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20120927 晨語


世間、人間需要宗教,宗教各有所宗,各有所法。

學佛,佛法要用心聽聞,要認真、勤受持,不要只是聽,聽了有入心嗎?有沒有用心認真聽?不要只是「加減聽」,人身難遇、佛法難聞,得聞佛法要認真聽,然後要勤受持,做到「用心認真勤受持」以後,接著就要「一念守志聞思修」,以一念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全心全意守住志願,這樣才能接近佛的教法。「一念守志聞思修」,聞法,有沒有讓法成為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部份呢?如果有,才叫做有受用、有修。
切莫疑法自障礙」,聽法不要一面聽,心裡面卻一面懷疑,那就像乾的石頭無法吸水。

按:這一段讓末學想到電影「教父第三集」裡面,當第二代教父去找樞機主教(後來成為教宗)向他舉發梵諦岡內有人從事不法時,樞機主教要他從水池裡拿出一塊石頭。然後樞機主教把那塊石頭敲開,發現裡面還是乾的。石頭在水裡浸潤那麼久了,外面都濕透了,但是裡面竟然還是乾的。樞機主教說,這塊石頭就像歐洲,基督教是水,歐洲浸潤在基督教裡面那麼久了,但是核心尚未浸透。
想到這裡覺得很有意思,佛教也用水來比喻佛法,「法譬如水能洗垢」,但是法如果沒有入心,天天洗垢,只洗掉表面的垢穢,覆藏在內心的無明垢穢卻無法去除,這樣的效果其實非常有限。
佛法在華人世界裡也已經很久了,但是眾生常常只做到表象,禮佛、誦經為求功德,但是離開寺院,是否把所有的戒律都拋在腦後呢?是否待人接物時,常常犯口四惡業呢?每天是否都讓自己沈溺在無明貪、瞋、癡之中呢?


對佛法要很有信念,不要去學那些在法華會中退席的五千個增上慢人,「莫效五千退席人」,否則真的可惜,也浪費了時間在那裡聽法。

人生無常,一定要及時把握。

按:上次去住院時,感受最深就是出院的時候,雖然身體還不是很健康,但是至少可以離開總是很歡喜的,但就在我歡歡喜喜地辦理手續的時候,旁邊的小姐卻泫然欲涕。原來她的男友在家裡抽煙,忽然站起來就倒了下去,當時正在急救。櫃臺的人告訴她,她的男友狀況很不好,要她通知他的親屬。我正在想「很不好」是多糟時,看到櫃臺的人在他的資料上寫了DOA(death on arrival,到院前死亡),歐...

在法華經裡面,常常可以看到「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這樣的句子,就是佛陀(或是其他人)因為這段很重要,為了要加深大家的印象,所以換個方式再說一次。這就是佛陀在為我們標示重點,我們要好好認真用心學!

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

這裡是說,這些比丘比丘尼,並沒有真的法入心,反而自認為已經都知道了,不肯再向前進修,所以會有五千人退席。

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

這裡是說到在家二眾也有類似的問題。

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

這五千人,不知道自己這樣其實已經有過失了,他們犯了不尊佛重法,也不尊重自己的過失。發心修行卻不會自愛不知道修行需要法,法要靠佛來教導,但是他們卻不尊重法也不尊重自己。這樣的人,就是「於戒有缺漏」,缺了守戒奉道之心,佛的戒法在他的心中已經漏失,而且不只是漏失還「護惜其瑕疵」,也就是說,不只是不知道自己有錯,還加以覆蓋、覆藏自己的過失,沒有慚愧心。所以這樣的人,佛陀說他們「是小智已出」,就是雖說瞭解經文,但是因為只有小聰明(小智),所以心是空的,自以為修得很高,其實是未得謂得、未證謂證。

上面這段就是在描述法華會上五千人退席的人,是怎樣的人。

聽法要認真,聽完要殷勤受持,不要在懵懂中過,要一心守志,聞、思、修,才能受用,「切莫疑法自障礙,莫效五千退席人」,這樣才不會空過人生。

要知道,能讓佛陀講法華經是多麼殊勝的因緣!佛陀悟道之後原本就要講,想要啟發人人愛心,讓大家回歸清淨心,回歸到人人本具的佛性;但是發現大家都聽不懂,所以就改以方便法來開示眾生,希望眾生可以悟入;但是一年年過去,無法悟入的眾生還是這麼多,可是佛陀在人間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他要開始講法華經,但是他還是很猶豫,法華會上這麼多弟子,有些很好樂佛法,但有些並沒有,所以才會有三止與三請。若非舍利弗的三請,佛陀可能就不說法華經了;所以我們要感恩舍利弗。像舍利弗,就是所謂的「發起眾」;雖然他只有一個人,可是他是為了底下那麼多人,以及未來的更多更多人來向佛陀求法,所以說「眾」。

在法華會上的一些人,他們已經有相當的基礎,只要一聽聞佛陀講法華經,應該就能開悟,瞭解佛法並非只有苦集滅道,還有一條康莊的「菩薩道」,所以現在要開始開大心接受佛法的益處,要走入大直道;這些人就叫做「當機眾」。

另外,我們也看到在法華會上有一些菩薩,如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等,他們其實在他方世界早已成佛,因為佛陀講法華經,他們前來助佛度眾生、莊嚴法華會這個道場。因為娑婆世界已經有釋迦牟尼佛,所以他們在娑婆世界不稱佛而稱菩薩。這樣的稱為「影響眾」。

在法華會上,除了「發起眾」、「當機眾」、「影響眾」以外還有一些人,他們比較沒有福氣,未證未悟,根機較淺,雖然聽經但是並不瞭解,但是也不敢離開。雖然聽不懂,但是既然已經坐在那裡得聞佛法,就是有緣,這個緣可能是在未來。今世(佛世)時結下見佛聞法之緣,未來或許再得以見佛時,就能有開悟的機會。這些人就是「結緣眾」。

按:我覺得我自己的過去生,大概頂多就是像這樣的人吧!說不定還在法華會上打瞌睡呢!當然,能夠得聞佛法、可以見到佛,已經是很了不得的福氣了;說不定根本連這樣的福氣也沒有,才會在志業體十年才進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