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訪視,以及其他

今天早上,花蓮還下著雨,我跟其他的師兄姐們一起出發去光復訪視。

每個月一次我們由花蓮市開一個鐘頭的車,分兩條到三條路線,去看看我們關懷的大德們,看看他們最近好嗎?有什麼需求?有沒有什麼困擾?

只是,這個月的心情有些沈重,因為我們接到通知,明年三月開始,我們要把手上的這些個案轉給另外一個組隊的師兄姐了。所以,這個月我們除了例行的關懷以外,還要通知他們,再過兩三個月,我們就不會再來了,會有另一批 師兄姐來看他們。

從七月加入訪視團隊到現在也有半年了,想到再三個月就要換一個區域訪視,心裡其實十分不捨。

為什麼要換區域呢?其實是因為過去幾年下來,花蓮需要關懷的人數增加不少,社區的師兄姐們很需要我們更加的投入,因此,在開會後決定,要讓我們承擔更大,於是我們被換了一個區域。

原來我們分三條路線,每條路線訪視大約三戶;以每戶花一個小時來說,大概半天能夠完成。但是因為從花蓮到光復開車要一個小時,所以每次訪視總是差不多要半天以上(早上八點出門,下午三點前後回來)。

明年換區域以後,我們開車的路線大為縮短,但是每條路線大約要訪視四戶到五戶。應該也差不多是八點出門,兩三點回家吧!

今天在跟每個個案的家庭提到這件事時,大家都覺得有些不捨;雖然有些在度過短暫的危機以後,已經不需要接受我們的救助,僅是我們關懷的對象而已,但想到三月以後,要再見面大概只能靠緣分,真的是依依不捨。

回來的路上,我們跟他們說的話還在我心中迴盪:

「當然我們也不希望換區域,只是這幾年花蓮區因為大環境的影響,需要照顧的人愈來愈多,社區師兄姐忙不過來,希望我們能夠多承擔,因為光復本來醫療的師兄姐們就會定期下來義診,所以決定整個區域轉給他們,這樣他們除了定期訪視以外,還可以趁著義診多關懷,會對大家有更好的照顧...」

常常在國外有大災難,慈濟伸出援手時,會有人說,慈濟都不幫國內只幫國外,其實大家看不到的是,我們每個月定期去訪視國內需要援助的個案,而且每年也一直有新的個案加入:


光是2012年,全省各地新開個案數就有超過一萬四千戶。慈濟開個案不是以「人」為單位,而是以「戶」為單位,我們會照顧到全戶的需求,並不是只有照顧到一個人。

因為每個月都要去看他們,所以雖然新開個案只有14,713戶,但是去看的志工人次卻有65,446人次;而全省接受慈濟長期濟助的有60,276戶,總共是170,161人,投入關懷的志工更高達257,913人次。

這些還不包括居家關懷(也就是不(再)需要慈濟提供補助的家庭)以及急難補助。如果把投入居家關懷跟急難補助的人次算進去,慈濟光是2012年投入在慈善援助上就有超過一百萬人次。

但是說真的,所有的師兄姐應該都跟我有一樣的想法,我們寧可「失業」--如果台灣是有如天堂一樣的國度,大家都過得非常好、生病的人都得到適當的照顧、沒有人需要幫助,這樣我們就「失業」了,但是我們會「失業」得很快樂,會有地藏王菩薩的心情。

圖片來源:聖哥傳

就像我們每個月去跟關懷戶聊天的時候,當我們問他們生活上有需要嗎?他們回說,「唉呀,錢再多也不會夠,可是現在這樣就很滿意了,也不需要更多」 的時候,我們的心其實是安慰而快樂的,畢竟人總是得隴望蜀,有一缺九,但是當我們的照顧戶由苦難中站起來以後,瞭解到人世間的道理,懂得知足常樂,不會再去過著「比較」跟「計較」的人生時,這是最讓我們欣慰的。

至於說國際賑災,其實大部分在大愛台上面看到的,都是國外的師兄姐們在地募款、就地使用的成果,臺灣當地的捐款要用到國外去,除非捐款時註明要捐給「國際」這個項目,否則一塊錢都出不去。

但是,當臺灣有災難的時候,世界各國的師兄姐們,也會發動賑災募款幫助臺灣;所以,當我們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不就正是代表我們自己很平安,才能夠有機會、有能力幫助別人嗎?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考古學家找到佛陀的出生地,同時也確定佛陀出生於紀元前六世紀

 
在這個坑下面,埋藏著佛陀的出生地。


尼泊爾,蘭毘尼的Maya Devi神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同時也長期認定為佛陀的誕生地,按:應為摩耶夫人神廟,但查不到這個神廟的確切譯名),在位於一系列磚寺廟之下,發現了一個公元前六世紀的木造結構遺骸。這個木材結構包含了與佛陀本人誕生事蹟相關的廣場。

到目前為止,在蘭毘尼的佛教建築,最早的日期不超過公元前三世紀的阿育王推動佛教從現今的阿富汗傳播到孟加拉。

羅賓·科寧漢,英國杜倫大學考古學家教授說:很少有人知道佛陀的一生,除了通過文字來源和口頭傳說,有些學者,一直認為佛陀誕生於公元前三世紀;我們認為為什麼不回去尋找考古學證據來回答一些關於他的出生的問題呢?現在,我們在藍毘尼的考古發現,將佛陀的誕生時間推前到公元前六世紀。」

佛教傳統記錄了摩耶夫人,佛陀的母親,她的丈夫和父母的王國之間的毘尼花園中,抓著花園內的一棵樹樹枝時生下了他科寧漢和他的同事們推測,在這次發現的木造建築中央的空地裡,可能本來有一棵樹。後來蓋在木造建築之上的磚造寺廟,也同樣是圍繞著中心空間,沒有屋頂。

