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20121220 晨語




學佛要很重視平時的語默動靜,不論開口動舌、語默動靜都要好好照顧。照顧好心的行儀,修心修身,身心俱修,好好向成佛的路精進沒有偏差,所以我們好樂佛法的人要「萬德莊嚴具悲智」。

要如何才能做到呢?要靠內修外行,外面的身行威儀要好好照顧,內修更要下功夫;內修好就會自然顯在形象上,佛陀所教要信受奉行,要和佛一樣萬德莊嚴、具備慈悲智慧就要從內心修起。

平常要修「無量義施真實法」,我們平日誦經是在檢討自己,是否有發心立願度眾生?雖然很辛苦,但仍然要駕慈航在大海中度眾生。「無量義經」裡面有很多度眾生的法門,平時所誦要去施教、付出於人群中,不論是無形的法要和大家分享心得,同時也要藉境分享法。只要對境,無處不是法、無事不是法,如此也是無量義施,將有形造作之法以無為法(道理)和大家分享。所以「尊重敬仰妙法相」,要時時內心敬仰法,心、行都在法中,不可須臾離法。

怎樣才叫做心、行不離法呢?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講了一個故事: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天、阿修羅對陣鬥戰,阿修羅勝,諸天不如。
時,天帝釋軍壞退散,極生恐怖,乘車北馳,還歸天宮。 「須彌山下道逕叢林,林下有金翅鳥巢,多有金翅鳥子。爾時,帝釋恐車馬過,踐殺鳥子,告御者言:『可回車還,勿殺鳥子。』
御者白王:『阿修羅軍後來逐人,若回還者,為彼所困。』帝釋告言:『寧當回還為阿修羅殺,不以軍眾蹈殺眾生。』於道,御者轉乘南向。
阿修羅軍遙見帝釋轉乘而還,謂為戰策,即還退走,眾大恐怖,壞陣流散,歸阿修羅宮。」
佛告諸比丘:「彼天帝釋於三十三天為自在王,以慈心故,威力摧伏阿修羅軍,亦常讚嘆慈心功德。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當修慈心,亦應讚嘆慈心功德。」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雜阿含經卷四十六)

就是說有一次阿修羅和釋提桓因戰爭,釋提桓因節節敗退,路上看到一個很大的鳥巢,裡面有雛鳥。

因為怕馬車再往前會傷害到雛鳥的性命,所以釋提桓因要馬夫掉頭。馬夫說掉頭會遇到阿修羅,但是釋提桓因為了不傷雛鳥,堅持要馬夫回頭。結果阿修羅看到他們回頭,以為剛才釋提桓因是假裝戰敗,所以也回頭就跑,於是釋提桓因就此不戰而勝。

佛陀講到這裡,告訴眾比丘:釋提桓因因為有慈悲心,因此解除了自己的厄難;貴為天人尚且如此慈悲,何況是我們修行者呢?更應該要運行悲智,所以說「尊重敬仰妙法相」。

佛陀在講法華經之前,說法四十多年,無非也就是要眾生開啟悲智。佛陀以譬喻言辭、種種方便、種種無量義來教導眾生,前面的經文說:

過去無數劫,無量滅度佛,百千萬億種,其數不可量。

就是說,各種族不論習俗,都有大覺者出生,應機逗教;這些大覺者從過去到現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也不限於人類,在「本生經」中就有提到佛陀出現於六道中。

接著的經文說:

如是諸世尊,種種緣譬喻,無數方便力,演說諸法相。

就是說無量生滅中的許多佛,用種種方便力量來說法,將佛法入無數人的心,讓它們接受、付出、得歡喜,需要很大的力量,這是佛陀用心在教育眾生,幫助苦難眾生,使他們法入心。要這樣一定要透過演說,以「無量義施真實法」,平常就要時時施教,做到「微渧先墮以淹欲塵」,平時不斷的將法入心,才不會境界一來就變成怒目金剛,要能夠對境不生心,心很安定,用心聞法,用心對境說法、藉境說法。

如是諸世尊」前面說「萬德莊嚴具悲智」,這裡的「萬德莊嚴」說的是佛;佛因為內修外行萬德具足,能受世人景仰。主要有三種德:一是智德,佛心中具足智慧,能破一切無知而具無上菩提。無知即愚,若能破除無知則智慧自然成長,則是無上菩提。覺悟就是智,要先破貪瞋癡,貪瞋癡會使人無知,所以一定要先破除;二是斷德,能斷一切煩惱。無明由煩惱生,貪瞋癡慢疑等根本煩惱一定要斷,一切煩惱都斷除,連煩惱的種子也除滅,才具足無上涅槃(無生無滅);三是恩德,具大悲而救濟一切眾生,師恩於眾生還要回頭感恩眾生,就如我們誦經最後都要回向,那就是報恩。若無眾生苦難,菩薩如何緣苦眾生呢?又要如何見苦知福呢?所以我們一定要感恩,感眾生恩,感三寶恩,感父母恩。恩德是利他,智德、斷德是利己。

佛具足這三德,我們學佛的人,日常生活作得到這三德嗎?至少也要能顧好自己的心,讓心清明,能看到眼前的菩提道,所以一定要斷除煩惱,才不會使無明覆心,才能去利益眾生。

種種緣譬喻」佛以種種因緣譬喻,這是佛佛道同,要以譬喻言辭將難以理解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所以一定要舉例。例如要講慈悲,怎樣叫做慈悲呢?所以就講釋提桓因的故事,讓大家瞭解。以事顯理,因為人間事理非比喻舉例難以說明,所以佛眼觀天下,種相世事雖如掌中物,但是向眾生說明時,還是要借緣譬事。

無數方便力」方便是善巧之名,其實道理只有一大乘,沒有中乘小乘,但是眾生無法瞭解,所以要用方便力來說三乘。

演說諸法相」一切諸法互融互通,法譬如水,隨方就圓,諸法為因緣假和合,無一定相,如桌子原本是樹,樹原本又是種子,但是種子若無陽光、空氣、水、土,也不會成長,所以要瞭解佛法,真實受用,一切物品都要愛惜尊重,道理都在生活中,要時時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