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20130228 雜感


這個連結裡面提到佛滅的確切年代有好幾種說法。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距離我們現在少說都有兩千五百年了。

最近上人在晨語時提到佛滅後可以以五百年為一段分為五個時期(五個堅固):第一個五百年,聞法者、力行者眾,解脫者亦眾;第二個五百年,聞法者仍眾,也很多人修戒定慧,但是能夠解脫的人就不多了;第三個五百年,聞法者眾,但是能修戒定慧、能夠身體力行的人少,很多人聽法是當作在「上課」,下課就算了;到第四個五百年,已經是「像法」時代,雖仍有人願意聞法,但只是聽聽,倒是相信建寺廟、建塔、抄寫佛經有功德的人很多,所以這個五百年造了很多塔寺。到第五個五百年,大家聽了法以後,不但身體力行的人少,用法來互相鬥諍的人很多,每個人都自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不對的,這是濁世末法時代,人心不調。

聽了這段以後,再看到最近台灣的很多事,心裡真的很有感觸。雖說「事未易察,理未易明」,很多事情我在網路上看到了,但並不常常表示立場,可是看到諍論的雙方不以理性討論,而只是訴諸於情緒,以煽情的言論企圖挑起非理性的想法,以期能贏得勝利,常常讓我長嘆一聲....濁世末法啊!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20130218 晨語




諸佛菩薩在過去已成就,但是佛法是應世間法而設;世間的機構都要有一位領導人或代表,所以諸佛菩薩在到世間弘法時,也會推出一個代表。這個代表可能是任何一個人,在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因此,其他的佛與菩薩雖然過去已經成就,但是為了要輔佐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開拓人間道場,儘管不論是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他們都在無央數劫前已經成佛,但還是都來到娑婆世界輔佐佛陀,導偏向正。

菩薩隱明顯疑」,彌勒菩薩明知道佛陀放光現瑞的因緣,但還是要問文殊菩薩;經由對答來輔導剛強眾生,將已偏差、無信心、有懷疑的人,幫他們重新建立信心,向大覺道行,所以說「導偏向正覺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都是因為「悲憫眾生心迷」,所以諸佛菩薩不斷倒駕慈航來到娑婆世界,「立願傳佛律儀」。

出家修行的人跟在家人完全不同,在家人在社會能隨心所欲,但也常常因為這樣使心變得迷茫,迷茫的心在芸芸煩惱海中浮沈,出家就是願意脫離苦海,堅定心志走正覺路,所以出家一定要現出家相,持佛戒律,若不持戒怎能說是出家呢?

比如說在靜思精舍出家,要先有兩年,有些人甚至有三年、四年的;等自己的心能調伏,才能出家。所以立願要經過自我考驗是否真能合於意願?既然立願要傳佛律儀,為一般凡夫建立信心,要能引導眾生,讓他們看到(你)就起歡喜心,能見聞受持。

著佛法服持淨戒」出家就是出煩惱家,家庭是煩惱拖累,出家是報父母恩,父精母血成就我們,我們出家要去成就更多人的慧命,著佛法服就要持淨戒,但是我們都是凡夫,心常常起起伏伏,所以要時時懺悔「懺悔迷著滌心垢」。

真正的正法要不斷弘揚,但我們常因為貪瞋癡產生貢高我慢,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成佛,其實我們都只是須彌山下的一隻小螞蟻而已。有時看到眾生苦難如此多,自己無法盡使命,心悲、心苦啊!

菩薩隱明顯疑,導偏向正覺道,悲憫眾生心迷,立願傳佛律儀。
著佛法服持淨戒,懺悔迷著滌心垢。

上面這段,前面四句是心願,後面兩句是要我們心清淨不要懷疑,也不要受到魔的控制。佛陀在法華會中說自己是「正直捨方便」,現在要說真實法了,結果後來就有五千人退席,佛陀心裡當然難過,但是既然因緣未到,也只能說「退亦佳矣」。

接著法華經的這段文是:

放斯光明已,即說大法,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這裡是要提醒大家要有耐心,因為在場多半是聲聞、緣覺,很多都是「自謂已證無生,故不信更有無上菩提之道。」要求佛道要行菩薩道,菩薩道浩瀚無涯,要以真誠心求道,我們仍是滿心煩惱的凡夫,未得證果,要時時將法入心,讓自己寸寸的慧命成長。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20130206 晨語

歲月、時間過得很快,時間、無常擋不住,時間是不斷流逝,向前推進;無常則是日日接近。

佛陀說,世間的苦,苦在壽命不久長;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人生。

法把我們導向正途;人人本具佛性,因一念無明生了很多煩惱,從心導向行為,心亂了,行為就全錯了。

人人皆有清淨明朗的佛性,只因一念無明生起無數煩惱。

在佛法中起心動念、有了懷疑,甚至想要一蹴可幾的速成辦法,於是走上了偏邪的道路,欲求正法而不可得。想想,佛陀要成佛都歷經了三大阿僧祇劫,那樣無量數的時間,怎麼可能有什麼速成的辦法呢?