毘尼是與佛陀的生活相關的主要地點,其他包括菩提伽耶,在那裡他成佛(大覺者),鹿野苑,在那裡他第一次講道,以及拘尸那竭羅,他離開了人世。在他80歲涅槃的時候,佛陀建議所有的佛教徒參觀毘尼。直到第一個千年的中間,參觀毘尼仍然持續著,當時的中國朝聖者記錄神社有一棵樹。
 

Maya Devi神廟在毘尼仍然是一個活的神社,考古學家在比丘、比丘尼以及朝聖者的周圍工作。

在科學論文中,作者寫道:「(考古遺跡)在蘭毘尼的發現是一個縮影,記錄了佛教從一個本地化的宗教組織發展為一個全球性的宗教。

在中世紀時期的尼泊爾,蘭毘尼曾一度淹沒於荒煙蔓草中,後來在1896年,古老的蘭毘尼被重新發現,並因為發現了一個公元前第三個世紀的砂岩支柱,而被確定為佛陀的出生地。支柱,依然屹立,銘刻著阿育王造訪佛陀誕生地,以及此地的名稱 - 蘭毘尼。
當時(1896)儘管再度發現了關鍵佛教遺址,但是因為最早的建築可能深埋於下或在後來新增建築時銷毀,因此當時的考古學家認為,無法進一步尋找佛教發源的最初階段的證據。
世界上約有五億人是佛教徒,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到蘭毘尼朝聖。
拉姆·庫馬爾·什雷斯塔,尼泊爾的文化、旅遊和民航部長說:「這些發現使我們更了解佛陀的誕生地,尼泊爾政府將不遺餘力地維護這個重要的地區。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呼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很榮幸能與在最神聖的地方,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的一個重要的發現盡心力;我們會協助更多的考古研究、加強保護工作以及現場管理,確保毘尼的完整性。」

參考文獻: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confirm early date of Buddha's life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20130831 雜感



今年花蓮的雨水少,連帶的學校池塘裡的睡蓮開得也不好。

這一張是8/26 拍的,如果是去年,應該可以開上好幾天,今年卻只開了一天就枯萎了。

最近上人一直在提到「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概念,勉勵我們要入人群但是不染著;上人過去也常常提到「大圓鏡智」,要我們心如明鏡,境來照影,境去不留。

如果心不是像鏡子一樣,而是像一卷錄影帶,每次境界過了,就在錄影帶上面留下很多影像;雖然下次境界來了,按錄影鍵還是可以覆蓋上去,但是一次次的覆蓋上去,錄影帶到最後會愈錄愈模糊,愈來愈沒有辦法錄出清晰的影像了。

我們的心如果像錄影帶,到最後就會充滿雜訊,錄出來的影像就會是模糊的、扭曲的、難以理解的影像與聲音;如果我們還硬要去解讀這些影像與聲音,讀出來的結果可能跟原本的意義大相逕庭,增加許多困擾。

如果心如明鏡,境來照影,境去不留痕跡;那麼下次再有境界現前時,還是可以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就不會有什麼誤解了。

而以蓮花來比喻,更是往前推了一層;蓮花出於污泥,但是污泥並不會讓蓮花開出污穢的花朵,而是乾乾淨淨的花。而且,污泥還成為蓮花的養分,滋養蓮花。

上人勉勵我們,入人群的時候,難免會遇到被誤解、被冤枉的時候,這時候不可以灰心,要努力轉惡緣為善緣;千萬不可以因為被誤解、冤枉,就失了道心,就退回到獨善其身,甚至隨著無明眾生起舞,「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要當救火隊,反而自己也失火,那就悽悽慘慘了。

最近一直提到的舍利弗,就是因為當年挖眼睛的因緣(見大智度論),退回到獨善其身,於是隨佛陀數十年一直不能覺悟;但到了法華會,他終於覺悟了。

佛陀也嘉許他,並且跟他說,「供養無數佛,具足菩薩行;十力等功德,證於無上道」。常有人誤以為只要一覺悟/開悟,馬上就成佛,其實不是這樣的;成佛沒那麼容易,要先發心--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邊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這四句的順序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先發心度眾生,如果只是發心獨善其身,那只能永遠留在六道輪迴;獨善其身者如果能守五戒、行十善,那就是生生世世在人道中。

發心度眾生以後,接著一定要斷煩惱。煩惱就是『潛藏在我們意識中的不自在,也可以說是心理病態』(佛遺教經)。如果不能斷煩惱,在入人群度眾生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拉走了,本來要度人,反而被度,慘啊~~~。

在度眾生的時候,因為眾生的煩惱也是無邊,每個人的問題都不一樣,物質的煩惱容易解決,心靈的煩惱才真的困難。所以要一直去學習,所以「法門無邊誓願學」,因為如果不願意去學習新的法門,遇到眾生的問題時,又怎麼能幫他們解決呢?解決不了,那麼連一個眾生都度不了,更不要提無邊的眾生了。

當然,上人也提到過,『無量義經』裡面說的:「苦既拔已,復為說法」,如果他已經苦得要命了,連飯都吃不飽了,還要去跟他講佛法、叫他要信佛,要知足常樂,他根本不會聽你的(應該會被打吧?);一定要先幫他解決了他的問題、讓他不苦了,接著就可以讓他瞭解佛法。有時會聽到有些受助者抱怨,仔細聽聽大概都是因為對方急著要他接受他的價值觀,苦尚未拔,就急著說法,就會踢到鐵板囉。

立誓度無邊的眾生、斷自己的煩惱、學無邊的法門以後,總有一天可以「佛道無上誓願成」。哪一天呢?要等到「供養無數佛」以後。佛陀自己也說他供養過「二萬億佛」。

這裡所說的佛,其實很多應該就是我們每天在生活中會遇到的人。因為人人本具佛性,只要發心,都會有成佛的機會;所以所有的人、甚至眾生,我們都應該跟他們尊重、跟他們結好緣,這樣才能「供養無數佛」。

