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20130205 晨語

學佛、聽佛法,是否聽完有起歡喜心?如果沒有,那表示對佛法仍不明了。歡喜、不歡喜的態度,看得出來;道理通達,聽的人,跟講的人,都會很開心;講的人看到聽的人都很認真、沒有打瞌睡、而且很開心,表示道理通達,也會很歡喜。

佛來人間為一大事因緣--就是開示眾生悟入與佛同等的佛性。但是佛陀入定放光的莊嚴相,唯有瞭解佛的本懷,才能敘述。

文殊菩薩作答,今見如昔,即使往昔,亦如今見

看到現在的佛,就想到以前的時候,日月燈明佛說法的時代,那時日月燈明佛要說大法的時候,也和釋迦佛一樣入定、放光。

生佛事相,始終如一,以是之故,當之今佛現光亦欲說大法也。

現在佛陀放光也是要開始說大乘法,要引人人來聽「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一切世間」,不只是人的世間、每個人的心靈世界,還有六凡、三聖的。

世間,非唯凡夫世間,兼具聖人,世間言,謂聲聞、緣覺、菩薩之三乘聖人也。

聲聞、緣覺,已聞佛教,得證涅槃,自謂已證無生,故不信更有無上菩提之道」聲聞、緣覺自覺自己已經瞭解很多,聽過佛陀講的真空之理,執著於空法,現在看佛陀放光、現瑞,心裡就會起疑,想:「難道還有比現在我知道的法更奧妙的大法嗎?難道我還需要更進求嗎?」

新發意菩薩,雖然佛陀要講的是教菩薩法,但是他們會想,不知自己還要多久才能到達佛的境界,難道還有什麼樣的大法嗎?

小乘自以為已經解脫,新發意菩薩自以為已在行菩提道,較不能體會佛之本懷,所以他們要體會佛心,還有一段距離。

就像莊子跟惠施走在橋上,莊子看到橋下河裡的魚游來游去,就說那些魚很快樂;惠施就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同樣的境界,因為心靈世界不同,所以就有能不能體會的問題。
(筆者按:莊子說的,應該也是反映自己的心靈境界。)

所以「普令世間一切難信之法」,一般凡夫也有機會在聖人的世界中,漸漸接受、體會(漸教);而另外一種人,他習氣惡劣、自甘墮落、不但不求解脫生死,還毀謗佛法。

今天佛陀開三乘(聲聞、緣覺、菩薩),聲聞是「由聲入聖」,緣覺是「由境入聖」,而新發意菩薩則是願意發大心立大願來入聖;至於凡夫(第四乘)則需要漸教,用音聲、觀察,在人群中發心立願,都能夠慢慢接受導引;(第五乘)則是習氣惡劣、內心無善種子,自甘墮落、沈溺的人。佛陀為了這五種人,開了三乘方便法來適應這五種根機。

接下來這段經文是這樣說的:


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

這裡說的「諸善男子」就是說在座已發大心勇猛精進的人。「阿僧祇劫」是無量的時間。

佛陀十號具足,就是佛德具足了。

「難信」不是不信,而是說這個法難以體會,心境要進入有一點困難,不是說佛法很難相信。(筆者按:就是說,因為還沒有那種心境,所以很難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