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20130505 晨語


心地風光本寂,清澄微妙諦理;
離言無量義相,空中有妙施權。

人人心地風光本來就是寂靜,心地的寂靜風光就是「清澄微妙諦理,離言無量義相」。

真諦道理本來很寂靜,本來沒有什麼形相,這是真理,也是我們長說的無為法,就是真諦理。

有為法是人間有形相,一切形相無不都是從無生有,道理也是一樣。道理我們看不到、摸不到,有時也會想不透徹,但是他無處不在、處處都是道理,因為它是真正弘大的道理。

因為道理無法以言語表達,所以說「離言無量義相」,因為道理沒有辦法用言語、形相顯示。每個東西都是包含無限道理會合而成,道理會合而成萬物,常說日常接觸得到、摸得到的物資,都是因緣會合而成;因緣會合以後的物資才能用言語來說明、用形相來表達,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覺察,但是道理是無處不存在、無處不有的。

每個時刻、每個空間、時間、人與人之間都充滿了道理,也就是真實相。真實相的本質就是「寂滅」,本來沒有什麼,所以看不到,是很清淨微妙的。其中含藏的妙法,不是三言兩語或是長篇大論所能瞭解。用語言來解釋道理,一定是困難重重的,所以說「清澄微妙諦理」是「離言無量義相」。

這個世上所有的有形之物都是無量無數因緣合成,這就是「無量義相」。即使用很多很多的語言來說明,也很難淋漓盡致地完全解釋清楚。其實世上所有有形之物分析到最後就是空,三理(生理、心理、物理)四相(生、老、病、死;生、住、異、滅;成、住、壞、空)到最後都是「死、滅、空」。

佛陀在世時,為了要顯出道理,都是先以種種事相比喻,也就是「施權」;但是道理不容易講,佛陀講了四十二年,到法華會上都還有五千人退席,因為這些人心中仍有執著,無法完全體解大道。

但是,我們要相信空中有妙有,使我們可以施權。就像這次四十七週年慶,我們以半個月的時間誦「無量義經」、「法華經」,跟十多個國家總共十一萬人舉行心靈的靈山會,共同修持妙法蓮華經的無量義理。每天心的靈山會傳上雲端又由雲端播下,不就是空中妙有嗎?這個靈山會藉種種因緣合成,本來心地的如來清淨本性是清澄微妙的,含藏了無量無數的道理,無法以言語說清楚,佛陀雖然施權巧方便,但是道理實在也還是難知難解,但其實也都只是為了要說一乘法。

一切法就是常住,所以凡夫不知不覺,佛陀仍是娑婆世界的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他出現在人間說法,是

天人所供養,現在十方佛,其數如恆沙,出現於世間,安隱眾生故,亦說如是法」。

天人所供養的不只是佛陀,娑婆世界善惡參半,因為有無量的惡所以會有無量的苦,但所有的善法也都存在於世間,眾生需要善法來幫助他們化解,所以所有的佛都是用善法來教導眾生。

諸佛來來回回人間教導、度化苦難眾生,只是凡夫的肉眼無法看到諸佛;其實他們都在我們周圍。只要能夠說法教化眾生的人,都可稱為佛,因為人人本具佛性,只要佛性浮現,能把佛的道理說出去,就能安隱眾生。

過去諸佛出現在人間,所以人間充滿了許多覺者來輔導教化眾生,但我們到底和哪一尊佛有緣呢?

佛陀與娑婆世界有緣,所以他現相在人間、長大、覺悟一切寂滅,一切法就是華嚴海會,靜寂清澄、志玄虛漠。

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

眾生的煩惱重重疊疊,要和他說世間苦就是種種無明為源頭的道理其實不容易,佛陀思考後,以方便法循循善誘、但是雖然用了種種方便法,其實都不離真實道,就是要讓人人回歸本性,瞭解成佛的道理。

「知」就是覺悟,悟宇宙之理就是寂靜之理。

第一義就是無量義之理,就是佛陀要說的理;但並非人人能瞭解,真理說了千次、萬次,愚鈍的人雖然知道、瞭解,但是常常作不到(總是說「我慢慢來」),這就是尚未透徹,只是「如是聞」、「如是說」而已。

深妙的道理就是第一義,用字面來解釋好像可以,但是否真的透徹入心,入心以後又能否去做呢?

其實第一義就是「離一切言辭之相」,就是寂滅。要從凡夫到寂滅的境界談何容易,講得出來的常常不是真的道理。但是如果得遇善知識,一步步地被引領著往善的方向走,慢慢發心,這個方向永遠不變的話,應該就能到達成佛的境地。所以佛陀看個人根機,「雖示種種道」,瞭解眾生根機所喜好的是何種法,依照根機去解釋,依人、依事、依地,用種種智慧去拿捏,使人人回歸本性,立地成佛。

佛雖然說種種法,但其實都是讓一切眾生成佛的道理。

道理普遍永在,我們瞭解道理之後,要心寬念純,為人人的善友,互相引導共行菩提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