「供養無數佛」是要花很多時間的,所以接著佛陀就說:「過無量劫已」。「劫」是很長的時間,有人很有心情的把它算出來,一大劫大概是十二點七億年,那無量劫就更不要提了。總而言之,發心是拿到行菩薩道的入場卷,接著要「供養無數佛,過無量劫已」,才會成佛。

舍利弗成佛後的國土,我總覺得聽起來很像個天堂;

「劫名大寶嚴,世界名離垢,清淨無暇穢;以琉璃為地,金繩界其道;七寶雜色樹,常有華果實。彼國諸菩薩,志念常堅固,神通波羅蜜,皆已悉具足。」

那個國家裡面,到處都是奇珍異寶,但是因為國民的水準很高(都是菩薩跟天人),所以不會有人想要偷東西;相對的來說,在娑婆世界,奇珍異寶都藏到地底下去,但是還是會有人想要把它挖出來(唉)。

儘管那個國家的人都是天人跟菩薩,但是他們還是很好學,所以他們都「於無數佛所,善學菩薩道」。這個國家的這麼多人,都是過去被舍利弗(成佛以後叫做華光佛)度化的。

這個國家的人,因為業輕、煩惱少,所以在他們的世界,人的壽命很長(八小劫);而他們的佛陀(華光佛)壽命更長,有十二小劫。相對的,娑婆世界因為眾生業重、煩惱多,所以佛陀只住世八十年。當然,以當時尼泊爾的人的壽命來看,應該也算是長壽。

也因為「離垢」國的人業輕、煩惱無明少,所以華光佛滅度以後,「正法住於世,三十二小劫」。但是釋迦牟尼在娑婆世界滅度後正法住世只有五百年,接下來就是像法(只有形像,有修有證者少),而現在我們到了末法。

我最近常在想,為什麼正法在我們的世界裡,只能住世五百年呢?應該是因為眾生業重、煩惱多,所以聽到了好的道理,常常也聽不進去;甚至於還要去毀謗它。當然,有一部份的這個問題,其實是來自於修行的人守戒的定力不足,因為說跟做不一致,就會讓旁觀的人不服氣、不信,甚至於毀謗。

我小的時候常聽長輩說「吃齋的人戳九叉,不吃齋的人戳三叉」;這就是因為有些人雖然號稱在修行、吃齋唸佛,但是並沒有把佛念到心裡,只是念在嘴上,說跟做不一致,才會被人家這樣毀謗。這就是「獅子蟲自噬獅子肉」,雖然在修行,但是只有修在表面上,開口動舌、舉手動足都不像個修行人,也就難怪講的道理人家聽不進去了。

所以上人一直諄諄告誡我們一定要「誠正信實」,如果所說的跟所做的兜不攏,那樣人家會對我們不服氣,甚至會認為根本就是胡說,那就糟了。

另外一部份佛陀與正法無法住世久一點的原因,是因為業重、煩惱多的人多,這些人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待正道,所以跟他講什麼都聽不進去。

不過,並不是一定要信什麼宗教才是正道;上人常說,宗教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所以只要人生有個正確的宗旨(正信),認為當個好人、時時做好事是應該要作的,這樣,就算沒有皈依哪一個宗教,其實他已經皈依了正道,也就是個菩薩。

最近聽晨語,一直在腦中轉著好多好多想法;試著在這裡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20130813 晨語心得


20130813 晨語
佛陀慇切厚望,
弟子辛勤精進,
憶念弘誓初念,
傳佛心暢本懷。
這幾天,一直在想,佛陀教化眾生真的好辛苦。
在他的座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竟然祇是固守於小道,忘記了佛陀累生累世的教誨;因為我也是老師,我看到這段時,一直在心裡想:如果是我應該會覺得很失望吧!
但是我想,以佛陀的睿智,他應該早已覺察舍利弗停滯在小法裡面,卻一直很有耐心的在等,直到已經不能再等了,要開始直指人心見性說一乘大法,不知道當時佛陀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是否心裡有覺得難過?座下智慧第一的弟子,跟隨自己也這麼久,竟然到現在,我已經不能再等他了,可是他還沒有開悟?
還好,在「譬喻品」開始不久,舍利弗就開悟了。雖然在佛經裡面沒有提到之前佛陀的心情,但是佛陀在舍利弗表達自己開悟後的心情以後,講的這一段,我想也說明了佛陀之前的心情: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就是說:「唉,我以前教你要發大心、行大願、行菩薩道,結果你全部都忘光了,還以為做個自了漢就OK了嗎?還好你現在又想起來了,我接著要講的「妙法蓮華經」,也是要再幫大家復習一次,你們當年為什麼要志願行菩薩道的初心;裡面的大乘法,是諸佛用來教育菩薩的大法,也是諸佛心裡最珍重保護的法。」


末學一開始聽法華經時,是從「方便品」開始的,在方便品中的舍利弗,是個好樂佛法、智慧第一的修行者;當時總覺得他好厲害,好棒,甚麼都會的感覺。


到了「譬喻品」才發現,原來他聰明反被聰明誤,多年來一直停滯在小法,而且他的停滯,有一部分竟然是因為對自己的信心不夠,所以一開始聽到佛陀說「人人皆可成佛」時,他竟然不相信,而有「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的想法。


凡夫如我們好像總是如此,真正好的道理在前面,我們聽了卻覺得「哪有那麼好!我一定做不到的!」,所以就不願意去相信、更不願意去做,就像上人這兩天提到的,聽了法,很快就忘失,因為懈怠、不夠深信,給自己很多理由來原諒自己;但是街談巷議傳到耳邊,卻又深信不疑,甚至還急著跟別人分享。


在成為慈濟人以前,就已經看過、聽過一些關於慈濟不好的傳聞,當時是半信半疑,畢竟如果真的那麼不好,又怎能開展得如此之大呢?等到自己已經是慈濟人,當然就知道不是真的、甚至這些日子,也會幫忙澄清傳聞。


在澄清的過程中,許多人都有相同的感歎:為什麼這些無稽之談,明明志業體相關單位也都有發佈說明了,但是還是一直持續地在網路上流傳?為什麼這些人都不會去查證?