在法華會上能聽聞法華經的大眾,都是過去無數劫前已經結緣,因為每一尊佛到最後化緣將盡時也都是說法華經,跟釋迦佛一樣;這叫做佛佛道同。

未種善根者令種,已種善根者令成熟,善根成熟者得解脫。

佛陀入定放光,有一部份也是在等待大眾。「離言法華,入無量義三昧」。離言就是不說話,此時未種善根與已種善根者心中就會有疑問,交頭接耳,所以後來有五千人退席。

最近常說,佛陀為了開示眾生悟入佛的知見而來到人間;累生累世都是如此,但是眾生悟入又有多少呢?若都能悟入,則眾生皆成佛,就不需要再聽。但是迷茫眾生仍多,已種善根者仍在六道中輪轉,「一念正念起,後念邪見生」,佛陀一直在等待眾生悟入,正念不再受到邪念掩蓋。

人人都在正邪之間牽扯拔河,佛陀悲憫眾生,生生世世在人間,所以雖然佛陀在兩千多年前已經圓寂,但我們仍尊他為本師,他所要度化的地方,那裡的眾生仍在迷茫中,給我們這些學生的功課,我們仍未體會。

所以佛陀一直不斷的施教,不斷的倒駕慈航,由彼岸不斷回歸來幫大家複習功課。

生佛事相,心終一如」,在法華會上,境界、道場的盛況如昔;「事相始終如一,以是之故,當知今佛現光意欲說大法」。

凡夫不易信此大法,因為法華經是大乘,要大覺悟、大根機者才能接受,其中說的是唯一佛法,「正直捨方便,唯一佛乘,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瞭解大宇宙的真理。

聲聞、緣覺聞法,已證涅槃,心能寧靜,但「自謂已證無生故」。不過,未得謂得,是大妄語。

人人要縮小自己,何況面對宇宙大覺者的浩瀚佛法?我們要虛心求教,好好思考,用心體會。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20130205 晨語

學佛、聽佛法,是否聽完有起歡喜心?如果沒有,那表示對佛法仍不明了。歡喜、不歡喜的態度,看得出來;道理通達,聽的人,跟講的人,都會很開心;講的人看到聽的人都很認真、沒有打瞌睡、而且很開心,表示道理通達,也會很歡喜。

佛來人間為一大事因緣--就是開示眾生悟入與佛同等的佛性。但是佛陀入定放光的莊嚴相,唯有瞭解佛的本懷,才能敘述。

文殊菩薩作答,今見如昔,即使往昔,亦如今見

看到現在的佛,就想到以前的時候,日月燈明佛說法的時代,那時日月燈明佛要說大法的時候,也和釋迦佛一樣入定、放光。

生佛事相,始終如一,以是之故,當之今佛現光亦欲說大法也。

現在佛陀放光也是要開始說大乘法,要引人人來聽「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一切世間」,不只是人的世間、每個人的心靈世界,還有六凡、三聖的。

世間,非唯凡夫世間,兼具聖人,世間言,謂聲聞、緣覺、菩薩之三乘聖人也。

聲聞、緣覺,已聞佛教,得證涅槃,自謂已證無生,故不信更有無上菩提之道」聲聞、緣覺自覺自己已經瞭解很多,聽過佛陀講的真空之理,執著於空法,現在看佛陀放光、現瑞,心裡就會起疑,想:「難道還有比現在我知道的法更奧妙的大法嗎?難道我還需要更進求嗎?」

新發意菩薩,雖然佛陀要講的是教菩薩法,但是他們會想,不知自己還要多久才能到達佛的境界,難道還有什麼樣的大法嗎?

小乘自以為已經解脫,新發意菩薩自以為已在行菩提道,較不能體會佛之本懷,所以他們要體會佛心,還有一段距離。

就像莊子跟惠施走在橋上,莊子看到橋下河裡的魚游來游去,就說那些魚很快樂;惠施就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同樣的境界,因為心靈世界不同,所以就有能不能體會的問題。
(筆者按:莊子說的,應該也是反映自己的心靈境界。)

所以「普令世間一切難信之法」,一般凡夫也有機會在聖人的世界中,漸漸接受、體會(漸教);而另外一種人,他習氣惡劣、自甘墮落、不但不求解脫生死,還毀謗佛法。

今天佛陀開三乘(聲聞、緣覺、菩薩),聲聞是「由聲入聖」,緣覺是「由境入聖」,而新發意菩薩則是願意發大心立大願來入聖;至於凡夫(第四乘)則需要漸教,用音聲、觀察,在人群中發心立願,都能夠慢慢接受導引;(第五乘)則是習氣惡劣、內心無善種子,自甘墮落、沈溺的人。佛陀為了這五種人,開了三乘方便法來適應這五種根機。

接下來這段經文是這樣說的:


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

這裡說的「諸善男子」就是說在座已發大心勇猛精進的人。「阿僧祇劫」是無量的時間。

佛陀十號具足,就是佛德具足了。

「難信」不是不信,而是說這個法難以體會,心境要進入有一點困難,不是說佛法很難相信。(筆者按:就是說,因為還沒有那種心境,所以很難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