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慈悲憫,觀機未熟;
慇勤三請,豈得不說;
悲智雙運,教誡聞慧;
開三顯一,斷疑生信。
佛陀慈悲,觀在座人人是否能受真實微妙法,是否根機成熟?怕聞而不知,或増上慢謗法,但舍利弗慇懃三請,在道場中有多少人,其中又有多少無法修法呢?佛陀一再「止!止!不須復說」,看這些人求法的耐心有多大,求佛求法的心有多切;舍利弗卻三次懇請(因人),地成熟、時間都適當,現在就看人,少數的人經過冗長的時間,是否信心有起嗎?求法的心有生出嗎?這是這段時間,佛陀對聞法人的心的考驗;舍利弗知道佛陀的心,所以三請,考驗間也考驗成熟了,到最末端了;所以「豈得不説」,佛要開始説一乘妙法了。所以在舍利弗「慇懃三請」,在佛陀「豈得不説」。
但是佛陀本來就要説,是考慮到根機未熟者,現在既然開始要説了,仍要悲智雙運;慈悲這是佛的本懷,懷悲心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也是佛的悲心,無奈眾生執迷不悟,所以要用耐心教育,循循善誘,引導以三乘教法隨眾生根機,也很怕貢高憍慢的增上慢人,所以時時教誡敬三寶;敬佛能體解大道,敬法能有智慧如海;敬僧能統理大眾。過去佛陀以種種法,是要眾生了解要敬信、不可毀謗,會毀謗就是因為信根不深,所以佛不斷提醒信佛信法信僧,敬信健全就能聞慧具足。所以叫做教誡,能敬信就能增長智慧。
現在開始「開三顯一」過去三乘法是權巧教育,要歸納為一乘,但在這中間要斷疑生信,要聽法不可再有疑心了。敬信要堅定所以要斷疑生信。
是會無量眾,能敬信此法
「此法」就是佛心護念之一乘微妙大乘妙法。舍利弗在保證,這些人已自無始以來跟隨在佛的身邊,聽佛説法,差不多智慧成熟。
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欲聽受佛語;
我等千二百,及餘求佛者;
願為此眾故,惟垂分別説;
是等聞此法,則生大歡喜。
「千二百」是常隨眾,不論佛對誰開示他們都聽得到,這些人的心願,希望佛能為常隨眾及大會其他人說法。
「及餘求佛者」:不只是常隨眾,還有其他的人
「惟」:內心最虔誠的表達,一心恭敬
「垂」:佛在高上,眾人在座下。佛慈悲向在座的人,說話的人坐高些,聽的人坐在下面。
不必煩惱沒耐心、不能信受,請佛將內心保護的法詳細分別解說,這是舍利弗的心聲。「是等聞此法,則生大歡喜」,他們若能聽到佛清楚詳細說法,會非常歡喜。
為了鈍根之人,花四十多年說方便法,利根之人可以直指人心明心見性,只要心煩惱無明去除,就可覺行圓滿,但眾生鈍根無法瞭解,所以佛不得不「為鈍根之人降一乘教,而分別說三乘,隨機自適,應緣而分別說也」(惟垂分別說)。初機小乘說四諦法,將世間生態講給大家知道,不忍心讓那些苦勞之人受盡不平等對待,被輕視、賤視,佛陀看到人間生態階級分別、生老病死、人生無常,無窮盡人間苦難,向大家說出世間生態無不是苦,不論多高才華,多富有的環境,想到過去、未來
青蓮華的故事
唯有佛陀的周圍是平等的,由國王大臣到乞丐賤民都有。身之不淨,幾天不洗就會發異味,每天排泄真的不乾淨,身上受傷生惡瘡,接由人身而出,真苦啊!青蓮華聽佛分析覺悟,求佛出家。
對初機之人可看到人間苦難實多,昨天早會不也說到史瓦濟蘭嗎?他們在苦難中,不過現在由於南非慈濟人他們得以聽聞佛法(兩地相距六百多公里),使他們瞭解、心能解脫,要為人服務,貧的人,只要身體健康,也該去服務貧苦的人,這是佛的教育,要啟發眾人的愛心,見苦知福,從苦中解脫,施比受更快樂,由一乘教降下來為鈍根、初機支人分別說三乘教法來分別教育,所以說「隨機自適」,使不同根機的人接受、解釋佛所說的法。
佛所說法無大小,是看大小根機如何接受;所以才說「隨機自適」。
「應緣而分別說」佛陀的悲智雙運,看根機、每人所接受的感覺不同。
根機高的說一知二、三、四;根機低的聞一之一。
要用最敬信的心聽聞佛法,多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