但是這幾天我在聽法華經時,聽到舍利弗竟然會在第一次聽到「人人皆可成佛」的時候還以為眼前的佛是魔,我忽然之間懂了。


自從有了網路、有了電子郵件,大家利用網路與電子郵件傳遞信息變得很普遍、很方便,早上打開電郵信箱,看到朋友轉發的信息,內容可能是來自網路、可能是其他人轉給他的,標題很聳動,或許是告訴你吃甚麼很好,或是甚麼東西對我們非常有害、、、


下一個動作,你做什麼呢?直接轉發出去?還是動動手指去Google一下,看看消息是否為真?或是看看內文,評估消息來源是否值得信賴?


如果你是直接轉發出去,那麼你有可能就造業了!你可能會問:真有那麼嚴重嗎?


有!就是有!就像那些看到慈濟的負面文章的人,他們也是沒有查證,就轉發出去了。說不定還義憤填膺地加上幾句話,再轉發給他的朋友,而他的朋友並沒有想到這其實不是真的來自於自己的友人的第一手資料,只是因為寄來的人是自己的朋友,就無條件的選擇相信、也幫忙散播了。


所以,如果我們為了那些未經查證就轉發的消息而不歡喜,下次我們自己看到那些街談巷議時,要記得,轉發的信息多半未經查證、不可靠,甚至有些有心人會利用大家「輕信」的習氣(相信熟人,卻不知道這個消息的第一手來源並不是他),在網路上散佈一些聳動的假消息,因為大家都太輕信,而網路又太方便(想想,在沒有網路的時候,如果有人告訴你這樣的消息,你會馬上打電話告訴20個朋友嗎?),這些假消息就這樣不脛而走,就「一人傳虛,萬人傳實」了。


身為佛門弟子,我們要有正信、正念、正定、正行,未經「自己」查證的消息,不要任意轉發;不要成為「萬人傳實」其中的一個,如果是那樣,就跟最近上人說的,法聽了又忘,每天進進退退,永遠都是無明眾生在六道中輪迴。


最後,真的,如果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正信、正念、正定、正行,看到街談巷議不去查證(沒有正信、正念),隨手轉發(沒有正定、正行),來個「萬人傳實」,就不能怪別人誤解我們了。


更糟糕的是,因為我們是慈濟人,講的話可能比較容易取信於人,這個信息一錯發出去,或許不只是「萬人傳實」,而是十萬人、百萬人傳實呢!想到這裡,能不戒慎嗎?

共勉之。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20130812 晨語


佛敘述昔教今忘,今時於大眾中說,明往昔教菩薩法,為因漏落忘本願。

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法華經 譬喻品》

上人在今天提到,大家都是聽法的時候很感動,但是出來以後遇到人我是非,剛剛聽到的道理又全部忘光光,就是因為這樣,才會一直都是一個在六道輪迴的凡夫;只是,下輩子有沒有辦法做人呢?這輩子有幸當了人,真的要好好修,成佛或許還要很久,但是如不努力,就永遠不會成佛,連下輩子當不當人都很難說。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20130806 晨語心得


最近一直提到魔的問題,就是舍利弗一開始聽到佛陀說「人人皆可成佛」的時候,竟然不相信,還自己驚疑:「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

後來一直聽佛陀說下去,舍利弗才恍然大悟,原來都是自己的問題,「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墮疑網故,謂是魔作為。

之前上人一直提到,學佛不要有疑,既然已經遇到佛法,就要信受奉行、拳拳服膺,尤其重要的是恆心,「發心容易,恆心難」。

今天講到上面這段時,上人更進一步點醒我們,其實魔都是從心裡來的,「萬法唯心」,是我們自己信心不夠,所以自覺得自己不可能成佛;就像舍利弗一樣,當佛陀說「人人皆可成佛」時,他竟然懷疑佛陀是魔...

上人今天也提到,我們學功夫,不都是希望學得跟師父一樣嗎?難道學佛不想成佛嗎?(OS:想...只是很難...[顯示為被敲頭]),只要自己的心定下來,那怕外面有什麼外境來誘惑我們,我們也不會受到誘惑。

這讓我想到天主教的魔---Lucifer(路西法),他原來是天使,只是因為愛慕虛榮,愛上自己美麗的羽毛、閃耀的光環,所以受到撒旦的引誘,成了魔。所以,很多時候,所謂的魔,其實根本不在外面,而是心魔,就是《菜根譚》說的:「心地光明,暗室中自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猶生厲鬼。」

所以只要自己的心定下來,相信人人本具真如,當然我也有,所以只要好好照著佛陀的教法,發宏誓願,背塵合覺(不受諸塵勞所擾,向覺道前進),終有一天可以成佛的。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20130804 晨語



佛說過去世,無量滅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說是法;
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法華經●譬喻品》

上人提到,過去諸佛出現人間,都是用方便法度眾生,也有很多佛已經滅度,現在、未來的佛也還是很多,面對現在、未來的眾生,還是一樣用方便法。

但是還要再經過五十萬億年,彌勒佛才會下生;可是在經中明明就提到過去、現在、未來都還有這麼多的佛,這是不是在為我們啟示,其實人人都是佛,眾生本具佛性,不生不滅,只是因為方向偏差,一念無明,道路偏向,於是就「殊途異歸」--道路不同,結果就不同呢

瞭解這個道理,就能增長生命的慧命;也知道在我們的一生中要把握時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能這樣想,就能輕安自在,沒有世間種種的煩惱來拖累。但是真的能這樣輕安自在的人又有多少?

所以才說「值遇佛難」,因為能守好心、修好戒,有這樣的智慧去體會人生的道理,這樣的人也不多,所以才說成佛困難,否則人人本具佛性,成佛為什麼會難呢?

