因為需要的人力很多,讓救災工作也有所停滯;目前慈濟已經受美國政府委託去整理民眾送來的賑災物資,不要只是把物資丟下就算了,這樣會造成二次災難。

有這片福田就要把握因緣,作個菩薩農夫,及時耕耘。

接下來這段經文是:

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佛陀自無量劫以來,一直修行發願度眾生,在人間一期,壽命有限,由小道引入大乘法,在五濁惡世、災難偏多之時,希望人人見苦知福知道,趕緊去處理累積的苦難,把握機會修行,行菩薩道就是要在苦難中付出,及時行動去付出,大家得到啟發,願意去付出、修行,佛陀就會很安心。

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人人覺悟、人人都入佛道,昨天也呼籲要一人一菩薩,這樣人間才能有更多菩薩發心救拔苦難眾生。

若我遇眾生,盡教以佛道,無智者錯亂,迷惑不受教」與佛有緣才得遇眾生。若是與佛無緣,甚至在入滅後,也不能聞佛法。大德祖師、譯經造論的也很多,但仍然有人不知佛教;何況要瞭解其中的道理呢?佛陀「盡教以佛道」,他希望所有的教法,人人都可以接受、同時啟發這份與佛同等的正信、正解、正覺悟,但可惜很多人都是聽了也無法如規如矩接受,不受正法、不從正教,毫釐之差,千里之錯,錯亂之後再傳就更錯,「以迷度迷,迷中更迷」,我們有福得遇正法,要啟智、用智慧深心信受,正法要好好播種,不要亂撒種子;心田要好好耕耘,種子要入土才能吸收水分、照射陽光發芽,否則無法成長反而損失了。

佛於累生累世都為眾生鋪設度化的道路,路通了,田也教人如何耕作,生生世世種子累累,還可以留著播種,不斷輾轉,所以說「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一粒種子能夠輾轉不斷成為種子,就如一個人發心、願意去人間菩薩招生,將正知正見給人,發心去把菩薩種子給人。

要作心地農夫,自己也要修才能正確播種;要作不請之師,將粒粒的種子灑入每一個人的心地。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20121106 晨語


人都是生活在習氣中,明明本具無染清淨的純真佛性,偏偏有著難以改變的習氣;所以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才有改掉習氣的機會。

生活中有很多不好的習氣,常說修行就是要把不好的習氣改掉,佛陀立志願而來,累生累世都在改習氣,務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立志願非常重要--「發心願誓度眾,得善解入佛慧,常知足意輕安,法入心喜無量」。

發心願度眾生是修行者的本分事,要發度眾生的好願,得遇佛法要去教育別人去除心靈中的煩惱,如果眾生有苦難,我們要去幫助他,這都是度眾。

時時培養好的習慣,就可以「得善解入佛慧」,然後就能「常知足意輕安」,自然就自在,法入心,心中充滿了戒定慧,外面種種人我是非,心都已經戒護了,人我是非就不能再引誘我們的心,因為我們已經善解入佛慧,知足意輕安,法入心,時時得歡喜,才能誓度眾、入佛慧、意輕安、喜無量。

修行,只要啟動這念心,並不是無法改變習氣。看檳城的慈濟大愛幼兒園,裡面的小朋友立志願很堅定,他們辦理得很成功,幼兒園老師以愛教育,家長都想要把孩子送來。

其中有些孩子,到五、六歲都還在用奶瓶喝奶,老師擔心他們這樣下去會口齒不清,想要幫他們戒掉,就教他們做好事,要他們把奶瓶洗乾淨,每天捐一把米放在奶瓶裡面帶來學校,用來幫助洗腎中心。

其中有一位何小妹妹五歲,努力了一週還是捨不得奶瓶,跟父親討論是不是可以回到用奶瓶不要用杯子。父親說,你們的事情已經上電視了,全世界都看到了,師太上人也看到了~

小朋友就說,師太上人在台灣,那麼遠,看不到。

爸爸無奈,只好再把奶瓶洗乾淨裝了豆奶給小朋友喝。小朋友想了又想,眼巴巴的看著桌上的奶瓶,最後還是忍住了不喝,還說:師太,對不起,我以為你看不到。接著他還勸三歲的妹妹不要用奶瓶。

老師就是用這個方法,在馬來西亞的四個幼兒園總共三十多個孩子,都用這樣的方法戒掉奶瓶。一週累積了74瓶米拿去義賣,這就是「發心願誓度眾」,用助人來幫助孩子戒掉不好的習慣。

我們看到何小妹妹的例子,就知道年紀越大,在世間的時間愈長,習氣越深,五歲的孩子要戒掉奶瓶比三歲的困難。

但是菩薩的心是赤子心,如獅子的勇猛、具有駱駝的耐力,所以菩薩要做一定做得到,只是做與不做而已。只要用心聽、法入心,要身體力行並不困難。

佛陀用心教育,但是凡夫心容易產生懈怠,所以要時時提點。下面這段經文是這樣的:

舍利弗當知,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

佛陀希望大家與佛一樣,「如我昔所願」,佛已於過去無量諸佛所,生生世世發願修行過來;「今者已滿足」,過去都是方便法,現在要帶入一乘實相,打開心門暢演本懷。

因以前有心事未了,現在大家已經準備好接受大法,心靜下來,所以現在佛陀要度化一切眾生,棄邪歸正,去掉小道、權法、權教,入一乘菩提大道。

佛陀的心願只是希望眾生和佛陀同等境界,悠游在宇宙法海中,心能宏觀遍法界之理,這是佛陀的心願。「初立誓,誓度一切」,除了人道外,六道尚有其他五道,加起來是一切眾生。

但是要度盡一切眾生其實不容易,之前說過在佛世時,有個小城的故事:這個小城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能夠見到佛陀、聽到佛陀說法;另外三分之一聽過佛陀的名字;還有三分之一跟本不知道佛陀是誰。所以要度盡一切眾生,有可能嗎?

「如今機熟者得度已度,即名願滿」,這就是盡心力,僧團中都還有人不聽佛的教誨,更何況是芸芸眾生?就如佛入滅前,阿難尊者也曾問佛陀,僧團中那些不聽佛的教誨的出家眾要怎麼辦呢?佛陀也只能說,隨他去(默擯之),就像佛陀說「今者已滿足」,唯有針對現在根機成熟的、可度的,先盡心力度化,畢竟空間很大,但是時間有限,所以只能盡心力了;如果遇到有緣人,求法得法,這樣就已經很滿足了佛也很歡喜。

佛陀不斷上求佛道,生生世世不斷下化眾生,每生每世都盡心力付出,「能破眾生一切無明」,使法讓眾生能入心。「能滿眾生一切志願」,讓眾生立志願,身體力行,有心、有立志,身體力行慈濟四大志業,不論是教育、人文,內修外行,內心所修得一切願都是為了立志願誓度眾生,慧命站起,煩惱破除。

化一切眾生」佛化眾生要應機應時,利根機者開門見山,鈍根機者用譬喻言辭,「機教互契」,面對眾生,用什麼樣的教法互相契合才能度人呢?所以要「勤修精進」,法在生活中「皆令入佛道」。

佛道就是覺菩提道,道者通之義,從凡夫地到聖人,佛智圓通無壅塞,故名之為道。如果行不通,就不是道。若凡夫心能通佛心,佛心通凡夫心,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要好好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