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菩薩在過去已成就,但是佛法是應世間法而設;世間的機構都要有一位領導人或代表,所以諸佛菩薩在到世間弘法時,也會推出一個代表。這個代表可能是任何一個人,在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因此,其他的佛與菩薩雖然過去已經成就,但是為了要輔佐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開拓人間道場,儘管不論是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他們都在無央數劫前已經成佛,但還是都來到娑婆世界輔佐佛陀,導偏向正。
「菩薩隱明顯疑」,彌勒菩薩明知道佛陀放光現瑞的因緣,但還是要問文殊菩薩;經由對答來輔導剛強眾生,將已偏差、無信心、有懷疑的人,幫他們重新建立信心,向大覺道行,所以說「導偏向正覺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都是因為「悲憫眾生心迷」,所以諸佛菩薩不斷倒駕慈航來到娑婆世界,「立願傳佛律儀」。
出家修行的人跟在家人完全不同,在家人在社會能隨心所欲,但也常常因為這樣使心變得迷茫,迷茫的心在芸芸煩惱海中浮沈,出家就是願意脫離苦海,堅定心志走正覺路,所以出家一定要現出家相,持佛戒律,若不持戒怎能說是出家呢?
比如說在靜思精舍出家,要先有兩年,有些人甚至有三年、四年的;等自己的心能調伏,才能出家。所以立願要經過自我考驗是否真能合於意願?既然立願要傳佛律儀,為一般凡夫建立信心,要能引導眾生,讓他們看到(你)就起歡喜心,能見聞受持。
「著佛法服持淨戒」出家就是出煩惱家,家庭是煩惱拖累,出家是報父母恩,父精母血成就我們,我們出家要去成就更多人的慧命,著佛法服就要持淨戒,但是我們都是凡夫,心常常起起伏伏,所以要時時懺悔「懺悔迷著滌心垢」。
真正的正法要不斷弘揚,但我們常因為貪瞋癡產生貢高我慢,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成佛,其實我們都只是須彌山下的一隻小螞蟻而已。有時看到眾生苦難如此多,自己無法盡使命,心悲、心苦啊!
菩薩隱明顯疑,導偏向正覺道,悲憫眾生心迷,立願傳佛律儀。
著佛法服持淨戒,懺悔迷著滌心垢。
上面這段,前面四句是心願,後面兩句是要我們心清淨不要懷疑,也不要受到魔的控制。佛陀在法華會中說自己是「正直捨方便」,現在要說真實法了,結果後來就有五千人退席,佛陀心裡當然難過,但是既然因緣未到,也只能說「退亦佳矣」。
接著法華經的這段文是:
放斯光明已,即說大法,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這裡是要提醒大家要有耐心,因為在場多半是聲聞、緣覺,很多都是「自謂已證無生,故不信更有無上菩提之道。」要求佛道要行菩薩道,菩薩道浩瀚無涯,要以真誠心求道,我們仍是滿心煩惱的凡夫,未得證果,要時時將法入心,讓自己寸寸的慧命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