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20130731精舍發放日藥師法會上人開示

今天在精舍結集經藏,正好遇到發放日,藥師法會結束上人開示。
因為電腦開著所以可以打字,但是還是覺得實在是來不及打,僅能將打下來的跟大家分享。

常說台灣是寶島,平時若能生活中克勤克儉,不要動不動就是要享受、裝冷氣,出來外面或是無電可用冷氣,真正是受不了。
放眼天下不管是冷或是熱,有的國家冷跟熱都是很辛苦,貧窮苦難的地方,交通不方便的地方,生活只是嘆無奈。我們常提起來的非洲氣候燠熱,想裝冷氣也無奈,沒辦法裝冷氣,氣候本來就很熱,生活環境天然就是苦,向來貧困,不管是生活中物質的貧困,大自然的環境也給她們很多的苦難,自然的苦。在台灣我們要見苦知福。
剛剛看到墨西哥貧富懸殊,有錢的人很有錢,貧困的人很貧困,美國慈濟菩薩五六年前到墨西哥,聽到有很貧困的人,離大城市不過二十多公里,車程很快就到,在很熱鬧的首都,轉個彎交通就非常崎嶇不平,到了小村莊內,等於是兩個世界,才二十多公里,就變成另外一種世界。大都會區高樓大廈生活享受,小村莊中物質缺乏,所住的房子是撿來的東西拼拼湊湊簡陋破爛,孩子一群兒童、少年全身穿著襤褸,破爛,使人看了很不忍心,要讀書的孩子學雜費父母無法負擔,慈濟人的愛送到那裡,菩薩去問當地的老師,就是這樣鼓勵,不要很會唸書的,要想唸書的孩子要給她機會。不是要分數高獎學,是要苦難人有機會讀書。表達我們的心意幫助,展開去幫助,就這樣開始鼓勵老師用靜思語教導孩子品行,要怎樣孝順父母,互相幫助。
今年再去,三節合一(五月),他們會浴佛、孝親、敬師、感恩眾生恩,引導他們怎樣為父母洗腳,如何向父母說感恩、向老師敬禮感恩,那個畫面很美,雖然是貧困、拼拼湊湊的空間中,雖然很熱,畫面很和睦,看了覺得心很清涼,沒有一點燠熱的感覺。
孩子對父母的孝順、洗腳看起來很自然,父母開懷的笑容,這就是佛法如何入人間,有的是需要物質的幫助,有的是心靈慾望無窮盡,無窮盡的煩惱有如煮沙煎日,燠熱的氣候。學佛要學如何用心付出,打開人人燠熱、熱惱的心,轉熱惱為清涼,這就是我們要用虔誠的心,佛法入心,自然會時時滿足,感恩環境給我們充足的生活,打開心門,有愛付出,每個月一度藥師法會,藥師經中不就是要轉我們心境為人間付出?解脫人間心靈的苦難,這就是佛法面對人間世間要施的力量。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20130728 晨語故事

【舍利弗瞋恚氣分】
(雜語)智度論二謂「如舍利弗有瞋恚餘習,佛由禪定起經行,羅睺羅從佛,佛問羅睺羅:何故羸瘦?羅睺羅以偈答佛:若人食油則得力,若食蘇者得好色,食麻滓菜無色力,大德世尊當自知。佛問羅睺羅眾中誰為上座?羅睺羅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爾時舍利弗轉聞是語,即時吐食,自作誓言:從今日不復受人請。是時波斯匿王與長者須達多等來詣舍利弗所,告舍利弗,佛不以無事受人請,大德舍利弗復不受請,我等白衣,云何當得大信清淨?舍利弗言:我大師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今不得受人請。於是波斯匿王等至佛所,白佛言:佛不常受人請,舍利弗復不受請,我等云何心得大信,願佛敕舍利弗還受人請。佛言:此人心堅,不可移轉。佛爾時引本生因緣。昔有一國王,為毒蛇所嚙,王時欲死,呼諸良醫令治蛇毒。時諸醫多言還令蛇噉,毒氣乃盡。是時諸醫各說咒術。齧王之蛇,即來王所。諸醫積薪燃火,敕蛇還噉汝毒,若不然,當入此火。毒蛇思惟,我既吐毒,云何還噉?寧此劇死。思惟定心,即時入火。爾時毒蛇,舍利弗是,世世心堅不可動。」

早上晨語,上人再度提到舍利弗的執著;說到在無量劫前,當舍利弗受蛇身時,就已經是那麼固執了。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把吐出來的毒再吸回去。

人的習氣常常是像這樣,累生累世累積而成,要改真的不容易;但是到法華會時,舍利弗也知道自己錯了,同時也因為這樣,得到了授記成佛的機會。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抄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小時候寫毛筆字很喜歡臨帖,但是現在抄經倒是不臨帖了,倒不是因為字好看,而是因為臨帖會太專心去想字怎麼寫得像書法家,就不會有時間去思索經文裡面的含意了。

上人一直都說,抄經的功德是來自於抄經時會思索經文的意義,然後落實在生活中,如果只是為了練字而抄經,那是沒有功德的。

今天在抄心經的時候想到,所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用自然科學的想法就是一切物質都可以分析到四大類的大分子:醣類、脂肪、蛋白質、核酸,然後這些又可以分析到原子:碳、氫、氧、氮,然後所有這些原子其實都是質子、中子跟電子構成的,所以分析到最後所有的物質都是一樣的(次原子粒子),那也沒什麼好計較的對吧?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Sister of Charity ~ 2010年富比士亞洲版的上人專題報導

