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的發問時間,南非的師兄被問了一個問題:
南非有這麼多本土志工,如何進行培訓?
我想這是很多人(包括筆者在內)都很好奇的事情,但是南非的潘師兄給我們的答案也令人感動。
潘師兄說:「我不會『訓』,只會『陪』。」
「剛開始跟他們(本土志工)出去的時候,他們擺了一張桌子,酋長坐在中間,志工坐在另一邊,我被安排坐在酋長的旁邊;其他的會眾坐在下面。」
「我心裡想,這樣怎麼行呢?可是他們的文化要尊重,他們對酋長就是這樣崇敬,所以我就先跟酋長坐在一起,等一下就跑下去跟會眾坐,他們講的話我聽不懂也沒關係。」
「幾次下來,有志工來問我,你怎麼都在上面坐一下,就跑下去坐,不回來坐了?我就說,這樣坐在上面,不能跟所有的民眾打成一片啊,可是你們的文化也要尊重,所以我跟酋長坐一下,然後下去跟大家在一起。」
「下次他們就不會排桌子了。」
潘師兄還說,其實他根本不覺得自己跟他們不一樣,他把自己也當做非洲人,融入他們,這樣才能夠「陪」。
聽了其實很感動,後來上人又幫潘師兄加註:是用「愛」來「陪」。
其實,資深的志工帶剛進來的志工,或是老師帶學生,家人之間的相處,都需要用愛來陪伴。陪伴是最困難的功課,如果沒有用愛,被陪伴的人都會知道。
我回來臺灣以後,偶而會遇到一些場合,被人約要吃飯,當然吃飯是其次,主要應該還是想要「關懷」一下。
有些我會接受,但是大多數的我都拒絕了。有時候我會自嘲我自己是「天生孤僻沒藥醫」,但是其實會被我拒絕的,大多數都是因為跟當事人不夠熟。
因為不夠熟悉,在整個邀約的過程會覺得突兀;平常難得見面,忽然就來邀約,就會讓我覺得驚異。如果再加上搶著掏錢付賬,那麼下次我就會敬謝不敏了。
可能我在國外的時間比較久,外國人並不隨便請客的,連週末同事之間的邀約活動都常常是potluck(一人一道菜);所以遇到臺灣的請客文化,我總是覺得不該給素昧平生的人請客、不該給不熟的人請客,至於飯局,我總是希望能來個「去荷蘭」(Go Dutch),不要老想要請人吃飯。
回到我們的主題,其實主要原因應該都是因為「交淺」。想要「關懷」,但是卻沒有「陪伴」,這個「關懷」就顯得表面化;但是「陪伴」如果沒有真心,沒有「愛」,沒有誠意,這樣的陪伴也會讓人全身不舒服。
就像最近被熱烈討論的「薪水少於五萬不要存錢」說,我其實更喜歡小野說的「經營人脈何須花錢」。其實朋友相處,也是要用真心誠意、用愛,錢(請吃飯什麼的)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錢是重要的,多少不孝子女的父母不也天天請孩子吃飯?拿錢養孩子?
朋友相交貴在真心,家人間的相處也要真心,薪水不論多少都應該存點錢,跟家人朋友在一起,未必一定要花錢吧?當然更不需要花大錢。
其實不管是朋友之間、師生之間、父母子女之間,要建立感情(我也不喜歡「經營人脈」這種字眼),就是要用心陪伴。就像這次多國董事會聽到一位師姐轉述上人的法語:
「以物結緣,物盡緣滅;以法結緣,生生世世。」
要怎麼以法結緣呢?就是用愛陪伴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