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把心顧好嗎?每天早上課誦完,要調整好我們的心,這個心,到底是跑到外面去了?還是留在裡面好好的用心?
心境是一切法。法華經的前面,佛陀先講無量義經,然後離言法華,就是要先調人人的心。四諦十二緣這些法,都像水一樣可以層層洗滌我們的心,使我們的心更清淨,使我們凡夫充滿了無明煩惱、熾熱的心冷卻下來,就如現在溫室效應,所以四大不調一樣,若內心冷熱使心地很乾燥,那就苦不堪了!大地乾旱時,五穀雜糧都不能生長,而我們的內心欠缺法水時,慧命也不能增長。佛陀來人間就是要以法水滋潤我們的心地。
下面這段經文就是這麼說的:
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佈善種子,遍功德田
「爾乃洪注」就是說以四諦十二因緣法水滋潤心地,除去心靈的燠熱。心地若常常保持法水,則慧命資糧得以成長、充足;前面也說過「微渧先墮,以淹欲塵」,平常的時候要慢慢浸潤(微渧先墮),保持心地有濕氣,滋潤慧命資糧生長;但是對於較為乾旱的地,就要給很多法水了。
「無上大乘,潤漬眾生」種子下去以後要好好灌溉,使苗可以生長,根可以生長、芽可以伸長,這都需要法入心,人人心中本有種子(佛性),只欠缺法的緣;心地法水可以成長我們的種子,讓我們已種善根者令再成熟得解脫,這也是佛陀的用心。在我們內心,種子在心地真的要好好用心灌溉,才能成長茁壯,長出更多的種子,佈善種子,遍功德田。
土地有水分的時候,心地的農夫就要把握因緣,灑下種子好好照顧,自然就能夠普遍功德田;功德要用慈悲心,也要保持智慧的慧命;有智慧慧命,土地才會肥沃,種子下種才會發芽。
前面說到佛說法華經之前有六種震動,這是表瑞相,六種震動就是六種瑞相。
六種震動:動、起、涌、震、吼、擊
這是和地震差不多的境界,其實是表示天下將有大事,這是心地的震動,另一解作六瑞。佛陀要說法華經時,也是天下一大事,所以就現六瑞相作為開經緣起,由瑞相先莊嚴道場有吉祥型態,又叫做「法華六瑞」。經典中提到,不論是過去或是現在,開始講法華經時,都會有瑞相。
六瑞:說法瑞、入定瑞、雨華瑞、地動瑞、心喜瑞、放光瑞
第一是覺得法具足了,可以開始說法,然後六種震動、天雨華,接著佛陀開始入定等等,群眾在法會現場等佛出定講經,一心觀佛,大家的心虔誠關注在佛身上;過去日月燈明佛的時代也是如此,佛佛道同。
一心觀佛,於眾生世間威儀成就,要聽法就要有六成就,同時法也有前後次序,佛陀一開始為了適應眾生根機而設教,等來到法華這是大教,也是要總一切法、持一切善,前面也說是「陀羅尼」,包含一切教法。
六瑞是佛陀來世間說法的威儀,佛陀先循循善誘,讓眾生瞭解說法要有次序,等到眾生的心都如律如儀,世間威儀成就,再來說法華經。
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週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
「爾時」就是日月燈明佛的時候,「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就是說佛陀的光明遼闊,照耀很遠;大家都知道日出東方,佛陀生在那裡;佛陀有三十二相,其中眉間的白毫光受日光照射更加明亮,照耀萬八千佛土(遼闊),「靡不週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表示佛性人人心中本具,只要清淨的心發出智慧光芒,不論如何黑暗,只要法入心,沒有暗的地方;所以佛陀毫光照耀之處,沒有任何一物被遮蓋。六瑞如此莊嚴,如人人的心集中在佛身上,佛陀舉止動作無不是法,法入人心,無量數人得佛心地光明。
「如今所見,是諸佛土」,我們現在,就是文殊菩薩敘述釋迦佛發光照在東方,因為大家還不瞭解,所以文殊菩薩引述過去,來表達現在跟過去「相」是一樣的,相同的成就。這是文殊巧智引述,彌勒慈懷作念。
未來眾生的教化是彌勒菩薩的責任,他看現在大家還不瞭解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所以前文中彌勒菩薩先當機,讓文殊菩薩以巧智來敘述日月燈明佛的故事。
彌勒是「慈氏」之意,而釋迦牟尼是「能仁」之意,是說要有毅力才能在剛強眾生的世界中化度眾生。而日月燈明佛也是慈悲智慧的光明之意,是說以慈悲智慧的光明來引導眾生,佛佛皆不離悲智雙運,彌勒也不離慈悲,引文殊來敘述過去佛,將法作個結束。
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謂因緣。
「彌勒當知」因為這兩位菩薩很熟,而且彌勒曾經是文殊菩薩的弟子。「爾時」就是日月燈明佛的時候,「二十億菩薩」表示人很多,雖然這些人都已經到了菩薩境地,但是仍要求法。另外也表人人應該要精進不要自大,雖然法都在那裡,入心了嗎?要常常自我警惕。「樂欲」就是歡喜。
那些菩薩一樣要在那裡等佛出定說法,但心理已經準備好要接受佛的大法了。
「欲知此光,所謂因緣」這是法華瑞相。
我們每天要用心,心不離法,心中有法,法不離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