原文網址在此

根據文章裡面說的,上人應該沒有接受訪問,不過我個人很喜歡這篇文章,因為他把上人講得非常有現代感。

為了課程需要花了一點時間翻譯,跟大家分享。

Sister of Charity
Shu-Ching Jean Chen, 04.02.10, 12:40 PM EDT Forbes Asia Magazine dated April 12, 2010
Buddhist nun has built the biggest charity in the Chinese world.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may be a 72-year-old Buddhist nun adhering to a harsh daily regimen in a convent with 160 other nuns, but that doesn't mean she's missing out on the latest technology. Wherever she goes in her small temple abode in eastern Taiwan or in the sprawling office complex she oversees nearby, television screens are close by, including two where morning service is held. She presides over a daily videoconference and, from the computer on her desk, holds emergency meetings via Webcam and tv. In the early 1990s she was quick to get an e-mail address and start surfing the Web.
或許上人是一位與其他160位比丘尼在精舍堅持著嚴格的日常作息的72歲比丘尼;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對於最新的科技一無所知。不論她是在台灣東部的精舍,或在精舍附近的辦公大樓,甚或在進行上午的兩次傳道(按:晨語與志工早會)時,附近一定有電視屏幕。每天,她主持一個日常的視訊會議(按:應是志工早會),另外也會從她辦公桌上的電腦,通過webcam和電視舉行緊急會議。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她就有E-mail地址,並開始上網。
Cheng Yen is the founder and chief executive of a fast-growing charity, Taiwan 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 the largest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n the Chinese world. Thanks to being so wired, she heard about the Haiti earthquake in January right after it hit. She immediately began coordinating a global fund-raising drive and dispatching relief.
證嚴上人是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華人世界中一個快速成長的慈善機構)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因為隨時都與世界連線,在2010年1月海地地震後,她馬上得到消息,並立即開始協調全球的募款活動及派遣救災。
Often compared with Mother Teresa, Cheng Yen and five others started Tzu Chi in 1966 when they began sewing baby shoes to raise money for the poor. Begun in a wooden hut not far from its headquarters today, Tzu Chi now enlists entrepreneurs and other lay people as volunteers and organizes itself like a corporation. The number of donors hit 1 million in 1989, the same year that Cheng Yen published her first collection of philosophical musings, Jing Si Aphorisms. But its grassroots activity really caught the public's attention after the foreign press started criticizing Taiwan as an island of greed during a stock market bubble in 1990. The book is now available in 11 languages and has sold 3.5 million copies, and Tzu Chi's donors number 10 million.
證嚴上人和其他五位比丘尼在1966年開始慈濟的慈善志業,當時他們以縫製嬰兒鞋籌集資金濟貧。慈濟開始於距離其總部不遠處的一間木屋,現在有許許多多的志工,包括大企業家;並且組織本身就像一個公司。在1989年,會員的數量達到100萬,同年,證嚴上人的哲學沉思,靜思語,也出版了。但是,在外國媒體開始批評台灣在1990年期間的股市泡沫,並冠以「貪婪之島」的名稱後,慈濟的活動才真正引起公眾的關注。這本書現在(2010)有11種語言的譯本,並已售出350萬本,而慈濟會員數已經突破1千萬。
Cheng Yen never travels outside of Taiwan because she suffers from heart disease. But this doesn't prevent her from taking Tzu Chi to faraway places; it has branches in 47 other countries, the largest number being in the U.S., where it has 99 field offices. Some 30% of its donors live outside of Taiwan, with the largest group--330,000--in Malaysia. Last year it raised $313 million in Taiwan and at least $30 million overseas; there's no overall total because Tzu Chi doesn't tally what all the branches collect. The branches are self-sustaining and seek funding from the headquarters only when necessary.
因為患有心臟病,上人從來沒有去台灣以外的地方旅行。但是,這並不妨礙慈濟去遙遠的地方。慈濟基金會在其他47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最大的是在美國,擁有99個分會或辦事處。慈濟會員約有30%在國外,以馬來西亞最多,有33萬。去年在台灣募得313萬美元,海外至少3千萬美元(因為慈濟從來不計算全球募款總和所以沒有募款總金額)。海外分會都要自行募款支持在地活動,只在必要時尋求花蓮本會協助。
The organization is a model of efficiency: Its staff numbers just 800, bolstered by its network of 2 million volunteers, up from 30,000 only 17 years ago. By comparison, the Red Cross has fewer than 1 million volunteers, but it pays 34,000 employees. Bangladesh's BRAC, the world's largest NGO by number of staff, employs more than 120,000.
該組織是效率的典範:它只有800名員工,在200萬名志工(17年前只有3萬名志工)的協助下運作。相比之下,紅十字會的志工不到1百萬,但它聘任了3萬4千名員工。孟加拉的BRAC(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組織),其工作人員數量超過12萬。
Since its first overseas mission in 1991 after a flood in Bangladesh, Tzu Chi's medical and relief teams have been active in 70 countries, their signature blue shirts and white trousers visible in such far-flung places as Kosovo, Rwanda, Cambodia and North Korea. In North Korea, for many years after 1998, Tzu Chi was the only NGO allowed to hand-deliver goods to recipients, not merely drop off the supplies at harbors as other international NGOs had to do.
自從第一次的國際救災(1991年孟加拉洪水)以後,慈濟的醫療和救援隊已經到達了70個國家;他們的「藍天白雲」-- 藍色襯衫和白色長褲 -- 在科索沃、盧安達、柬埔寨和北朝鮮等遙遠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在北朝鮮,在1998年後多年,慈濟是唯一被允許直接將救災物資交付到居民手上的的非政府組織,而其他國際非政府組織僅被允許將救災物資運到港口。
In 2003 Tzu Chi became Taiwan's first NGO included under the UN's umbrella, giving it protection in hot spots such as Afghanistan, and in 2008 it was the first offshore NGO allowed to register in China. In January Beijing ruled that its name, Tzu Chi (meaning "compassionate relief"), was worthy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against a local copycat. "The best way to look at Tzu Chi from a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is how its efficiency and brand name value continue to pull in volunteers and outside donations," says Stan Shih, a cofounder of Acer. "Cheng Yen is no doubt one of the world's best CEOs."
慈濟在2003年成為聯合國的保護傘下的台灣第一家非政府組織,使它可以在聯合國保護下到阿富汗等危險地帶賑災。2008年它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境內獲准註冊的境外非政府組織。中國並且在2010年1月裁定對慈濟(意思是「慈悲濟世」)的版權保護。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慈濟的效率和品牌價值,會繼續吸引志工和外界捐款,」宏碁的創始人之一施振榮先生說:「上人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好的CEO之一。」
Shih met Cheng Yen in the 1990s through another Acer cofounder, Ken Tai, a Tzu Chi volunteer, and went on to attend a Tzu Chi summer camp held for businesspeople contributing $30,000 or more. Shih is working with Tzu Chi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computer literacy as part of a pan-Asia effort.
施振榮在90年代透過另一個宏基創始人,邰中和,會見了證嚴上人,並參加慈濟舉辦的實業家生活營,捐獻了至少三萬美金。施先生與慈濟和其他組織合作,在泛亞洲地區推廣電腦掃盲。
Chief executives are famous for their long hours, but Cheng Yen--who declined to talk to FORBES ASIA for this story--takes this to an extreme. Her office hours begin at 3:45 a.m. and end past 10 p.m. Her schedule is filled months ahead with visits from donors, volunteers, people asking for help and politicians, interrupted only by meals that last no longer than 15 minutes. Frugal to the point of hardship, she is known for using no more than one basin of water a day. A couple of times a year she travels around the island to visit volunteers and deliver speeches. A forceful speaker, she prods housewives to save part of their grocery money to help the poor with medical expenses, and she converts big-name business leaders into devout disciples.
CEO們工作的時間都很長,但證嚴上人 - 拒絕接受富比士亞洲的訪問 - 更是將此發揮到了極致。她每天從早上3點45分開始工作到晚上10點,接見會眾、志工、求助的人和政治人物,用餐時間不超過15分鐘。她的行程總是已經安排到未來幾個月以後。她節儉到幾近苦修,每天不用超過一盆水。一年有兩三次,她環島行腳,與志工會晤並開示。她的演講極為有力,她激勵家庭主婦省下她們菜錢的一部分,來幫助窮人的醫療費用,也有許多商界領袖成為她虔誠的弟子。
An early disciple was Wei Yin-Chun, one of the four founding brothers of Tingyi Holdings. In 1988, four years before the brothers moved to China to found what later would become the largest instant-noodle maker there, Wei, then 31, was deeply touched by stories in a Tzu Chi publication and contacted its local office to make a donation. In 1995 he started working with Tzu Chi in China, doling out relief and building schools in remote villages. After completing a two-year apprenticeship, Wei became a disciple and now heads the food unit of Tzu Chi's international aid arm. When disaster strikes, he puts aside work at the family business to focus on relief efforts, as he did in January for Haiti while on business in China. Now back in Taiwan at the helm of a family subsidiary, Wei Chuan Food, Wei set up a unit in 2008 inside the company to offer courses for the group's 5,000 employees.
其中一位早期的弟子魏應充,他與三個兄弟創立頂益控股(筆者按:現改名為康師父控股)。在1988年,四兄弟到中國(並在以後成為最大的方便麵生產商)的四年前,當時31歲的魏應充,被慈濟出版物的故事深深感動,並聯絡其當地辦公室進行捐款。 1995年他開始與慈濟在中國合作,發放救濟物資並進行偏遠鄉村學校的建設。完成了兩年培訓以後,他成為弟子,現在負責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簡稱慈濟人援會)食品召集人。當災難來襲時,他把家族企業工作先放在一邊,把重心放在救災工作;就如2010年1月海地震災,他正在中國處理業務,也立即開始處理賑災事項。目前他在台灣管理味全食品,同時透過一個在2008年成立的單位提供公司內部約5000名員工的課程。
Relentless and inspiring as Cheng Yen is, it's her ability to deliver results while converting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Buddhism into plain language and applying it to daily life that win her wide admiration. "She talks in a way that makes things sound so simple that you can understand," says Franky Widjaja, son of Eka Tjipta Widjaja, founder of Indonesia's Sinar Mas Group. "There's nothing mystical about what she says."
上人善於不懈的鼓舞人心,並且將佛教的哲學思想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並把它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而贏得廣泛的敬仰。 「她說話的方式,使事情聽起來如此簡單容易理解」,印尼金光集團創辦人黃奕聰先生的兒子黃榮年先生說:「她說的話沒有什麼神秘的元素在內。」
The father, a Christian, and his son visited Cheng Yen for the first time just days before riots broke out in Indonesia in 1998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fter returning, the Widjajas jumped into action, distributing food, toothpaste, instant noodles and other daily necessities to victims and the army during the riots. They also worked with Tzu Chi to clean up Jakarta's notoriously polluted Angke River after disastrous flooding in 2002 and to raise $30 million to resettle victims of the 2004 tsunami. With the help of volunteers such as the Widjajas, Tzu Chi arrived in Banda Aceh, capital of the area devastated by the tsunami, one day ahead of Indonesia's president, several ministers and the army.
黃榮年先生的父親,當時是一個基督徒,和他的兒子在1998年印尼騷亂爆發之前幾天第一次拜訪上人。黃榮年先生回國後,開始向暴亂的受害者和軍隊發放食物,牙膏,方便麵等生活必需品。他們還與慈濟在2002年洪災後進行雅加達紅溪河污染的清理,並籌集三千萬元,安置2004年海嘯的受害者。在黃榮年等志工的幫助下,慈濟比印尼總統、部長和軍隊還提前一天抵達班達亞齊(海嘯重災區)。
Such grassroots mobilization is meshed with a consensus-driven decision-making structure at headquarters. Cheng Yen intervenes in contentious issues, such as in the decision to help China resettle millions of victims of the 1991 mass flooding in eastern China, even though politics stood in the way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It was Taiwan's first relief effort in China--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s suspicious of Tzu Chi's motives, and some Taiwanese weren't happy that Tzu Chi was helping mainlanders instead of focusing on domestic relief. "She can combine her charisma with the management of a modern organization," says C. Julia Huang, an anthropology professor at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nd author of a new book on Tzu Chi. "That makes Tzu Chi an interesting case study of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different from most other Buddhist groups." Many Buddhist groups have trouble growing beyond their roots as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she says.
花蓮本會的決策通常以共識來動員基層。但是在1991年,即使海峽兩邊的政治人物都干預,證嚴上人仍然決定幫助在中國華東大水災中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安置。這是台灣在中國的第一個救援工作 - 中國政府覺得慈濟的動機可疑,而一些台灣人對於慈濟幫助大陸,而不是專注於國內救濟感到不開心。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教授黃倩玉說:「她能結合她的人格魅力與現代組織管理,這使得慈濟在非營利組織中成為一個有趣的案例,與大多數其他佛教團體不同。」她說,許多佛教團體在擴大組織時都遇到困難。
Mixing her idealism with perseverance, Cheng Yen often commits herself to a project before raising the money. Despite worries about funding, she overruled skeptics and agreed to the requests of every school headmaster who knocked at Tzu Chi's door asking for money to rebuild after an earthquake flattened a slice of central Taiwan in 1999. Tzu Chi raised $300 million to build 51 schools, all shock-resistant structures. After eight years of trying, she built her first hospital in 1986 by collecting small donations and bypassing big donors. "Do not leave trouble to our offspring," she told her disciples when explaining why she declined an offer from a Japanese donor to underwrite the whole hospital project. She worried that relying on a single donor would jeopardize Tzu Chi's independence if the donor demanded a bigger say in its operation.
作為一個堅毅的理想主義者,上人往往在救災時先承諾,然後再籌錢。不考慮經費的問題,在1999年集集地震以後,只要有校長來訪,她都同意他們重建的請求。推翻眾人的懷疑,慈濟籌得三億美元,建立51所具備有防震結構的學校。經過8年的努力,她靠小額捐款於1986年建立了第一家醫院。 「不要給後世留下問題,」當她解釋為什麼拒絕從一位日本的大德接受所有醫院所需經費的捐助。她擔心接受單一的捐助後,萬一捐贈者要求更大的控制權,會危及慈濟醫院的獨立性。
After six more hospitals cam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ull-fledged university and a medical college, all in Taiwan, and a media group that includes a 24-hour global satellite TV station carrying in-house productions of news, dramas, talk shows and documentaries, as well as Cheng Yen's speeches and notices of charity activities posted by its global offices from as far as Lesotho. The media group draws a quarter of its annual budget from a metal, plastic and paper recycling business in Taiwan staffed by 60,000 volunteers.
目前慈濟在台灣有六個醫院、一所完整的大學包含醫學院,以及大愛電視台(24小時的全球衛星電視台)播放新聞、電視劇、談話節目和紀錄片製作、證嚴上人的說法和其全球各地的慈善活動新聞,播放範圍遠及賴索托。大愛電視台年度預算的四分之一,是由環保志業 -- 由60,000名志工組成,回收金屬,塑膠和紙張。
Today Tzu Chi also runs Asia's largest bone-marrow registry, and its reserve of emergency medical supplies, enough to treat 30,000 patients for a month, rivals that of leading medical missions. "Tzu Chi's biggest asset is the master, the second asset is the volunteers, the third is the capital and experience of its entrepreneurs," says Walter Huang, chairman of Texma International, a garmentmaker for U.S. brands such as J.C. Penney ( JCP - news people ), gap and Tommy Hilfiger. Huang is among the five founding donors and managers of a nonprofit textile business under Tzu Chi using fabric made from recycled plastic bottles to sew blankets for refugees around the world.
目前慈濟擁有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其緊急醫療物資儲備足以治療30,000名患者一個月。 德式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供應J.C. Penny、GAP、以及Tommy Hilfiger等知名品牌的布料)董事長黃華德先生說:「慈濟最大的資產是上人,第二大的資產是志工,第三大的資產才是有資本和經驗的企業家」,黃華德先生是大愛感恩科技的五個創始捐助者與管理者,負責以回收塑料瓶製成的材料縫製毯子,提供給世界各地的難民。
No apparent successor has emerged from Tzu Chi's four deputies, all professional managers, or from the nuns. "We and the master always focus on now," says Gary K.C. Ho, a real estate brokerage entrepreneur who heads the Canada branch. "Master hopes to finish everything while she is still alive, so everything will be in place when we have a successor, who might be less charismatic but would feel less pressured." But running against a clock that she has meticulously divided into 86,400 seconds a day, Cheng Yen has always said there's no retirement for her.
從慈濟的四個副總執行長(都是專業經理人),或是比丘尼中,目前沒有明顯的繼任者出線。 「我們和上人始終專注於當下,」何國慶先生(房地產經紀企業家,目前負責的加拿大分會)說。 「師父希望在她住世時完成一切,所以當我們有一個繼任者時,一切都已經完備,這樣繼任者即使沒有那麼多力量,但壓力會小一點。」但是,對於分秒不空過的上人來說,她總是說自己沒有退休的那一天。

Cheng Yen's Ten Commandments 慈濟十戒
Words of wisdom for Tzu Chi disciples:

1. Do not kill 不殺生
2. Do not steal 不偷盜
3. Do not fornicate 不邪淫
4. Do not lie 不妄語
5. Do not drink alcohol 不飲酒
6. Do not smoke, use drugs or chew betel nuts 不抽煙、不吸毒、不嚼檳榔
7. Do not gamble or speculate 不賭博、不投機取巧
8. Respect your parents and be moderate in speech and attitude 孝順父母,調和聲色
9. Follow the traffic regulations 遵守交通規則
10. Do not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or demonstrations 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